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大房郢水库水源地安全评估

2018-01-28 12:25
治淮 2018年5期
关键词:水源地合肥市水源

合肥市地处安徽省中部和江淮之间,是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城市,长江经济带的重要成员,在国家经济版图中起到沟通南北、承东启西的作用,是全省的政治、经济、科教、文化、交通中心和全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合肥市2015年末常住人口779万,城镇化率70.4%,全年生产总值(GDP)5660.27亿元。大房郢水库作为合肥市主要饮用水水源地,被列入第一批《全国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名录》,饮水安全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事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稳定大局。

一、水源地概况

大房郢水库位于南淝河支流四里河上,是以防洪和城市供水为主的大(Ⅱ)型水库,2001年12月开工,2009年底正式供水。流域面积184km2,设计总库容1.84亿m3,常年蓄水5000万~6000万m3,为合肥市三水厂和六水厂供水水源,主要为合肥市区和水湖镇、岗集镇供水。2004年实施了大房郢水库连通董铺水库输水工程,增强了两库水资源联合调度能力。水源地水质管理目标为Ⅱ类。

二、水源地达标情况

本次重点从水量、水质、监控、管理安全四个方面进行评估,旨在查找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安全隐患,为科学合理地确定达标建设方案提供依据。

1.水量安全评估

(1)年度供水保证率

大房郢水库年均径流量约3880万m3,设计供水规模为80万m3/d,每年向城市供水1.17亿m3,需由淠河灌区大量引进优质水源,方可满足现状供水保证率要求。

(2)应急备用水源地建设

合肥市区现有大官塘水库、蔡塘水库和张桥水库3个备用水源地,均为滁河干渠上的反调节水库,水源来自淠河干渠,属于水质型供水水源地。如遇特殊干旱年份,由于目前合肥市城市供水水源均依赖淠河灌区,供水水量难以保证。远期规划结合驷马山引江和引江济淮等供水水源建设,形成淠河、巢湖、长江水源互为备用的供水格局。

(3)水量调度管理

遇到特枯年份,为确保合肥市城市用水,安徽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和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有关文件,明确了合肥市从淠史杭灌区调水主体、办法、程序,2008~2016年淠史杭灌区水量分配方案中“水源地的城市生活用水保证率为97%以上”。正常来水年和中等干旱水量分配:50%保证率的正常来水年份,合肥市为10.76亿m3,占淠史杭灌区分配水量的36.7%;在80%保证率的中等干旱年,合肥市为12.69亿m3,占淠史杭灌区分配水量的35.3%。超过80%保证率的特别干旱年,按特别干旱年份应急预案执行,实施抗旱应急调度,以保证城乡生活和特别重要行业用水。

(4)供水设施运行

目前合肥市各水厂供水设施运行正常,无安全事故。

2.水质安全评估

(1)水质达标率

2015年大房郢水库坝前、库心断面全年汛期和非汛期水质均在Ⅱ~Ⅲ类,水质状况良好。

(2)封闭管理及界标设施

目前,在水库保护区设立有宣传牌、界标牌和道路交通警示牌。大房郢水库水源保护区生态湿地工程被列入环巢湖治理国开行二期贷款项目,主要包括污染源控制、水源涵养林建设、入库河道整治、生态湿地修复、以及保护区隔离防护等工程。

(3)保护区综合治理

水源地一、二级保护区内均没有入河排污口,家禽家畜水产养殖均被取缔。各乡镇做到垃圾定点收集,定期清运。已对一级保护区及外延200m范围内大棚种植、经果林逐步取消。已集中对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围库造塘进行了全面清退。取缔农药生产项目,制定农药行业专项治理方案,各工业园污水基本实施了截流,一、二级保护区内已基本完成主要道路的雨污分流;主要入库支流已采取工程措施,初步进行了整治。保护区内公路桥面设置雨水收集处置设施与事故防治措施。植被覆盖情况较好。

3.监控安全评估

(1)视频监控

大房郢水库已安装标清摄像头和高清摄像头,实现了对管理处、水库坝区及外围重点地段的24h监控。合肥市六水厂取水管延伸至大房郢水库库心600m的位置,取水口设有安全警示标志,装设1台摄像机,全天候监控取水口,在岗员工、保安每小时巡查1次。

(2)巡查制度

实施水源地保护巡查,确保水质安全。一级保护区日巡查,二级保护区和准保护区周巡查制度;另外组织干部职工值班对重点建筑物24h巡查水库状况;库区实行每月3次抽样检测,上游补水实行跟踪检测制度。

(3)指标监测

每年进行一次109项全指标分析,针对水库状况库区实行每月3次抽样检测,并安装实时监测系统,在取水口附近装有在线监测设施。市环保局具备应急监测能力。

(4)信息监控系统

水源地信息化系统(视频监控)集成及安装工程已经实施,建立水库视频监控系统,具有水文、水质、水位、水文水资源监测信息采集、传输和分析处理能力。

4.管理安全评估

(1)保护区划分

根据《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合肥市董铺水库大房郢水库水源保护区划分方案的批复》(皖政秘〔2010〕368号),大房郢水库划定了一、二级和准保护区,总面积约135.14km2。

(2)部门联动机制

2010年,市政府建立了董大水库水源保护联合执法机制和联席会议制度。根据新形势下出现的新问题,董大水库管理处及时监管,对发现的问题,在第一时间用书面形式通报有关部门,并积极配合取证,组成联合执法队伍,做到及时发现、通报、查处,坚持“按属地管理和执法主体在地方”的原则依法办案。

(3)法规体系

2011年,合肥市人大修订了《合肥市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条例》,2012年颁布了《合肥市水环境保护条例》,明确了各级保护区内禁止建设的项目和生态保护办法及各级政府和市直相关部门在水源地保护中的职责和任务,为水源地保护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近几年先后编制了《合肥市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规划》,制定了《合肥市饮用水源应急预案》《合肥市水资源综合规划》《合肥市水资源配置规划》,对合肥市水资源配置和保障作出前瞻性安排,为今后抓好水资源管理提供法规依据。

(4)管理队伍与应急预案

2004年合肥市董铺—大房郢水库管理处成立,管理队伍健全。合肥市制定了《合肥市城市饮用水水源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建立了水库管理处与周边县、区、乡镇政府联动制度。六水厂成立了生产应急抢险小组,制定了原水应急处置方案,按不同情况进行处置。

(5)资金保障

2011年,市政府批准通过了《董大水库饮用水源保护区建设规划导则》,计划利用5年时间投入70亿元,对两大水库周边进行全面整治和保护。

三、存在问题

(1)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短缺与浪费并存

合肥市水资源需求量持续增大,当地水资源短缺严重,供需矛盾突出,需通过引进淠河灌区大量优质水源,方能满足供水水量安全要求,部分供水管网老化、技术落后,存在漏损问题,造成水资源的浪费。

(2)备用水源储备不足

合肥市城市供水水源均依赖淠河灌区,如遇特殊干旱年份,供水水量难以满足安全饮水的要求。

(3)水源地保护区整治不到位,威胁饮水安全

水库上游城镇生活和工业污染排放逐年增加,威胁部分天然水体供水安全。地方上对水污染特征和规律缺乏认识,不能从流域的角度统筹建设和保护水源地,导致重末端治理,轻源头预防。

(4)应急体制和机制不健全,预案不落实

目前没有建立各相关部门协调统一的饮用水安全应急机制。水源地应急工作还停留在应急预案的编制和规划阶段,城市供水应急体系主要依托供水公司和水厂,没有纳入城市公共安全防范体系和总体规划。应急储备不足,如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应急物资、应急设施和专项资金不足,影响应急处置的进度和效果。

(5)水源地管理模式有效性弱

目前水源地管理涉及多个部门,职责分工不明确,缺乏协调合作,导致重复工作、监测数据不一致不共享,难以对水源地进行有效的监管,管理部门之间缺乏沟通和协调,导致水源纠纷屡见不鲜。

四、对策建议

(1)全面落实《安徽省中西部重点区域及淠史杭灌区水量分配方案》,进一步加大对城镇生活、生产水资源配置比例。优化区域水资源配置,加快实施管网改造,引进节水先进技术设备,切实提高供用水效率和供水保证率。

(2)加强风险防控与应急能力。在加强应急备用水源建设的基础上,也应加强对风险防控和应急能力。编制风险防控方案,编制风险名录,设立应急物资(装备)储备库等应急防护工程。

(3)加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整治力度。继续深入开展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环境综合整治,坚决取缔保护区内排污口及违法建设项目。加快完善水源保护区封闭管理工作,严格禁止在水源地保护区内设置畜禽养殖场或在水体内放养畜禽;禁止围库造塘、围库造田、网箱养殖;禁止新建、扩建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

(4)按照应急预案,组建应急队伍,加大资金投入,定期开展应急演练,强化监督管理,定期组织人员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素质和管理水平。

(5)建立健全以政府为主导的部门联动机制,加强安全监控体系和管理制度建设,完善部门间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明确管理牵头部门,配备专职人员,加强基层管理队伍建设,增加资金投入,提高管理人员素质和管理水平■

猜你喜欢
水源地合肥市水源
某备用水源地水库流域内水污染源分析及建议
醒狮
送你一盆小多肉
浅议农村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划分
水源探测器
南水源头清如许
生态环境部公布6个县级水源地环境问题典型案例
合肥市美术教师优秀作品选登
寻找水源
河南省集中供水水源地水质状况调查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