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图书馆新馆设计理念与功能布局刍议

2018-01-28 20:42喻至勇
图书馆研究 2018年4期
关键词:书库新馆阅览室

喻至勇

(江西省图书馆,江西 南昌 330046)

1建设背景

江西省图书馆于1993年建成一座22 500m2的馆舍,阅览座位1 200余个,现有藏书310余万册,其中中文线装书50万余册[1]。随着馆藏的不断增加和业务工作的发展需要,江西省图书馆在馆舍面积、阅览条件、馆藏保护手段、自动化水平等方面已不能满足服务要求。2012年,江西省委明确提出,“十二五”期间建设江西省图书馆新馆。2013年,江西省委、省政府决定在江西省图书馆原址新建60 000m2的馆舍(含地下室10 000m2),项目总投资33 445万元。2015年,江西省委、省政府统筹考虑南昌市城市发展和江西省文化事业发展需要,决定在南昌市红谷滩新区新建江西省图书馆、江西省博物馆、江西省科技馆。2016年8月,江西省图书馆新馆动工兴建,预计2019年10月投入使用[2]。

2新馆概况

江西省图书馆新馆位于南昌市红谷滩新区凤凰洲赣江北大道,总建筑面积95 183.13m2,其中地上建筑面积76 893m2(含室外架空平台面积7 303.5m2),地下建筑面积18 291m2。项目采用代建方式,建筑安装工程投资7.42亿元,专业设备投资2.2亿元,总投资9.62亿元。新馆建筑呈长方形,共7层,其中地下1层,地上6层,建筑总高度53.4m,东西宽约63m,南北长约269m,设置设计藏书量1 000万册,阅览座位6 000个,网络信息节点4 000个,网络带宽1 000兆,无线网络全覆盖,日最大接待读者能力达2万人次。

3设计理念

江西省图书馆新馆与江西省博物馆新馆、江西省科技馆新馆采取“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指挥、统一代建、分馆立项、分馆施工”的方式建设。江西省图书馆新馆设计引入城市客厅的概念,以“台阁接连、院厅相向”为设计理念。博物馆、图书馆、科技馆由北向南齐列而立于赣江之滨,通过一个6m高的公共平台互通相连、共同围合出公共的城市客厅[3]。江西省图书馆新馆位于整个地块的中部,设计采用滕王阁山墙意象的题材和拱桥的形式演绎出的建筑外形似“竖立的书本”。整个建筑分为南区和北区。基本密集书库、设备区及地下车库位于地下一层。检索大厅设置在中部大厅,对不同使用人流进行区分。报刊、期刊、古籍等书库集中设置在图书馆南区,有利于空间及储藏能耗的节省。北区主要设置中文阅览区、多媒体阅览区、地方典藏阅览区及开架书库等,靠江一侧设置了大量阅览空间,景观视线得到最大优化。新馆二层至六层相连,环绕中庭集中设置了阅览空间及公共活动区域。六层集中设置办公空间,配以现代化的空中四合院,提升整个图书馆的书院氛围。

新馆设计贯彻了人性化、开放性、智能化、节能环保、文化性要求:(1)人性化。一是采光最好的区域给读者使用。二是材料注重安全性、实用性,地面选用静音材料,儿童区使用软包、避免出现尖角等。三是残障阅览区区域设置盲道连通馆外市政盲道。四是以人体工程学为基础,以舒适度为设计原则进行设计。如书桌长1.8m,宽1.2m,高0.75m,书架间距在900mm~1300mm之间。五是全馆设有客梯20台、扶梯16台、货梯3台,充分满足日常运行及紧急情况的人员疏散要求,实现人流、物流的分离,提高建筑使用效率。(2)开放性。一是设计充分考虑了图书馆使用功能的灵活性,借阅区采取统一层高、统一柱网、统一荷载的“三统一”原则,打破了书库与借阅的空间界限,提高了图书馆的开放程度。二是扩大公共服务区面积,使服务区串联成一站式服务形式,既联系又分离。三是多敞开性空间,增加空间的流动性。(3)智能化。一是运用了最先进的RFID系统,包括RFID图书分拣系统、RFID自助借还系统、RFID移动盘点系统、RFID手持盘点系统、RFID24小时自助图书馆系统、图书标签转换系统、图书查询系统,并配套通借通还解决方案,依托系统支撑平台(由RFID ACS应用服务器和统一身份管理和认证系统平台组成),实现了RFID系统整体解决图书上架、顺架、盘点、分拣、查、借、还方案。二是采用智能化集成系统(IIS),包括信息设施系统(ITSI)、安全技术防范系统(PSS)、建筑设备管理系统(BMS)、火灾自动报警系统(FAS)、信息化应用系统(ITAS)。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控制技术、通信技术和相应设备的有机结合,将数据、通信、语音、消防、保安等集中监控管理,实现建筑物运行、管理、安全防护及信息服务方面的智能化。三是采用视觉导识与APP导识相结合的引导方式。(4)节能环保。项目按照绿色三星建筑进行设计。一是中庭引入自然光,屋顶采用最先进的三银玻璃,隔热、保温效果强,减少遮光窗帘的使用。二是空调使用微静电除尘空间净化装置。三是阅览区使用智能书架,声控灯光,节约能源。四是空间材质使用模数化分隔方法,使利用率最大化。五是屋顶设有太阳能光伏电池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对馆内部分电气设备进行并网供电。六是采用雨水收集与利用系统,对屋面雨水进行有组织收集,减少水的消耗。(5)文化性。一是从江西地域文化中提取元素运用于空间中选择材质和色彩。二是引入当地名人诗词。三是主题图书馆融入江西文化元素。四是突出了空间“赣鄱智库”的功能。

4功能布局

江西省图书馆新馆将运用现代化、智能化技术,融合该馆特色馆藏资源,打造一个集文化教育、文化研究、文化服务、文化展示、文化休闲等功能为一体的公共文化服务平台,以《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建标108-2008)为依据,分为九大功能区,其中:藏书区面积32 650m2、借阅区面积12 644m2、咨询服务区面积1 551m2、公共活动与辅助服务区面积7 706m2、业务区面积6 888m2、管理区面积2 698m2、技术设备区面积2 306m2、后勤保障区面积5 574m2(含地下部分面积2 431m2)、人防及地下车库面积15 860m2。

4.1 地下一层

主要包括密集书库、车库、餐厅、变电所和总空调机房等设备间。密集书库引入“物联网”先进理念和技术,在库区采用具有上架图书定位管理系统的智能密集书架,通过书架分层标签扫描,自动采集在架图书位置信息,及时获得图书具体位置,上传到RFID数据中心,系统通过TCP/IP方式实现集群部署,全天24小时在线监控,从而实现图书的自动智能定位、盘点、实时动态管理和图书借阅量、读者阅读习惯、图书错架率等各类数据统计,并配有液晶触摸显示屏,提供多媒体虚拟书架查询和电子资源展示功能。

地下车库面积9 000m2,拥有215个车位。安装智能卡应用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入侵报警系统、停车场管理设备、巡更系统等安保系统。

4.2 第一层

主要包括少儿阅读区、报告厅、残障阅览区、安防控制中心、中文密集书库、采编中心。少儿阅读区与成人阅览区分开,设置单独的出入口,由阅读区、活动区、视听区、动漫区、亲子阅读区组成,配置定制自助借还和阅读设备,内部装饰设计充分考虑了安全性、适用性和少年儿童心理。报告厅设有大、中、小三个,观众席共1 253个。其中799座大报告厅位于馆外独立裙楼,内设中央系统控制室、电影放映室、同声翻译室,配置多媒体显示系统、音响扩声系统、录制直播系统、舞台灯光照明系统、智能化集中控制系统和同声传译系统。设置舞台、后台休息室,能满足小型文艺演出需要,可承办国际性学术交流会议。残障人士阅览区设置盲文图书区和专用设备阅读区,配备盲文阅读设备,从入口到阅览室内部设置无障碍通道和盲道。安防控制中心包括保卫科、安保控制中心和消防控制中心,配备广播系统、入侵警报系统、出入口控制系统、安全检查系统、安全防范综合管理平台、安防监控及视频监控系统,是公共安全系统和视频监控系统的中枢。采编中心建有专属物流通道,配备RFID智能识别系统。

4.3 第二层

主要包括中文阅览区、服务中心、自助借还区、24小时阅读区、展览厅、检索中心、电子阅览室、创客空间。从馆区主入口进入大厅为综合服务区,内有图书馆平面图标示指示牌、总服务中心、自助借还区、存包区等区域,配备智能安全检测系统设备、自助借还系统、智能卡应用系统、触摸屏展示等设备。自助借还区设置图书自动分拣系统,可准确、快速对归还流通资料进行分拣,使用多种分拣规则,配备触摸屏、显示屏,简单按键操作,具备箱满报警、实时运行监控、远程故障诊断等多项智能监控功能。24小时阅读区配置自助借还机、图书消毒机、二维码数字书刊借阅系统、数字资源查询机等设备,提供报刊、电子书、大型数据库、自建数据库等海量数字资源。创客空间含创新创意型、科技型、互联网、物联网式的内部装饰,设有3D打印机、VR虚拟现实技术设备、大数据分析等设备。

4.4 第三层

主要包括中文阅览区、报刊阅览区、报纸库。中文阅览区为开架式阅览区,配置中文图书检索系统、智能书架、智能阅读设备、智能门禁系统等,并独立设有个性化沙龙阅览区域和工作人员工作区域。报纸阅览区内设有报刊专用架,每日更新全国各类中文报纸。报纸库为闭架区域,安装出入口控制系统,实现访客管理。采用先进智能报架,可自动采集报纸出版信息,对本馆报纸数字资源进行检索。整库设智能消防安全系统、防漏电安全保护装置。

4.5 第四层

主要包括中文期刊阅览区、中文期刊库、共享工程中心、多媒体阅览区、网络机房、视听区、直播间、录音棚、缩微胶片库房。中文期刊借阅区设有现刊和过刊阅览室,配置中文期刊检索系统、智能书架、智能阅读设备、智能门禁系统等。中文期刊库为过刊合订本库,为闭架式书库,安装出入口控制系统,实现访客管理。整库设智能消防安全系统、防漏电安全保护装置。共享工程中心拥有完善的数据基础核心平台,利用云平台管理技术,结合共享工程五大支撑平台,依靠数据中心机房作为信息化支撑,将完整的图书馆信息化软件系统平台辐射江西全省,实现互联互通。多媒体阅览区设视听资料、软件应用、网上冲浪等区域,配备PC电脑及相关专业设备。视听室、直播间、录音棚连接在同一区域。视听室设置个人自助体验区、集体欣赏区、音乐学习区,放置数字音乐留声机、传统CD/DVD播放机,配备高清视频放映设备,配备智能设备和相应的教学软件。直播间设有公共广播系统,配有现场直播、新闻播报、背景音乐等功能,可与消防报警联动。录音棚配有专业录音设备及相关系统。

4.6 第五层

主要包括红色文化图书馆、地方典藏阅览室、地方典藏库、善本书库、古籍阅览室、古籍保存库、民国文献书库、文献阅览室、古籍编目室、古籍修复室、外文书库、外文阅览区、信息咨询部。地方典藏阅览室涵盖各种独具特色的地方志、史料、统计资料、年鉴、文集、名录、资料汇编等,内设各类电子资源服务、咨询导读、文献复制等设备。地方文献典藏库为闭架书库,设置门禁访客系统。善本、古籍、民国文献阅览室书架采用全实木仿古书架,阅览桌椅用实木材料制成。提供检索文献和查阅缩微资料。善本书库、古籍保存库和民国文献书库配备智能消防安全系统、气体灭火设备、防漏电安全保护装置,设置电视监控装置、自动防盗报警系统,设置温湿度监测仪器,全年监测和记录温湿度的变化情况,设置独立恒温恒湿中央空调系统,空调通风系统具有空气过滤和净化措施,设置文献消毒用房和杀虫设备。

4.7 第六层

主要包括数字资源加工区、业务区、学术研究区、办公区、培训室、主题图书馆、综合活动室。学术研究区设有多个不同主题的研究室,为开展图书馆学学术研究的区域。主题图书馆(专题阅览室)包括江西方志阅览室、中央苏区文献阅览室、陶瓷文化主题馆、庐陵文化主题馆、临川文化主题馆、客家文化主题馆、江西书院文化主题馆、江西宗教文化主题馆、江西文化名人主题馆、江西家谱主题馆、江西地方戏曲主题馆、江西文化遗产主题馆等。配备触摸屏、多媒体展示设备、定制阅读设备,打造多元化互动空间。

5结束语

图书馆是一个生长着的有机体[4]。江西省图书馆新馆建设,不仅需要面积扩大、设备变新、环境变优,更需要服务、理念的更新。馆藏资源的充实、服务模式的创新,人员素质的提升是江西省图书馆新馆以崭新的面貌服务大众的基石。

猜你喜欢
书库新馆阅览室
原创童书阅览室
原创童书阅览室
原创童书阅览室
三星堆博物馆新馆及游客中心概念方案(投标)设计
深圳科技馆新馆
“人梯书库”丛书
探析高校图书馆书库管理的问题及策略
参加2018年江西省图书馆新馆馆徽(LOGO)设计
库中库:书库分层管理模式探究
“贲园书库”藏书楼及其藏书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