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学生自在地朗读文本

2018-01-28 06:57江苏省如东县河口镇于港初中李雪芹
作文成功之路·中考冲刺 2018年5期
关键词:普通话语感陪伴

江苏省如东县河口镇于港初中 李雪芹

谈起语文教学,教师注重的环节往往是背默词句、解析文本、探究问题、质疑主旨等。在课堂上,教师会对教学细节刨根究底,对阅读紧抓不放,但对朗读教学却相对忽略,甚至不少教师认为,语文教学中朗读的环节可有可无。其实朗读是技巧,更是情感的再现,就是把作者的文字通过读者的声音体现出来,朗读的好坏是理解文章程度的标志,反过来,理解的层次深浅也关系到朗读的质量。因此,语文教师要给学生朗读的机会,让学生自在地朗读。

朗读要自然

朗读就是跟文本对话,不是装腔作势、不是隔空喊话。朗读是贴着文本行走。首先朗读状态要自如。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朗读之前首先要有好的状态。正如的朗读应该是随心的却不是随意的,要跟文本进行神态镇定又不拘谨的对话。朗读前,学生要有调整状态的习惯,不要低着头,目不斜视地盯着文本;要眉毛上挑,做好发声朗读的准备。正如朗读要跟文本的情感一致,达到一种和谐,学生要掌握好情感基调。在理解中去朗读,在朗读中读出理解。比如,读一些长句时,可以先想想句子讲了谁?在哪里?干什么?将文本的意思理解了,朗读起来就会自然。自在也要遵守规范。停顿、语调、重音等是朗读中必须遵守的规范。所以朗读时,要抓住意境、看清标点,不能乱停顿、瞎停顿。比如“可他哪里知道”,有些人会读成“可——他哪里知道”,在“可”字的后面随意停顿,这是不对的。

自在的朗读,是学生与作品之间的一次亲切对话,学生读懂了作品的情趣与意境,作品也把字里行间的那份情间接地通过声音传达。自在的朗读是学生捧着朱自清的《春》,可以行走在田间放声;自在的朗读是老师少一些学究式的探析,让学生在抑扬顿挫的声音里自己去体悟。

朗读要有层次

朗读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朗读时要注意语气、语调、语势、语感,抑扬顿挫、轻重缓急,停连、节奏等。朗读,不是张口就读。自在地朗读要随着情感循序渐进,不断深入文本。教师可以让学生听张颂老师朗读视频来欣赏,听濮存昕朗诵的《相信未来》,听周涛朗诵的《你是人间四月天》等作品,有的激扬澎湃、有的低回婉转。学生试着练习,会获益很多。但总的来说,朗读是可以分层次的。第一层要读准。读准每个字的发音,这要学生预习,可以查工具书,可以听微课,可以跟着教师读,这是浅层次的读。第二层,要读出节奏。比如朱自清的散文《春》,是一卷春的画图,是一曲春的赞歌。开篇写盼春,接着绘春,先宏观勾勒,然后微观描绘,共描绘了五幅图画。学生要能读出春的节奏来,读出人们抓紧春光努力工作、奋发向上的节奏。第三层,要读出韵味来,在朗读时需要的是对文本的透彻理解。“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一句话,每一种情感,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处理方式。韵味就是在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基础上去诠释文本,用自己的表达方式去呈现文本,这样的朗读就有了灵魂。后两个层次的读,其实是要将文本读活。就是要让学生通过画面、通过想象、甚至通过体验,在头脑中加入适当的想象,让静止的的文字有了生命力,然后在学生的嘴边流淌成有质量、有思想的声音。

朗读要有陪伴

每一个作品都有它自己的气质,应该用怎样的表达形式来处理。朗诵就是在说着别人的话,流淌着自己的感情。朗诵需要朗诵者真诚的感受、真实的表达。但这些都不是一蹴而就。教师需要陪伴学生朗读,陪伴也是让学生自在地朗读。陪孩子诵读古诗,感悟诗韵的魅力。古诗作为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读起来朗朗上口,既押韵,又有节奏感,甚至能加上一定的动作,学生喜欢诗人摇头晃脑的动作,教师的示范不仅能够给学生起到引领作用,自己也能得到锻炼。教师要陪学生讲故事,提高朗读的语感。作为教师,我们的工作对象是孩子,作为父母,我们教育的对象是子女,他们都喜欢听故事,尤其是故事当中的人物形象,说话时的语气语调,都无时无刻地吸引着他们,所以讲故事最能锻炼学生的朗读语感。教师要陪学生看新闻联播,提升他们的普通话水准。新闻联播的播音员普通话水平相对较高,陪学生看新闻不仅可以增长见识,了解社会最新信息,还可以随播音员学习普通话,两全其美。最后陪学生唱唱歌,放松愉悦自己身心。在放松的同时也能对学生的朗读起到一定的作用。

教师要想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不一定就要在课堂上去提高,只要做个有心人,处处、时时都能陪伴他们,锻炼他们的朗读水平。

【结 语】

朗读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不断修正,不断尝试,不断创新。学无止境,更是“读”无止境。教师应鼓励学生冲破习惯的藩篱,自在地读出来。

猜你喜欢
普通话语感陪伴
陪伴
“疫”路陪伴 架起“侨”梁,心“联”你我
阅读教学中学生语感的培养
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感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陪伴
我是中国娃爱讲普通话
语感培养和语文学习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