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体育社团在高校体育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2018-01-28 03:25荀盛龙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18年12期
关键词:体育精神社团体育

荀盛龙

(内蒙古工业大学 体育部,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51)

高校体育社团是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健康中国的建设,全民健身上升到国家战略,提升学生身心健康,培养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成为了迈进小康社会的重点工作之一。高校社团是学生自主选择组成的组织,具有自发性,是一种利于学生发展的非营利性组织,其自身具有具有传承性、独立性、开放性和引导性等特点。高校体育社团的健康开展有利于高校体育文化的建设,高校体育社团通过开展各种体育活动,能够增强学生身体素质,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和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为高校体育文化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1. 高校体育社团和高校体育文化建设概述

1.1 我国高校体育社团发展历程

我国高校社团发展历史较短,20世纪初期,我国现代高校应运而生。为了效仿外国高校的体育社团发展模式,我国高校对体育社团的发展给予大力的支持,体育社团拥有完整的活动章程,组织规范,自身发展态势良好。1917年,在北京大学校园中,出现了很多以提高身体素质为主的体育社团。随着抗日战争和国共战争的爆发,国民党对高校体育社团的发展实行了严密监控,高校体育社团的发展缓慢。新中国成立后,高校体育社团得到了良好的发展,国家给予大力的支持。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我国高校体育社团的发展进入了新的时期,体育社团种类多样化,活动内容丰富化。为了进一步明确社团的性质和内容,1998年。国务院颁布了《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明确了社团的定义和特点,高校体育社团在此规定下步入正轨,严格执照国家和学校的要求,使社团走上法制化的道路。2005年,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发布《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的意见》,明确高校学生社团的含义,使高校体育社团的发展有了更加具体的参考,卢元镇认为体育社团是以体育运动为目的或活动内容的社会团体。

1.2 高校体育文化建设概述

体育文化是关于人类体育运动的物质、制度、精神文化的总和,其包括体育认识、体育情感、体育价值、体育道德和体育制度等。高校体育文化是高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高校文化建设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丰富了学生的课外体育生活,营造了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培养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通过体育手段,实现教育的功能。体育文化有狭义和广义之分,那么高校体育文化也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高校体育文化是指高校师生在教学过程或实践中产生的的体育观念、体育情感、体育意识和体育价值观等。广义的高校体育文化是指全校师生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形成的体育物质文化、体育精神文化和体育制度文化的总和。高校体育文化结构层次分明,大致分为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高校体育物质文化,其指高校体育运动基础设施、体育雕塑和设备器材等;二是高校体育精神文化,其指体育精神、体育价值、体育意识、体育情感和体育精神文化内涵等;三是高校体育制度文化,其指相关的体育管理制度、体育政策法规和高校体育规章制度等。高校体育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是高校体育精神文化的承载者,高校体育精神文化是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的重点,三者相相互依存,共同发展。

2. 高校体育社团存在的问题

2.1 组织成员流动性较大,约束力不够

高校体育社团是由学生自发组织而成立的体育组织,其目的开展体育相关的活动,提高身心健康。然而,我国高校体育社团的组织成员流动性较大,学生自身约束力不够,特别是新生,经历过短暂时间的甜蜜期之后,渐渐地对体育社团开展的活动不感兴趣,从而任由自己的心情参加或不参加相关的体育社团活动,这为体育社团的发展带来严重的影响。另外,体育社团自身组织不规范,活动内容种类较少,使组织成员缺乏耐心,进而渐渐失去了参与的热情,最后退出体育社团。

2.2 管理制度不健全

随着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的体育活动内容更加丰富,伴随产生的体育社团种类越来越多。然而,高校体育社团的管理制度依然存在不健全的情况,在体育社团成立之初,社团管理制度大多是借鉴别的社团,而没有根据自身社团的性质建立新的管理制度,这就使管理制度从体育社团成立之初就变成了一种摆设,导致了社团内部组织结构混乱,成员工作模糊不清,影响了体育社团的正常发展。

2.3 经费短缺,缺乏有力的支持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没有经济条件的支撑,高校体育社团正常活动的开展会受到严重的影响。高校体育社团的经费主要来源于高校财政的支持、成员会费或社会赞助。但是由于高校财政给予体育社团的经费支持较少,体育社团不得不寻求其他的方式来获得经费,以维持正的体育社团活动的开展。通常来讲,成员会费较少,有些体育类社团影响力较少,很难拉到社会赞助,这就会使体育社团的发展陷入困境。

3. 高校体育社团发展策略

3.1 提高社团组织者素质

社团组织者是体育社团的发起者和活动的安排者,其对整个体育社团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社团组织者的自身素质影响整个体育社团的发展。为了使体育社团活动具有稳定性,防止组织成员流失,必须全面提高社团组织者素质。体育社团组织者必须加强管理社团的能力,树立创新观念,加强学习,提高思考能力,要关于从全局上观察和处理问题,提升组织沟通协调能力,确保社团活动的高效完成。

3.2 完善管理制度

为了进一步使体育社团向高水平的一流社团发展,高校体育社团应完善管理制度,强化内部管理,制定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在具体实施和操作时,按照社团规章制度进行,提高社团办事效率,增强社团的生命力和吸引力。将制度化管理作为社团管理的重要工作内容,注重在日常工作中不断完善原有管理规范,强调社团活动以规范为前提的自主和自我协调。

3.3 拓宽活动经费来源渠道

高校体育社团活动的正常开展需要经费的支持,没有经费的投入,体育社团的活动很难进行,在高校财政较为紧张的情况下,体育社团应拓宽活动经费来源渠道,寻找民间资本的支持。体育社团活动形式应具有校园化和社会化,校园化体育活动,体育社团应尽可能地去校外拉赞助,用社团的资源回馈赞助商,这样才可以使活动顺利进行。另外,体育社团走出校门,寻找与商家或者政府部门进行合作,开展公益性的社会化体育活动,解决了利体育社团经费短缺的问题,达到了教育学生和服务社会的目的。

4. 高校体育社团在高校文化建设的作用

4.1 培养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意识

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多种多样的高校体育活动能够为学生参与体育活动提供更多的机会。高校体育社团的发起者和组织者是学生,学生们为了相同的体育兴趣爱好和体育价值观成立各种体育社团,从而通过开展体育社团活动,满足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需要。体育社团开展的活动具有一致性,学生们集合在一起参加共同热爱的体育活动,能够加深对体育活动的认识,提高运动能力,培养参与体育活动的习惯,从而形成终身体育意识。体育社团活动突破了课时、场地和时间的限制,满足校园人多元化的体育需求,使学生领悟到体育锻炼的乐聚,使学生形成终身体育意识起到重要的作用。

4.2 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

高校体育社团通过开展各种活动,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体育社团活动的开展,在大学生之间建立了和谐融洽、平等民主的人际关系,这种互相理解和互相尊重的人际关系,直接决定着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大学生在各种体育运动中,能够培养自身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提高身心健康,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展现自我,缓解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压力,释放悲观情绪,放松心情。在体育活动中,增强自信,培养自身永不放弃,敢于拼搏的精神,树立坚强的意志品质,坚持集体主义和全局观念。整个学校中洋溢着体育竞争意识、公平公正、团结协作的气氛。

4.3 提高学生身心健康

高校体育社团终极目的就是提高学生身心健康,丰富学生体育活动内容和形式。体育社团具有自发性和自主性的特点,根据体育社团自身的性质,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从而提升学生身体素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体育社团活动的开展,为学生课余体育生活带来精彩,调到学生参与的积极极和主动性,激发了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学生自身参与体育活动之中,体会到参与体育活动的快乐。高校体育社团是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一个重要平台,学生能够在此平台中学习体育知识和体育文化,进一步加深对体育文化的理解,促进学生养成每天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

猜你喜欢
体育精神社团体育
缤纷社团
真正的体育精神
The true sportsmanship 真正的体育精神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
缤纷社团,绽放精彩
真正的体育精神
我们的“体育梦”
真正的体育精神
谈体育实践课中知识的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