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教学中融入人文精神的理论研究

2018-01-28 03:25孙习军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18年12期
关键词:人文精神教学方式体育

孙习军

(淮阴工学院 体育教学部,江苏淮安 223003)

1. 引言

体育作为高校必修课程之一,对学生的成长乃至人生的发展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体育活动开展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综合素质的高低。人文精神在可持续发展的当今社会中有着重要的意义,被列于高校体育教育的重要内容,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行,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融入人文精神不仅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更是时代进步的必然趋势。高校体育活动的开展,在帮助学生强身健体的同时,能够帮助学生发散思维,最大限度上开发自身的潜能,从而提高学生全面发展。本文就当下高校体育教学中人文精神缺失的表现出发,对如何在体育教学中融入人文精神进行了相关探究。

2. 人文精神的内涵及高校体育教学的现状

2.1 人文精神的内涵

结合当代人的思想观念来看,现今人们所提倡的人文精神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首先,应当明确以人为本,充分体现人的价值与地位;其次,主张人的个性与自由,倡导平等主义;最后是推崇知识,知识是第一生产力。结合人的本质和特征来看,人是属于感情动物,因此人文精神对于人而言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如果缺乏人文精神的滋养和关怀则会影响人的健康成长,包括心理和精神的伤害。人文精神在人类生活中具有重要的影响和地位,可以说体现在人类生活的各个角落。对于整个民族的发展而言,人文精神更是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滋养了我们整个民族的传承与发展。

对于高校体育教学而言,积极渗透和融入人文精神对于提升体育教学的整体质量与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也是构建科学完善教学体系的核心环节。人文精神的融入能够较好的促进学生思想品质与精神境界的提升,陶冶学生的情操,促进学生的综合成长与发展。在落实人文精神过程中,能够潜移默化的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力、创新意识、心理素质以及品德操守、审美能力等方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这些也是体育教学融入人文精神的主要意义。高校体育教学融入人文精神的过程中,主要任务是将人文精神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渗透到体育课堂上,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寻找机会对学生展开人文教育,有意识的对学生的人文情怀和思想进行锻炼,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与爱国情怀,在运动过程中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自控能力等,通过潜移默化的引导和影响,让学生在愉悦的体育学习中受到人文精神教育,促进学生更好的成长与发展。

2.2 高校体育教学中融入人文精神的现状

自上世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教育体制不断发展和完善,尤其步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高校体育教学获得了较大的进步和发展,我国的体育事业的发展也蒸蒸日上,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与肯定。这值得我们骄傲,但体育教育工作者仍需提高对高校体育教学中人文精神欠缺的关注与重视,正确认识到体育教学中人文教育的空缺和不足。虽然高校体育教学倡导渗透人文精神教育已经很久了,但是收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在实践过程中仍难以得到全面的贯彻和落实。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教育工作者在思想层面的忽视,对人文精神教育缺乏足够的关注和重视,没有充分意识到其作用和意义,甚至认为人文教育是可有可无的存在,从而导致人文教育难以被充分重视和体现。从本质上来说,体育教育与人文精神教育二者是互补关系,两者相辅相成、彼此促进。人文精神教育能够促进体育教育水平的提升,体育教学又能够落实和完善人文精神教育,片面的将二者割裂显然是不对的,不利于二者的进步与发展。而现今高校体育教学中显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3. 高校体育教学人文精神缺失的表现

3.1 缺乏系统的教学目标

长久以来,我国高校的体育活动受到传统教育观的影响,秉持“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的教育理念,一味地照本宣科,注重学生的应试教育,忽略提升学生的人文精神素养,不利于高校体育活动的有限开展,违背了素质教育的理念,只会把学生打造成应试教育下的考试机器。

传统的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受到应试教育观念的束缚,缺乏对体育运动全面的认知,片面地将体育运动的作用归于强身健体,所以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学过程中,一味地注重对学生体育技能的提升,忽略了在教学过程中融入人文精神的内容,致使体育学习过于功利,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体育教学活动不再是传统的增强学生的体育技能,而是注重提升学生的全面素养,关注学生的思想乃至情感方面的变化。但就当下高校体育课堂来看,部分教师仍旧沿袭传统教学模式,遏制了学生发展的可能性,偏离了素质教育的发展目标。

3.2 教学过程过于偏重提升学生的技能

就当下高校体育课堂授课情况来看,教师过于注重学生体育技能的提升,片面强调理论知识的重要性,没有将学生的人文精神培养纳入教学目标,忽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学生的人文精神意识自然淡薄。作为高校体育教师,应该意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主导者,在教学过程中秉持“双主体”的教学模式,注重“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教育观念,意识到学生发展的独特性,帮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传统的体育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一般采用竞技性体育项目的训练,一味注重学生的身体素质的提升,没有关注到学生的情感态度。导致学生致使系统地掌握了体育相关技能,却无法对体育活动产生兴趣,甚至产生厌学、抵触情绪,不利于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2.3 教学方式与手段的落后

高校体育教学通常会涉及多方面的内容,不同教学内容应当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尤其针对一些特殊的体育技能需要借助专业的教学方法才能够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而传统体育教学课堂中,教师大多沿用传统落后的教学方式,采用“填鸭式”教学方法,一味的进行知识点的讲解和灌输,然后通过反复的示范来展开教学。在此过程中学生只能被动的学习,缺乏自我表现和自我选择的空间,难以产生体育学习的兴趣和欲望,学习的积极性大打折扣。长此以往,甚至会产生厌恶和抗拒的情绪。正是由于教学方式与手段的落后也导致人文精神的教育难以得到有效落实,机械性的动作充分和理论讲解是无法触及学生的精神世界,更不能有效展开人文精神教育。单一枯燥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习积极性被挫伤,人文精神的教育更无处施展。

4. 强化高校体育教学中融入人文精神教育的对策

4.1 构建以人文精神为核心的教学理念

结合高校体育教学现状来看,大部分体育教师都较为重视技能和理论知识的教学,对人文精神的教育不够重视,甚至会直接忽视这方面教育,这显然是本末倒置的行为,究其原因主要与教师的教学理念紧密相关。在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下,受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和局限,教师很难更新观念将人文精神纳入思考范畴。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大学生普遍对体育课堂缺乏兴趣和参与欲望,对体育活动更是排斥。这需要从人文精神角度对其进行教育和改变。首先转变理念,深入了解体育教学的内涵和意义,在此基础上落实人文精神教育,构建以人文精神教育为核心的教学理念,并在日常教学中加以实施和贯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人文精神,在提升学生体育能力与水平的同时引导其充分发掘自身潜力,追求个性发展,健全人格品质,从而促进体育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共同实现,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4.2 优化和完善体育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对教学的质量与水平有着重要的影响,也对人文精神教育的融入有着一定的影响。所以,体育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要能够充分考虑教学内容与人文精神匹配的问题。结合理论课与实践课在内容方面的区别,合理设计教学内容,并结合内容来优化人文精神融入的方式和手段。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进行锻炼,还需要完善理论知识与运动技能教学,在技能训练中适当的展开人文精神教育,通过启发和引导的方式帮助学生构建强大的心理素质,学习团结协作、积极进取、奋勇向前、顽强拼搏等精神品质,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领会到人文精神的内涵与意义,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和欲望,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

4.3 优化和完善教学方法

高校体育教学中融入人文精神教育,要能够优化和完善教学方法和手段,传统的教学方式与手段显然已经无法满足当代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体育教师应当积极创新教学方法,更新教学理念,充分结合学生的想法和兴趣来改变教学方式与授课风格。教师作为课题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对课堂教学的质量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因此教师应当顺应体育教学发展的需求,对传统教学手段进行优化,并充分结合学生的特征和差异,做到因材施教。通过学习和创新一些教学方法来促进人文精神的有效渗透,例如通过情境模拟法、小组合作法、游戏法等教学方式,不仅有助于活跃课堂氛围,还有助于拉近师生间的关系,增强师生间的理解与沟通,进而提高体育教学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还有助于教师进一步落实人文精神教育。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榜样的作用,教师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通过自身的素质修养、道德品质以及教学态度等,来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影响,从而有效落实人文精神教育。

4.4 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评级体系

教学评价体系对体育教学质量以及人文精神融入也有着一定的作用和影响。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应当以学生为本,坚持服务学生的理念,充分结合体育教学的实践来进行设计和安排。评价体系应当全面考虑学生之间的差距和不同,体现因材施教的思想,才能够取得科学合理的评估结果,为优化课堂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除此之外,高校体育教学评价体系的设计需要充分体现定性和定量结合的原则,摒弃传统期末“一考定终身”的模式,应当加强在日常课堂教学中进行考核和评价工作,考虑的指标应当涵盖学生的进步、学习的态度等多方面内容,既要横向考核也要纵向对比,这样有助于提高考核的合理性。在考核过程中还可适当的融入人文精神相关的内容,例如体育精神、体育意识等内容,从而丰富考核的内容,在体育考核中融入人文精神。

5. 结语

综上所述,人文精神教育对于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而言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在素质教育理念的倡导下,高校应当积极推动人文精神的渗透和落实。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育工作者更应当承担起人文精神教育的重任,在课堂教学中积极融入人文精神教育。本文简要阐述了人文精神的内涵,分析了高校体育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提出了体育教学中融入人文精神教育的对策,以期能够促进高校体育教学的创新与发展。

猜你喜欢
人文精神教学方式体育
白金十分钟自救互救实践创新展现新时代人文精神价值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优化教学方式 提升初中语文教学质量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灵活采用教学方式 提升语文教学效率
中国传统绘画的人文精神
以“问题化教学”为导向 有效转变物理教学方式
我们的“体育梦”
试论医学人文精神的构建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