基于云课堂的高校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

2018-01-27 06:04刘红霞周立新
信阳农林学院学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教学模式评价课程

刘红霞,周立新

(1.池州职业技术学院 信息技术系,安徽 池州 247000;2.池州职业技术学院 机电技术系,安徽 池州 247000)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电子产品的普及,混合式教学逐渐成为高校教育改革的焦点。而传统教学模式下,高校普遍存在着以下现象:以教师为中心、广播式授课、过程唯一、缺少互动;学生课业繁重、缺少预习、时空固定、被动学习;注重教师的教学形式,忽视学生的学习体验,教学效率低下,学生不愿上课,学习激情消退。占据高校大部分课堂的单向灌输式教学,已经脱离了当前高等教育发展的形势,严重影响到教学质量的提升。

当今互联网已经成为时代的特征,而高校学生是互联网的原著民,网络对高等教育教学的影响必将是深入和持续的。网络技术的发展给教学改革打开了新的窗口,高等教育要主动适应网络时代的要求,主动寻求变革,在教育教学、学生管理与服务中引入新的思路。比尔·盖茨曾经预言,以后“我们可以在互联网上找到质量最佳的授课内容,这些内容比任何单一的大学(的内容)都强。”这一预言正在加速变为现实。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教高〔2015〕3号)鼓励高校使用公共课程服务平台,将开放课程应用于教学,创新教学模式。云课堂作为当前应用广泛的公共课程服务平台,实现了教育教学的网络化、移动化和个性化。本文基于云课堂对混合式教学进行设计和实施,利用线上线下两种资源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师教学质量,既能保持传统课堂教学的优点,又能弥补单纯网络学习的不足。

1 云课堂

云课堂将云计算、大数据、数据挖掘等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与教育教学场景深度结合,是一种基于云计算技术的网络学习形式[1]。作为教育部鼓励使用的公共课程服务平台,云课堂提供全面的教学管理功能,普遍设置课程建设与资源、作业、测试、统计、通知、论坛等多功能模块,强调用户体验,资源共享、实时交流,突出能力培养,实现了教学从“以教为主” 向“以学为主”的转变,将教育教学带入云时代。

“云课堂”能有效互补传统课堂学习和单一在线学习(例如MOOC、SPOC等)的缺陷,学生处处能学、时时可学,打破了传统教学的时空限制;学生主动学习,个性化学习,互动交流高效及时;教学资源循环利用[2]。基于云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相较于传统教学方式,有很大的优越性,其一,教师对整个教学过程依然能严格控制和监管,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实现个性化学习,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体现,主动学习的热情被激发;其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有效进行,提高学生的思考创新能力。线上线下混合的教学模式,通过教师合理的教学设计,学生学习更自由,没有了时空限制,预习学习更人性化。学生线上学习产生的问题,可以在线讨论,也可以在真实环境中请教老师和学习同伴,互动效果良好,改善了传统教学中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教师借助后台大数据分析可以做到学情全透视,便于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改进教学,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质量的目的。

2 基于云课堂的混合式教学的设计与实施

基于云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包括自主学习、研讨学习和巩固学习三个阶段。其中自主学习阶段和巩固学习阶段都在云课堂中进行,研讨学习阶段可以同时在传统教室和云课堂中进行[3]。

2.1 自主学习阶段

在这一阶段,教师使用云课堂APP发布学习资源,如学习目标、学习方案、教学课件、教学微视频等。针对学习目的提出要求,发起学习任务,让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借助移动终端(智能手机、PAD、电脑等)随时随地开展学习,遇到问题可以及时在论坛上向教师或者学习同伴咨询,及时得到解答;也可以记录下来,深入思考并带到课堂上讨论交流[4]。教师在论坛上发起“头脑风暴”“答疑讨论”等,搭建学生交流平台,通过与学生互动交流,分析掌握学生的学习风格、学习习惯和学习基础等情况;为学生解答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并归纳分析问题的共性和背后的知识点,集中予以解答。云课堂的学习统计模块让教师轻松掌握学生的学习轨迹,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通过直观的结果分析图,对学习程度准确掌握,及时调整教学进度、教学设计,促使学习个性化和学习效果最大化。

2.2 研讨学习阶段

这一阶段是师生面对面,分四个步骤在传统教室开展的。第一步,教师首先集中解答自主学习阶段遇到的普遍、共性问题,指出学生应该关注的相关问题,扫除学习障碍。第二步,教师根据云课堂中学习进度和学习程度,对重点、难点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对实际操作进行演示,加深学生对关键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第三步,教师引出相关的若干深层次问题,组织并参与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第四步,教师对前期学习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帮助学生理清思路,熟练掌握重、难点,并布置课后作业。

在真实环境的线下研讨学习中,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启发学生发散思维,积极思考,鼓励学生踊跃发言。学生要勤于思考,勇于发表个人见解,善于听取他人的意见,结合教师的讲解,深入理解学习内容,完成知识的内化,并逐步培养自己的判断思考和创新创造能力。

2.3 巩固学习阶段

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适当调整自己的教学进度,改进教学方式,完善云平台上的相关内容,让学生的学习更完善、更有针对性,提高教学质量。学生通过登录云课堂,下载相关资源,查阅资料,与老师、同学进行交流,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后任务,并以作业的形式提交到云课堂的作业模块。教师登录查阅学生作业,进行批阅,及时反馈给学生,全面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并对不同学生实施差异化指导。学生结合教师的反馈,结合云课堂的资源,对自己尚未完全掌握的内容进行重复学习,不断巩固。教师还可以利用测试模块开展测试,设置测试开放时间、测试持续时间,自助分析测试结果,简洁明了,省时省力。学生通过相关测试,及时掌握自己的学习情况。

3 基于云课堂混合式教学的效果

借助于云课堂的独特优势,通过任务驱动、分组讲解的有效实施,线上线下混合教学顺利开展,学生变老师,老师变导师,重复体力活动变创新智力活动,减轻了教师教学的负担,同时提高了教学质量。学生的自控能力、学习能力、表达能力、思辨能力、合作能力得到全面锻炼,教师也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氛围中不断进步,教学相长[5]。

3.1 学生学习兴趣增强,自主学习效率明显提升

首先,利用云课堂平台的功能及相关工具,学生可以轻松获得教师上传的学习内容,自主支配学习时间,随时随地以自己喜爱的方式开展学习,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教室和上课时间。教师提前释放的课程知识点和阅读资料让学生有的放矢,能够更自由、自主、自知地学习;通过平台学生可以全面了解自己和同学的学习情况,知己知彼,有利于增强学习的主动性,锻炼自控能力、学习能力。其次,学生线上线下的交流讨论,同伴或者老师有针对性的问题解答,加深了习者对所学内容的理解。研究表明,学习24小时后的知识保持率,光听不练,效果最差;向其他人教授或对所学内容的立即运用,知识保持率将最高,达到90%。再次,混合式教学中,学生成为学习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之间的相互咨询、解答,使其自信心明显增强,他们愿意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学习兴趣日渐浓厚,学习效率明显提升。

3.2 教师的“导师”作用充分发挥

基于云课堂的混合教学模式下,教师变为学习的主导者,教师通过建课、管课、参与互动等变身为导师,自身的能力得到很大提升。混合式教学中,教师将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进行教学资源开发与整理,对知识的结构性及逻辑关系理解更为深刻;借助后台大数据分析,做到学情全透视,对学生学习过程能够更好地调控,合理安排教学进度。教师可以上传文字、图像、微视频等多种教学资源,不再受限于教材的编排顺序及提供的资源;资源可以重复利用,老师重复的体力劳动变为创新智力活动,并不断更新完善。同时教师可以提供学科领域最新的、热门的学习资源,自身知识及时更新,也帮助学生了解了学科最新发展。通过云课堂,监管学生的线上学习行为,及时评价、反馈学生的作业;通过论坛和其他即时聊天工具,解答学生的问题,提高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教学过程中,教师既是引导者,又是学习同伴,与学生的充分互动,既利于发掘学生的潜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又利于及时发现存在问题,改进教学,进一步拓展对问题的理解角度,更加了解学生,实现教学相长。

3.3 教学评价更便捷、更真实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学评价往往采用的是集中统一考试,用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习效果的唯一指标,这种缺乏过程评价的结果性评价无法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动态变化。基于云课堂的网络学习,学生的学习过程被完整记录,形成性、诊断性、总结性等评价方式贯穿始终,动态监测学生的学习效果。云课堂平台提供的测试模块功能丰富,测试结果自动分析判断,方便教师开展各种不同形式的测试评价。在课程开始之前,教师可以采用诊断性评价对学生的学习风格和知识水平进行测试,分析结果,根据学生特点制定教学计划。在课程学习中,教师通过云平台记录的学习轨迹,综合学习完成进度、作业完成情况、讨论交流情况等多方面对学生进行过程评价。课程结束后,教师可以通过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同伴互评等方式完成总结性评价。形式多样的教学评价可以更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这样既有利于教师对学生真实情况的了解,提高教学评价的有效性,也有利于教师对以后教学设计的改进。

3.4 沟通更加顺畅、有效

当代高校的学生是在互联网下成长起来的,习惯了虚拟空间畅所欲言、现实世界沉默寡言。基于云平台的讨论交流,让学生更无所顾忌、畅所欲言,真实表达自己的想法。基于云课堂的论坛或其他交流讨论方式,沟通交流氛围更轻松,教师能更好掌握学生的真实想法和学习状态。

[1] 马小强,刘 铭.国家开放大学“云教室”应用的现存问题及对策[J].中国电化教育,2016(5):72-77.

[2] 潘丹丹.云课堂下的CBI英语听力教学[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13(9):217-219.

[3] 曾庆江,姚 娟,郭亚军.基于云课堂计算机程序设计探索性实验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33(9):190-192.

[4] 张佑春,徐 涛,朱 炼.高职院校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宁德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29(1):103-106.

[5] 周颖惠.基于微信平台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22):227-228.

猜你喜欢
教学模式评价课程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SBR改性沥青的稳定性评价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