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短型课:存在问题与调整策略
——基于教学化的视角

2018-01-28 19:54江苏省如皋市东陈镇东陈小学王志琴
作文成功之路(高考冲刺) 2018年4期
关键词:课型教者情趣

江苏省如皋市东陈镇东陈小学 王志琴

一、缘起

一般来讲,一节小学语文课都是40分钟。但是,一种不足40分钟的小课型抑或短型课已经悄然兴起。这种课型一般在以下场合集中出现:1.某些课堂教学比赛的“初选”阶段;2.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等某些荣誉称号评选时;3.教师申报职称需要评定课堂教学能力时。几乎每一个教师都会或多或少地遇到这种课型。

因为这种课型时间短,但是关系重大,对教师造成的压力十分明显。很多教师在面对这种课型时往往感到束手无策。对于该课型,笔者经历多次,积累了一些经验,略作梳理,以共享并求教于大方之家。

二、认识短型课的特点

短型课和常规型课的共同点无需赘述。主要来谈谈不同点:

1.时间短。顾名思义,一节课只有30分钟,抑或更短为20分钟、15分钟。

2.压力大。这种课需要面对评委的严格评审。临场压力往往使教者手足无措。

3.学生少。因为执教者相对较集中,往往将班级划分为“小班”,一般15人、20人,也有8-10人的。

4.内容少。考虑到短时教学遴选的可比性,要保证教学的完整性和可操作性,组织者一般选择精短的文本作为教学内容,如:寓言故事、成语故事、古诗词、口语交际等等。有的干脆就选择某篇课文的课后的一到两个问题作为教学内容,因为,课后问题往往是这一课的重点难点所在。

三、短型课出现的问题及原因

因为超越常规,教者在观念上还没有完全搞清楚这种课型,所以,在教学中经常出现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

1.气氛闷。因为和学生接触少(有的课前10分钟接触学生),甚至上课前都不允许接触学生,所以,教学过程中师生的关系根本谈不上达到融洽的程度,课堂气氛容易沉闷。

2.纰漏多。教师教学显得匆忙。一忙就乱,一乱就出纰漏,课上往往容易出现一些“低级错误”,有的老师甚至把课题写错、把书本拿倒、把流程弄乱。

3.程度浅。因为往往在比赛前一段时间才公布比赛内容,所以教师没有充足的时间钻研教学内容,更没有时间也不允许查阅参考资料,所以,教学的内容显得肤浅,往往就事论事,从课文到课文,从课文到黑板,如此做知识的搬运而已。而更多的课堂上,老师不敢给学生深入思考的时间和机会,课堂学习水平处于平行移动的状态。因为老师设置的环节较多,但是,为“赶场子”,致使每个环节都“蜻蜓点水”。

4.情趣淡。因为教者没有充足的时间准备教具、制作课件,课上往往出现一支粉笔、一张嘴巴、一篇文章打天下的局面。相对来说,这样的课堂容易枯燥无味。

5.角度偏。因为从教学的结果考虑,不少老师追求“新异”,在解读教材时“剑走偏锋”,甚至“牵强附会”,致使教学过程形成一座“独木桥”,引领学生走“华山一条道”,最终教学迈进“死胡同”。如:教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25课《黄鹤楼送别》时,有老师要求学生找到表示李白尊重孟浩然的六个同样的词语,耗费了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效果不理想。

应该说,短课出现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在教师本身。因为,面对这种短型课,教者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

其一,“因为时间紧,就不……”这里的省略号可以填的内容不外乎这样几种:安排那些(难)问题了、板书多少了、变花样激发兴趣了、组织讨论了……一切因为时间短而减省,教学成为“知识的裸奔”“口头表达的聚会”,课堂成为教师的“一言堂”。

其二,“主要看我的表现,就不要……”这里的省略号可以填的内容不外乎这样几种:让学生活动了、留时间质疑了、展示学习成果了、关心学生情绪了……一切以教师为中心,课堂成为教师展示自身全面素质的舞台、学生沦为“牵线木偶”或“看客”,教学流程成为“无障碍通道”。

其三,“一课见分晓,就要……”这里的省略号可以填的内容不外乎这样几种:解读角度新颖、路径与众不同、说法夺人眼球……超越常规成为目的,忽视了基本知识的教学,忽视了语言规律的探索。

其四,“评委关心什么我就……”这里的省略号可以填的内容不外乎教者揣摩到的评委的那些“什么”:各人有各人的见解,不一而足。但是,从课堂上教师的言行举止可以感觉到他们“揣摩”到的什么。这样的揣摩是需要的,但不是必须的,因为,当我们把教学目标设置成为为评委而教学,那教师的主导性就必然增强,学生的主体性就必然受到压制。

四、短型课的调整策略

其实,短课也是一种课,只不过由于时间缩短、背景特殊、情境另类而“陌生化”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短课具备常规语文课的全部属性。我们可以进行适当调整就行。

1.据时而动,力求精短

根据具体课的时间长短安排教学环节。一般20分钟的课安排一到两个主体教学环节,每个活动环节5-8分钟,加上师生的其他活动估计3-4分钟。而30分钟的课安排两三个教学环节为宜,其中要有两个主体教学环节,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做到“主次分明,重点突出。”下面这份《江雪》的活动单是20分钟的课用的。

2.入课迅捷,步步相扣

短型课没有充裕的时间渲染课始的情境,所以讲故事、猜谜语、听音乐这些方法效果虽好但耗时多,所以不宜采用。而开门见山的入课方式应当作为首选。有老师在采用短型课教学古诗《示儿》时,这样入课:“我们在20分钟时间里要学会《示儿》(板贴课题)这首诗,有信心吗?(生:有。)好,我们开始吧。大家先自由朗读这首诗几遍,达到正确、响亮。稍后老师邀请你来展示朗读。”仅仅30秒的时间就切入正题,不但出示了课题,而且提出了课堂目标,明确了第一步的学习要求,同时这样的节奏也暗示学生:我们快集中注意力。

3.语言精炼,上勾下联

短型课对于教师的语言要求极高,不容许拖泥带水、含糊不清,也不允许采用长句、铺陈句式。教师每说一句话都要起到“以一当十”的效果。一位老师采用短型课教学《揠苗助长》时,和教学内容有联系的语言只有三段,我们不妨看看:(1)那个农夫为什么要“助长”,又怎样“助长”的呢?我们读读课文吧。(2)你觉得他这样的行动叫“助长”吗?(3)思考一下,这样的事情仅仅发生在农田里吗?三个问题,层层推进,形成了一个“问题链”,引领学生走进课文、揣摩语言、走出课文。就是板书,也要力求精炼,一个关键字、一个重点词配合一些符号如“?”“☆”“♥”“→”以及即时性的线条等等。

4.紧扣核心,突出重点

在听课过程中,评委特别关注的是教者对教学重点的把握、对教学难点的突破。作为短型课教学,一定要删繁就简,直奔主题:紧扣核心知识做文章,开展活动要注意突出重点。有老师这样设计《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教学:(1)简略介绍杜甫生平后引导学生回忆杜甫的一些诗,谈谈“沉郁顿挫”的诗风。(2)引出新课:但是杜甫有一首诗被称为“平生第一快诗”(老师板贴“平生第一快诗”,在“快”字上画圈),这是为什么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首诗,看看“为何快”“怎样快”“什么快”(老师在快字下连划三个“?”)好好读读这首诗,一定能够发现“快”这个特点的。(3)学生自学,交流发现。(学生体会到这里的“快”有多种含义:表心情兴奋、激动的:涕泪满衣裳、喜欲狂、放歌、纵酒、青春作伴;表消息令人惊讶的:忽传、初闻;表速度快的:漫卷诗书、即从、穿、便下、向)(4)朗读品味“快”,读出“意味”,体会作者心情。(5)由“快”到“慢”,反观等待之久带来的内心痛苦。这个部分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杜甫等待朝廷平叛、国家统一之日久,内心受到漫长的煎熬,学生领悟到杜甫的爱国情怀。这堂短课,围绕一个“快”字做文章,可谓紧扣核心,重点突出。

5.彰显个性,展示特长

为了确保公正性,短型课教学一般是“同课不同人”模式,即“同课异构”。这对于评委来说,存在两个压力:十多节甚至更多节的“老面孔”课让他们很疲劳很无奈,对于“似曾相识”的课难以评个确切的高低来。这种情况下,执教者要克服“求稳”的心态,从“相似”中表现出“脱俗”来,从“普通”中显现出“个性”来,彰显自身特长,让短短的教学进程有“特点”。多次短型课教学的评选活动,清楚地记得,能够获得高分的就是那些有特点的课。比如,教学《江雪》一课时,教者都要检查学生理解诗意的情况,有两位老师的处理别出心裁:其一,学生介绍诗意,老师根据介绍板画。当介绍到“千山”“万径”时,老师故作为难:哎呀,这千山、万径何其多,黑板如何画得下?要画到什么时候啊?有学生说:“就是山多路多,随便涂涂表示意思就行了。”还有学生能够说“这是虚指。”该老师用自身的绘画特长使这堂课增色不少。其二,老师说:“可以用诵读表达诗意。”然后老师就示范诵读全诗,要求学生说说从诵读中听出了什么?在此基础上,老师教给学生诵读的基本方法,组织练习,用诵读表达作者的心声和诗意。由于教师具备诵读的特长,使学生较短时间内就掌握诵读技巧,同时能够用诵读展示诗意,可谓一石二鸟。

6.挖掘情趣,媒体增辉

语文是充满情趣的,短型课教学尤其要关注学习的情趣性。因为,让学生感到学习的轻松、快乐,教学效果会更好,评委们也需要放松心情,享受语文的情趣啊!最直接的效果就是教学评价的等次往上走。这样短的时间,情味、趣味从何酝酿?这要教者做有心人。首先,从教学内容中挖掘情趣。其次,要从课堂现场发现情趣。第三,要善于见缝插针制造情趣。另外,开展一些短小的变式的活动,调节气氛,增加情趣。如朗读古诗文可以由素读到伴节奏读到个性吟唱。或者,几个学习小组分主题活动,交流时就此起彼伏、形态各异、具备新鲜感。现代的课堂必须具备现代的特点。如果可能,还是要采用一些现代的媒体来为课堂增色填辉。但是,这样的媒体一定要运用恰当,做到“精”“美”“当”,既实用,又适用,而且起到点缀和衬托的效果。

五、短型课教学范例一则

下面辑录的是四种类型的短课教学备课资料,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短课教学的一些真谛。需要说明的是,从活动单(教学设计)到教学现场还有一个过程,这依赖于教师素质等等众多因素,这不是本文关注的,不加阐述。

古诗《江雪》活动单:

【这则短型课活动单对于教学重点难点把握准确,尤其是三个活动层递明显,每个活动中的环节紧扣活动主题,可操作性强。】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2.读懂古诗的意思,想象古诗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情感。

【活动方案】

活动一:读懂古诗意

1.自由读古诗,要求:①读正确,读通顺,读出节奏。②试着说说诗句的意思,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2.小组讨论不理解的词句。(不能解决的在展示环节提出哟!)

3.展示:①古诗挑战读;②我们有疑问。

活动二:读成一幅画

1.古人说,诗中有画。如果把这首诗想象成一幅画,那画面的情形是怎样的呢?(静静地思考1分钟,也可以在下面的横线上写下关键词)。

2.组内说一说。(谁的画面最形象,想象最独特,谁就代表小组展示哟!)

3.全班秀一秀。

活动三:读出一个词

1.静心思考:这样的诗文,这样的画面,可以用( )一词概括。(要从诗中找出理由支持哟。)

2.全班交流词语,并把感觉读出来。

【检测反馈】

1.读一读:蓑、笠、孤、径。

2.有感情地背诵古诗。

【结 语】

短型课属于一种新兴的特殊课型,还有许多值得探究的方面,笔者的思考还属于浅层的,至于调整策略还需要进一步揣摩和实践检验。这需要一个过程,但这个过程一定是精彩的。因为,理念引领课堂,学养滋润课堂,智慧决定课堂,技术改变课堂。

猜你喜欢
课型教者情趣
小学数学运用信息化教学的途径
合作学习法在不同课型中的有效性实践研究
爱情趣数字
夏虫情趣
诗词要有情趣
例谈在不同课型中培养史证意识
音乐表演技能培养之我见
四格情趣
关于语文课型研究的几点思考
课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