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成自然
——浅谈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

2018-01-28 19:54江苏省昆山市石浦中心小学校俞梦欣
作文成功之路(高考冲刺) 2018年4期
关键词:积极性教师应课外阅读

江苏省昆山市石浦中心小学校 俞梦欣

“少成若性,习贯之为常”。在小学教育阶段,习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为有什么样的习惯,就有什么样的性格;有什么样的性格,就有什么样的命运。

所以,这正是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时期。那么,如何能让学生自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使之习惯成自然呢?下面谈谈我的几点浅见:

一、课内预习,课外阅读

对现阶段的学生而言,虽然他们的头脑中已初步形成了习惯意识,但真正能做到的寥寥无几。尤其各年段的阅读要求不尽相同,低年级主要让学生感受阅读的乐趣,而中年级主要是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高年级则是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然而,学生由于心智尚未成熟,还处在活泼好动的阶段,并没有阅读的强烈愿望,所以阅读的主动、积极性可想而知。因而,教师的任务便是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预习。通过对学生提出具体的阅读要求,以此明确预习内容,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同时,要求学生每天定时定量地进行课外阅读,有助于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学识,提高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在观摩中年级的课堂时,发现每次课后,老师都会对预习提出具体的要求,并且挑选适合学生阅读的课外文本,以此引导学生阅读。教师在教学《第一次抱母亲》前,提出的预习要求有:第一遍大声朗读,标好小节,画出喜欢的词语或句子;第二遍朗读,给生字注音,用横线画出新词,大声拼读课后生字词,遇到不理解的生字词要标注出来并查找字典;第三遍读,要正确、流利、有感情。课外阅读篇目:《哦!冬夜的灯光》。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许多学生便已有了每天主动阅读的意识。长时间以后,学生阅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了明显改善,学生也就逐渐习惯阅读成自然。有时,教师并未详述要求,同学们也会自觉按照之前的要求去完成。这同样适用于低年级的课堂,低年级正是学生养成阅读习惯的重要时期,通过课内外结合的方式,使阅读自然而然成为学生的一部分。

二、读有所思,读有所获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虽然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意识和阅读行为,但当真正询问他们时,发现他们的阅读只是单一的机械重复。更甚者在阅读结束以后,便已忘了其中的内容。这时的阅读,其实是在做无用功。学生只是在完成每天规定的任务,以至于忘了全身心投入阅读时的感觉,更不用说去思索阅读背后的深意。对于低年段的学生来说,他们正处于识字的起步阶段,自然他们的阅读也不会深刻。不仅如此,他们甚至需要父母陪伴在旁一起阅读,因为阅读中的障碍难以克服,当累积到一定程度便会挫伤孩子的积极性,长此以往,学生对阅读兴趣缺失,结果可想而知。但中高年级的学生却不一样,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能独立进行阅读,自主地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知识。然而,贪玩仍是孩子的天性,真正能静下心来认真阅读,不被其他事打扰的学生又有多少呢?答案不言而喻。

对于这种现象,仅凭每天量化的阅读要求定是行不通的,而且每位学生的阅读能力存在一定的差异,教师应及时进行阅读交流,采用提问、对话的方式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掌握阅读内容,加深学生的记忆。在观摩《第一次抱母亲》时,学生在整体朗读之后,老师便抛出了一系列相关的问题:“课文中一共有几次抱母亲?”“本文有两条线索。请同学们根据这两条线索,给文章分段,并用自己的话概括每段大意。”教师通过问答、交流、合作等多样化的方式,引导学生阅读后的思考方向,让学生学会阅读,学会思考,有所收获。正所谓“学而不思则罔”,学生如果只读不思,那么他们只会止步不前。然而,学生的阅读能力有了明显的提升。每当老师提问,同学们便会积极主动的思考问题,而且准确率稳步提高。

三、及时评价,言语激励

由于每个学生认知水平的不同,他们的阅读水平也参差不齐。有的学生通读一遍课文后,便能知其大意,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而有的同学反复阅读,却只知其表而不知其里,一直停留在表层。时间一久,那些认知水平低的学生,便会渐渐丧失阅读的兴趣,从而慢慢远离阅读。还有的学生可能因为无法达到教师的期望值,便会产生这种想法:反正我也读不懂,我就不读了。如此一来,阅读成了一件难事。这时,教师的激励不可或缺。也许学生对于父母的话左耳进右耳出,但也许对老师一句鼓励语铭记在心,教师的一个小小行为可能产生巨大的影响,左右着学生的成长,关系着学生的未来。因为这些关心、鼓励,他重新拾起那些丢弃的知识,认真的读好每一篇文章,用心的解读文章后的深意。此时,阅读已经内化为学生的一部分,好似饮水般自如,成为学生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当学生对阅读兴致缺失时,教师应及时关注,并予以鼓励。以言语、行为激励学生阅读,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使之内化为生命活动。在观摩《第一次抱母亲》时,当问及“抱”的含义时,学生虽未答出“报恩”之意,但是教师不吝于评价,反而表扬他:“你真会读书呀!你该为自己喝彩!”教师通过言语性的激励,提高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如果教师当堂否认孩子的答案,便会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可能会导致孩子以后因害怕出错而不愿再开口,甚至影响孩子的性格,变得胆小羞怯,更甚者影响孩子的成长。但一句及时的鼓励却会温暖孩子的心灵,点燃他的阅读热情,渐渐的,他的阅读水平也提高了,有些理解颇难的地方也能回答上来了。

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就能水到渠成,而需要教师耐心的引导。教师通过引导学生预习,进行课外阅读,边读边思以及激励评价,提高学生的阅读积极性,阅读习惯自然成之。阅读是学习的重要途径,教师应好好把握和利用这一黄金时段,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促进其健康、和谐、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积极性教师应课外阅读
玉米市场主体售粮积极性提高
重视课外阅读 提升语文素养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合作学习中如何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教师应如“水”
Effects of total soy saponins on free radicals in the quadriceps femoris, serum testosterone,LDH,and BUN of exhausted rats
提高大学生学习24式简化太极拳积极性的研究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如何发挥学生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