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逻辑意蕴
——十九大的传承、创新与引领

2018-01-27 10:37刘泽照
天水行政学院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特色时代思想

刘泽照

(江苏师范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

十九大是中国共产党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政治判断,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全局性、前瞻性、创造性的行动纲领和战略部署,深刻彰显我们党披荆斩棘开山拓路,为国家筑伟业、为人民谋幸福的强大政治勇气和强烈责任担当,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十九大站位高远、思想深邃、气势恢宏,从历史与现实的多维时空深刻阐释了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经验与启示,通篇贯穿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精髓。

一、十九大的重大创新亮点

十九大可以提炼出若干新论断新思想新举措,具体体现在指导思想、社会矛盾、奋斗目标等六个方面,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和卓越政治智慧,为当代中国继续奋勇向前确立了光辉航向。

(一)新的历史定位

十九大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当代中国发展历史方位的新判断。这一鲜明判断立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视野,从改革开放40年的不平凡历程和十八大以来取得历史性成就的伟大实践中所作出。这个新时代,既宣告了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带领人民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也表征我国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时代。历史方位决定发展方略,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和神圣责任,而为了实现这一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

(二)新的理论创新成果

十九大在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历史发展脉络,尤其在总结十八大以来5年我国取得历史性成就的实践经验基础上,提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明确了该思想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习近平同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高度概括,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为我国实现民族复兴及“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明确行动指南和强大思想武器。同时,报告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8个明确”和“14条坚持”构成的新时代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两者相互统一,相互支撑,共同构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体框架。

(三)新的社会矛盾认知

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自此之后从十三大(1987)到十八大(2012),这一表述一直未发生改变。经过5年彪炳史册的跨越式发展,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当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具体概括具有特殊重大的历史性意义。随着我国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人民温饱问题基本得到解决,赋予人民更加美好生活憧憬的坚实基础。当前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已不仅限于传统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在现代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内在需求正出现明显增长,伴随这一趋势的日益凸显和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更为突出的矛盾是城乡、区域、收入分配、公共服务等发展层面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等现实问题,这已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历史性变化,关系发展全局,社会影响深远,这对未来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四)新的奋斗目标征程

十九大着眼新时代的社会条件,向全党发出新的奋斗目标号角,指出从十九大到二十大,是实现国家“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历史交汇期。报告明确提出,未来既要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奋力进取,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按照规划,新的奋斗目标具体可以阐释为“三目标、两阶段、两步走”战略:“三个目标”分别是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阶段”和“两步走”则是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这段时期,具体再按照“两个奋斗十五年”规划来安排。值得特别关注的是,十九大报告所设定的“2035年目标”将1997年党的十五大提出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前到2035年来实现,进程缩短了15年。这必将对中国自身发展,乃至全世界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五)新的党的建设要求

我国进入发展新时代,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充当统领和决定性作用。十九大明确提出,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不断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报告深刻阐述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的“14条坚持”原则,其中“一头一尾”的第一条和第十四条分别是“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坚定地表明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核心要旨,对于实现民族复兴目标、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具有重大意义。报告同时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一定要有新气象新作为,要把构筑监督机制作为党的建设的关键工作来做,提出“建立巡视巡察上下联动的监督网,组建国家、省、市、县监察委员会”等新措施,勾画出一个完整、严密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

(六)新的发展战略举措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十九大在强调十八大以来确立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同时,根据新时代要求又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个发展领域提出若干明确的新举措,确保一张蓝图干到底,对推动新时代我国全方位发展、实现多层次新目标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如在经济层面提出“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在社会层面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在行政改革领域明确进一步深化机构和行政体制改革,赋予省级及以下政府更多自主权,探索“在省市县对职能相近的党政机关合并设立或合署办公”;在改善民生举措中增加了“幼有所育”和“弱有所扶”,强调给予幼儿、残障人士、低收入等特殊群体更多扶持关爱;在生态文明发展领域提出“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等等。

统览之,十九大政治站位高远、思想战略深刻、理论价值厚实、实践举措有力,准确把握我国进入新时代的阶段特点以及世界和平与动荡并存的总体态势,做出了一系列理性和务实的时代判断,必然达成民心所向与执政党意志的高度统一。报告的重大价值可以用“三个一”来概括:一个集全党全民族智慧、为中国人民谋幸福和美好生活的报告;一个理论与实践相映照、历史与现实经验相融汇,引领我国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的报告;一个与时俱进、开放包容,与世界共命运,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越性的报告。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十九大具有特定历史地位和重大意义。(1)政治地位。报告立足中国国情,旗帜鲜明地表示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异帜的邪路,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对外昭示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的强烈政治自信和战略定力。(2)核心地位。报告宣告创立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成为中国迈步新时代的思想航标和行动指南,实现国家新的奋斗目标要坚定树立核心意识,这就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征程中必须忠诚这个核心、维护这个核心。(3)理论地位。报告对我国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给予了明确界定和目标阐释,强调为了这个新的发展阶段已经形成了科学的理论基础,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导思想,这一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飞跃,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4)实践地位。报告凝练并首次提出“四个伟大”的执政理念,将中国未来发展的实践征程提升到一个新境界。“伟大梦想”着力强调由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实践演化,表明我国发展跃进的艰辛历程;“伟大斗争”着力破解应对新时代的一系列重大矛盾、重大难题和重大风险挑战,确保实践过程保持永不懈怠、一往无前的进取状态;“伟大事业”着力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球引领作用,在实践中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伟大工程”着力拓展党的建设道路,为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成功实践奠定最坚实的根基保障。(5)历史地位。报告抚今追昔,纵览国内国际,高度凝聚了中国近现代以来在革命—建设—发展阶段的历史经验,尤其是十八大以来党治国理政的新成就新经验,做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政治论断,立足于人类社会发展史、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国共产党发展史、新中国发展史和改革开放发展史来审视理解,这对于中国和世界发展都具有特殊重大的历史价值。

二、十九大的关键特征和政治意蕴

十九大贯穿着一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总结过去、研判现在、谋划未来的“时间轴”,回答了关系中国未来前途航向、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等一系列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性问题,是一篇闪耀马克思主义光芒的纲领性文献和行动指南,有着很强的政治引领性、思想指导性、实践前瞻性和国际影响性。围绕理论思想创新,可以沿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主线,来阐析其中的丰富内涵。

(一)对外郑重昭示中国共产党有关旗帜、道路、精神状态、奋斗目标等重大问题的鲜明立场

党的十九大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政治会议。伴随十八大以来中国强力拓展一系列改革步伐以及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国内外对于中国发展道路、发展模式的认知再次上升为活跃话题,普遍关注中国共产党的治国理政经验和未来中国的政治发展航向,期望通过本次会议判断中国发展治理之路。对此,十九大报告的主题给予了坚定而有力的回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十九大以鲜明政治宣言形式向外界释放出四项信息内容:一是中国共产党高举的旗帜就是党一以贯之的马克思主义大旗,绝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二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所走的道路,就是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并不断创新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奋斗之路;三是中国共产党牢记光荣使命,将坚定秉持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的信条,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继续向前,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四是中国共产党要实现的具体奋斗目标,就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胜利。报告主题鲜明而有力的回答,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强烈政治自信和坚定理想信念,对于凝聚人心、统一思想、激扬斗志、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二)立足政治指导思想高度,提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纳入中国共产党的指导理念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一个先进的政党,总是善于倾听时代的声音,解决时代提出的问题,并在理论层面不断丰富提升思想指引。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有坚定理想信念指引和科学理论指导的政党,同时又是一个敢于和善于从实际出发进行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的政党。十九大报告一个最突出的亮点,是提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将其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这是十九大一项历史性决策,也是一项历史性贡献。

马克思主义是以实践为基础而不断发展着的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中国共产党新的伟大实践基础上系统总结而提出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准确把握时代新变化和发展新阶段特征,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巨大的担当精神推动一系列新的伟大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不断向纵深拓展,5年来战胜国内外诸多风险挑战,锐意进取奋发有为,使中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文化软实力、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迈上一个新台阶,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实现重大历史性飞跃,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话语权。这些历史性成就的取得得益于习近平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成功实践,得益于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奋斗,最终汇聚并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回顾党的指导思想建立历程,每一次都立足于中国具体实践并指引作用中国实践,发挥了历史性深远影响。中共七大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为中国革命的最终胜利提供了强大指引;十五大在总结历史经验和改革开放实践基础上,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对于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指明方向;十六大和十八大分别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对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产生了重大作用;十九大在《中国共产章程(修正案)》决议中,正式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必将对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征程产生重大影响。实践发展永无止境、理论创新也永无止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机构建一个系统完整、逻辑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深刻回答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体现了从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战略谋划,它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指导思想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在当代中国,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

(三)以历史和经验为基础升华实践认知,提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方略

十九大站在实现中国“强起来”的奋斗起点上,为党确立起新的历史坐标,郑重提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统回答新时代环境下中国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重大问题,包括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战略布局、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为了说明以上问题,报告鲜明而清晰地用“八个明确”揭示了这一思想的理论体系和科学内涵,同时用“十四个方面”基本方略体现了这一思想的重点内容和创新观点。以此作为灵魂和主线,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的最大亮点。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强调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突出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八个明确”是对十八大以来党开拓的重要理论和实践创新进行的系统化归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构成了一个完备科学的思想理论体系。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仅揭示关乎事业全局的原则命题,在历史和实践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改革发展路线图和行动指南总目标,凝聚为“十四个坚持”的战略步骤航向。“十四个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圆心,从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开始布局,对经济、政治、法治、科技、文化、教育、民生、民族、宗教、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一国两制、统一战线、外交、党的建设等各方面进行全面谋划,最后以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压轴,形成了一个逻辑严密的科学认知系统。“十四个坚持”之所以从“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开始布局,以“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作为压轴,就是向中国共产党自身和外界郑重昭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对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占据重大攸关的现实地位。

“八个明确、十四个坚持”,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具体展开和内涵逻辑,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系统全面地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中国共产党的新目标、新使命,面临的新矛盾、新挑战等一系列带有根本性的问题,与治党治国治军的各方面工作紧密相连,既有理论的高度深度,更具实践的广度密度,充分体现了党的指导思想是在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层面的周密结合,在未来时期将指导我们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十八大以来,伴随中国取得一系列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和国际影响力的日益突出,越来越多的国际舆论希望探寻中国奇迹背后的原始动力,希望了解“中国模式”、“中国经验”背后的强大基因,不同领域专业人士给予多样的解读分析。对此,十九大报告给出明确答案,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人民利益为根本依归,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并在新时代背景下不断创新发展这条道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根据中国国情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实践的鲜明特色,能够创造性解决中国的发展问题,创造性地揭示社会主义本质真谛。归结起来就是报告提出的: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而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向世界贡献了“中国智慧”的实践特色、时代特色、理论特色,是根植于现实中国大地土壤的中国复兴之路。

(四)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战略高度,将中国发展与世界未来相融合并绘制中国方案的宏伟蓝图

十九大站在全球关系准则的视角,从人类未来前途命运的独特高度,鲜明提出“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愿意将中国的发展经验和智慧贡献于全世界,并视之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同志在报告中特别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人类做出新的更大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以泱泱大国的宽广胸襟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的世界观、文明观、发展观、义利观。这一思想观念的提出也标志着中国经过若干年的快速发展愈发从容自信,党对世界发展态势和全球趋势的认知更加深刻,更加成熟。

一段时期以来,世界经济复苏乏力,贫富差距增大,国家地区之间及内部动荡冲突不断,逆全球化浪潮泛起,究其根源,是全球治理体系的滞后和全球发展失衡,难以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反映了当代世界发展过程的深层次矛盾。对于这些矛盾问题,十九大报告鲜明指出,“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中国将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积极贡献自身方案和智慧。报告强调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就是以世界多样性、不确定性和挑战性为基本依据,以辩证思维、共建共享理念、国家平等为思想方法,以和平发展、公平正义、合作共赢为核心理念,以建设利益共同体、发展共同体、安全共同体为核心内容,构成的一个中国解决方案框架。它站在人类永续发展和国家道义的制高点上阐明态度,是化解当今世界矛盾和冲突、管控国家之间分歧的“定海神针”,也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和国际战略的思想精髓与核心要义。

对于实践中如何达成及有效体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十九大指出要遵循若干国际关系准则和发展原则。政治层面最基本的是国与国之间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摒弃强权政治和冷战对抗思维,世界命运由各国共同掌握,全球事务由各国共同治理,发展成果由各国共同分享;经济层面最主要的是要坚持同舟共济,引导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的方向发展,合作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生态危机等全球性问题,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文明层面最关键的是切实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全球治理层面最根本的是坚持与时俱进和公平包容,强化各国共同参与、共商共建共享,以沟通协商化解分歧矛盾,打造公正合理的治理模式。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对于解决当今世界发展动力不足、发展不平衡和治理困境三大机制问题发出了中国声音,给出了中国方案。可以坚信,这一理念的传播和有效实践,将对世界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五)立足事业兴衰成败和历史使命担当的政治站位,拓展了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新视野新思路

中国共产党自建党以来就是一个高度重视党的建设的政党,始终将党建工作置于党自身命运和国家事业兴衰成败的政治高度来对待。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历史,尤其是十八大以来我国取得一系列突出成就的伟大实践再次表明,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十九大报告鲜明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一定要有新气象新作为。能否实现新时代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伟业,起决定因素的是能否建设更加坚强有力的执政党。

为此,报告就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发出了新理念,做出了新部署,提出了新要求。对其可以梳理归纳为以下方面:(1)把握一条主线: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2)实现一个目标: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3)推进七大建设: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制度建设;(4)建设一支队伍:建设理想信仰坚定、忠诚干净担当,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5)树立四个意识:党员干部必须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6)强化六大纪律:重点强化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带动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严起来;(7)增强四个能力: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8)践行三清标准:标本兼治,保证干部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9)反腐三个坚持: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持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10)建立五种思维:增强政治领导本领,树立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11)明确两个凡是:凡是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都要严肃认真对待,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都要坚决纠正;(12)重视四个善于:善于结合实际创造性推动工作,善于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开展工作,善于贯彻新发展理念,善于处理各种复杂矛盾;(13)加强四项监督:强化自上而下组织监督,改进自下而上民主监督,发挥同级相互监督,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日常监督;(14)抓好八项措施: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在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建立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创新基层组织建设,坚持“三会一课”制度;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强化监督执纪问责;树立反腐永远在路上的观念,在市县党委建立巡察制度;推进反腐败国家立法,建设覆盖纪检监察系统的检举举报平台;加强政治巡视,建立巡视巡察上下联动的监督网;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组建国家、省、市、县监察委员会,构建党统一指挥、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

以上这些新理念新思路新要求,为新时代加强和完善党的建设汇聚了强大思想指引和创新路径,确保党的执政基础不断得到巩固健全,必将有力地促进带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继续奋勇前行,也为当代大国执政党的建设提供中国经验和智慧。

三、十九大体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十九大贯穿的一个显著立场观点,就是充满着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充满着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充满着对党和人民伟大事业必定胜利的坚定信心,通篇闪耀着历史唯物主义真谛和科学辩证思维。透彻领悟报告中的世界观方法论,是学习并贯彻好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重要途径。

十九大展现了党对自身信仰坚定自信的政治性。“革命理想高于天”,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把实现共产主义确立为最高理想。十九大报告回顾并深刻揭示了党和国家的创立史、发展史,建设史,从历史经验教训和谋划社会主义事业前途的高度,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高度,明确回答了中国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实现什么目标这一根本问题,对外表明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旗的鲜明态度与坚定立场。

十九大展现了党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性。人民大众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立场。“始终站在人民大众立场上,始终不脱离、不动摇这个立场,这是共产党人掌握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重大问题”。十九大报告紧紧围绕“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个主题,绘制扎根中国本土的宏伟蓝图,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征程。十八大以来的实践充分印证,党持之以恒从新时期人民群众所期所盼的现实问题入手,砥砺前行、奋发有为,推动一个又一个伟大成就的实现,赋予人民群众更多“获得感”,充分表明了我们党是一个为中国人民谋取幸福的政党。

十九大展现了党开放包容与时俱进的创新性。自建党以来,无论是中国革命、中国建设还是改革开放时代,中国共产党始终高度重视理论创新、思想建设、实践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使自身紧密回应乃至引领时代步伐。十九大报告中昭示全党要“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赋予新的历史内涵,并最终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郑重宣告了我们党坚定走适合自身道路的理想信念,保持路线的持续连贯性,又充分反映了党与时俱进、锐意进取的创新品格。

十九大展现了党扎根中国求真务实的实践性。马克思唯物辩证法的一个基本观点是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十九大报告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对国内社会矛盾做出最新判断,科学设定到本世纪中叶党的发展奋斗目标,并制定一系列具体路线图及策略方针,明确昭示了党的行动方略均建立于客观实际基础之上,从当代国情世情出发,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科学精神和求实作风。●

猜你喜欢
特色时代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特色种植促增收
思想与“剑”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