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馆资源合理利用模式构建探微

2018-01-28 03:25冯洪亮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18年12期
关键词:体育场馆俱乐部利用

冯洪亮

(南京科技职业学院,江苏南京 210044)

高校体育场馆的资源优化与合理利用,是当前高校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合理利用高校体院馆资源,已成为当前高校建设和社会关注的焦点。因此,研究和探索高校体育馆资源合理利用模式,可切实推进学校体育场馆“共享”计划的实施。一般意义上,可将高校体育场馆资源划分为物质资源和非物质资源。即:硬件和软件。硬件主要包括:体育场馆、体育设施、体育工作者和参与体育运动的人数。软件主要包括:学校水平、师资力量、对体育场馆投入的资金、师生的身体素质等方面。本文结合案例实际,就高校体育馆资源合理利用模式的构建进行浅析。

1. 俱乐部管理式

依托高校的口碑和人力资源,借助高校体育馆设施齐全、场地资源丰富的有利条件,通过组建体育活动俱乐部,建立规章制度,完善管理机制,定期组织俱乐部活动等方式,可以充分挖掘高校体育场馆的资源优势。

一是面向社会,根据广大青少年的体育特长学习的需求,选拔高校的优秀教师,组建学生文体特长学习俱乐部。中小学生文体特长的学习大多集中在周末的时间段,俱乐部活动的开展,既能够避开高校师生正常教学使用体育场馆的时间,也能够使这些场馆的周末的时段得到充分的利用。比如:组建羽毛球、乒乓球、篮球、跆拳道、舞蹈、游泳等学生文体活动俱乐部,以满足社会上广大青少年的学习和运动需求。二是面向社会组建成人兴趣俱乐部,俱乐部的组建可充分发挥社会团体或者个人的力量,建立完善俱乐部文化,组织丰富多彩的培训和俱乐部竞技活动,通过俱乐部的形式提升高校的美誉度。比如:“风之彩”骑行俱乐部、“动感”健美操俱乐部、“飞翼”羽毛球俱乐部、“精武”跆拳道俱乐部等。通过定期组织和开展培训与主题活动,丰富校园文体生活,增强高校与社会之间的联系。

通过面向不同受众群体组建俱乐部的方式,能够将高校教学之外的体育馆资源合理的进行配置和使用,避免资源的浪费。另外,高校师资相对社会其他教育机构而言,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更具专业性,能够科学、系统、快速提高广大群众的体育运动水平。

2. 承办活动式

体育场馆除具有场地上的优势之外,高校体院场馆还配备相关的音响、灯光、舞台等设备和场景。基于此,在保障师生正常体育教学的体情况下,可以充分利用体育场馆的这些优势,面向高校的功能定位和社会企事业单位的需求,组织开展相关的文化主题活动,使体育场馆的资源得到全面合理充足的使用,切实发挥高校体育场馆资源合理利用的市场化作用。

一是基于高校教育教学功能方面,组织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比如:可利用学校的体育场馆组织开学和毕业典礼、大型学术报告讲座、校园招生问询会、校园招聘会、校园文化艺术节、校园社团活动汇报展示活动等。通过文化活动的开展,不但能够充分利用体育场馆的各项资源,还有效的服务了高校师生和教育教学,为丰富师生文化生活提供场所和舞台。二是可面对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等承办各种大型文化活动,扩大学校的对外影响力。比如:组织承办企、事业单位的职工大会、职工联欢会、运动会、培训会等大型活动。在承办活动的过程中,既使体育场馆个各项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也增进了学校与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之间的密切联系。特别是高校学生在参与校内外文化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扩大了眼界,锻炼了能力,丰富了课余文化生活。

在体育场馆资源的使用上,应进一步拓宽思路,在做好服务校园教育教学的基础上,面向社会,实行“以馆养馆”的管理和使用模式。通过向学校和社会开放,组织开展各种文体和文化活动,盘活高校体育馆资源,提高市场的参与度,促进高校体育工作的整体提升,既满足师生文化和文体活动的需要,又面向市场满足社会需求,进而全面推广和发展体育运动。

3. 教育活动式

学校体育场馆的使用要具有鲜明的主题和特色,通过特色活动的组织开展,提升学校的文化建设内涵,涵养学校文化建设的品质。在主题性活动的引领之下,实现体育场馆的环境育人作用,正所谓“学校无小事,处处是教育”。在学校体育场馆资源的使用上,既要充分利用其硬件设施和外在条件,更要深入挖掘其非物质条件和软件条件。

体育场馆的资源使用要与学生需要紧密结合,把体育场馆资源的使用与学生教育有机联系在一起。比如: 在奥运会召开期间,为传承奥运精神、建设和谐校园、创设体育运动的氛围,可组织开展“奥运与我”主题教育活动,利用高校的体育馆,摆放与奥运有关的宣传展板,围绕体育社团的各项活动,组织开展汇报演出,以班级或者院系为单位开展马拉松接力赛等活动,点燃大学生体育锻炼的热情,展现大学生的精神风貌,突出高校文化特色,把讲文明、树新风和为大众体育服务理念深入到每一项具体工作措施中。

高校体育场馆资源的开发与使用,应把教育性原则放在首位,体育场馆资源的主要使用和受益群体应为广大在校学生。体育场馆的使用既要保障常规体育教学的有序开展,也要保障为学生课余的体育锻炼而服务,通过主题性、系列性、教育性的体育活动,充分利用学校体育场馆的物质和非物质资源,切实为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搭建平台。与此同时,在主题教育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学校要善于培养和挖掘相关方面的技术和管理人才,为探索新形势下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拓宽途径。

4. 服务社区式

公益性和公众化是高校体育场馆资源优化利用的基本原则之一。高校的体育场馆资源面向社会开放,是一项具有极强社会意义和实践性的资源开发模式。此种模式不但能够缓解人民日益增长的体育运动需要与社会体育资源不足之间的矛盾,而且还利于建立高校资源与社会服务体系,为高校体育场馆资源提供可持续发展指明方向,提供动力。

在高校体育场馆资源合理使用上,可与周边的社区建立合作关系,在服务人民大众的过程中,带动和促进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比如:高校可以采用每天定点开放的方式,向周边社区的居民开放运动场和体育馆内相关运动器材的使用,履行高校的社会职责,为社区居民提供优质的体育服务。目前,国内许多高校已经打破社区与高校的围墙壁垒,建立起高校与社区的“共享”的体育场馆资源使用模式,他们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完善管理制度,建立长效机制,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不断提升了为社区服务的质量和水平。比如:有的高校在社区开放时间段,组织大学生志愿者带领社区居民开展花样跳绳培训、踢毽子比赛、健身操、广场舞等大众健身项目。又如:有的学校为社区居民进行体育知识公益普及活动等,切实发挥了高校体育场馆资源的教育功能。在开展公益性质的志愿者服务的同时,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也得到了锻炼。既实现了服务社区的目的,也发挥了活动育人的作用。

依托于服务社区式的体育场馆资源利用,是高校体育资源利用和开发的主要模式。这种方式能够最大化的盘活高校体育资源,对大众体育健身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是目前我国各级政府所积极倡导的体育场馆资源合理利用方式之一。需要注意的是,此种模式,需要细化管理制度,健全监督机制,加强对相关设施的维护工作及相关安全管理工作。

探索新模式,发挥新优势。在健康中国战略的整体推动之下,广大高校教育工作者要不断挖掘高校体育资源,将高校体育资源的合理使用与高校教学、社会运营和大众体育建设服务相结合,以最优化的方式,发挥高校体院场馆资源的教育功能、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努力实现高校体育场馆资源的合理利用的最优化。

猜你喜欢
体育场馆俱乐部利用
利用min{a,b}的积分表示解决一类绝对值不等式
政府购买体育场馆公共服务存在的问题与化解策略
利用一半进行移多补少
大型体育场馆PPP项目商业模式研究
利用数的分解来思考
Roommate is necessary when far away from home
体育场馆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方法与应用
体育场馆经营现状及对策研究
侦探俱乐部
侦探俱乐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