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朗读节目对图书馆阅读推广的启示*

2018-01-28 20:42孙春梅
图书馆研究 2018年4期
关键词:图书馆

孙春梅,杨 溢

(1.贵州财经大学信息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2.安顺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贵州 安顺 561000)

阿尔维托·曼古埃尔在《阅读史》中写道:“阅读,几乎就如同呼吸一般,是我们的基本功能。”[1]随着全民阅读成为当今中国倡导的主旋律,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与此同时,新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人们阅读心理和阅读行为发生了巨大改变,阅读内容载体多样化,以文本、图片、音频、视频以及多格式组合等多种形式存在。而电视以视觉文本直观,浅白的传播特性再加上声音对听觉系统的刺激,使得人们可享受另一种更为轻松的阅读,在感官上得到了极大的满足[2],并以即时、便捷、交互等传播优势而成为影响力广泛的大众传播媒介。基于这样的背景,电视和阅读完美结合,催生了如《见字如面》《朗读者》及《阅读·阅美》等朗读节目,被誉为综艺节目中的一股清流,一经推出,好评如潮,在阅读推广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拟通过分析《见字如面》《朗读者》及《阅读·阅美》三档朗读节目的创意和成功因素,提炼出图书馆在阅读推广中可借鉴之处。

1 《见字如面》《朗读者》及《阅读·阅美》三档朗读类节目介绍和比较

2016年12月,腾讯视频和黑龙江卫视共同推出《见字如面》,这是一档明星现场读信和文化嘉宾点评的阅读季播节目,带领观众用书信追溯历史,通过资深明星对信件的现场朗读以及嘉宾对读信人的演绎进行点评,对信件进行解读,告诉观众书信那个时代的背景,讲述相关信件内外的故事,同时讲述一些具有个人特色的观点[3]。《见字如面》第一季播出过半,凭一封信、一个人就让观众陷入故事,豆瓣评分高达9分。

2017年2月中央电视台推出大型文化情感类节目《朗读者》,由央视著名节目主持人董卿担任制作人,央视创造传媒有限公司承担制作,以“朗读”为形式,表达的载体是语言和文学,但其关键元素是“朗读”“者”“情感”。节目每期一个主题词作为核心线索,嘉宾围绕主题词分享人生故事,朗读一段曾经打动自己、激励自己甚至改变自己的文字,以个人成长、情感体验、背景故事与传世佳作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经典的文字来表达朗读者的故事,又通过朗读者来向观众传播文字之美[4]。首期播出后,在豆瓣上的评分高达9.3分。

2017年8月26日,江苏卫视诚意打造的大型文化情感特色节目《阅读·阅美》与广大观众见面。《阅读·阅美》分美文推荐、美文朗读、人物访谈三大板块,每期节目精选3~4篇美文,由推荐人以演说形式阐述推荐理由并朗读美文,随后由倾听嘉宾点评,透过美文寻访到美文作者或者主人公,让作者、主人公、推荐人、倾听嘉宾、主持人一同落座访谈区,深度交谈文章背后的故事[5]。

这三档朗读节目看似相似,实则内容方法不尽相同,各有侧重(对比见表1),但是它们目的一致,通过大众传媒和阅读结合起来的形式满足大众新的阅读需求和行为,引导阅读,达到全民阅读推广的作用。

2 《见字如面》《朗读者》及《阅读·阅美》三档节目特色和成功因素分析

2.1 资源的有效整合

从节目介绍和媒体报道资料中,可以总结出三档节目在创意、制作、宣传等环节有效整合包括人力、信息及媒体在内的多种资源形式,这是导致节目成功的关键因素。首先,三档节目都有效整合了主持人、创作团队,演艺明星或行业翘楚或专家学者等方面的人力资源。如《见字如面》利用实力文化、黑龙江卫视强大的制作团队,邀请了张国立、归亚蕾、张涵予、何冰、王耀庆、蒋勤勤、徐涛、林更新等10位明星,还有两名知名文化学者;《朗读者》由著名节目主持人董卿担任制作人,央视创造传媒有限公司承担制作,邀请了英国的模式研发团队,同时由铁凝、王蒙、余秋雨、冯骥才担任文学顾问;《阅读·阅美》由主持经验丰富的李响担任主持人,团队成员来自江苏卫视《人间真情》《世界青年说》等栏目,嘉宾包括演艺明星、行业翘楚、专家学者。其次,三档节目无论在创意、活动方案制定、朗读文字的收集、观众反馈意见的收集,还是把每期节目朗读内容进行整理发布,甚至出版成书,都体现了强大的信息整合意识和能力。最后,在媒体资源整合方面,三档节目都注重利用微博、微信、大型视频播放平台、各种新闻传媒及喜马拉雅FM APP等进行宣传和传播。

2.2 舞台背景和空间布局更符合观众需求

三档节目都有其独特的舞台背景和空间布局,切合不同观众的需求,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见字如面》有两个舞台,一个是演员读信的小型伸展式舞台,紧挨舞台的是弧形的观众席,另一个是主持人与嘉宾所在的对话式舞台,这样便于交流和互动。就舞台背景而言,《见字如面》在必要处以老照片、音乐等营造怀旧气氛。《朗读者》舞台分为演播厅和访谈区,整场舞美硬体以欧式风格设计,舞台和观众席的造型设计浑然一体,全部采用实景搭建,呈现出剧场+图书馆的视觉效果,典雅大气,并邀请钢琴王子李云迪、音乐大师胡德夫等音乐大咖为朗读者伴奏,形成情绪的磁场,给观众强烈的代入感和情感共鸣[6]。而《阅读·阅美》简约的舞台背景+故事图片和视频+背景音乐,营造一种轻松活跃的氛围。

2.3 主题形式多样化

三档节目不仅在形式上进行创新,通过朗读、听、互动等多种手段,把文字和历史场景,人生故事及人生阅历相结合,一改以前读书节目单一的书目推荐形式,而且节目内容也特色鲜明,对朗读内容进行精心挑选,有逐渐淡出大众视野、饱含历史故事和背景的书信,有经典文字,又有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充分关照当下的人文气象和鲜活情感,体现普通大众的酸甜苦辣、梦想和力量的网络热文[7]。通过不同的主题和形式来满足阅读主体不同的需求,让阅读者了解更多与阅读相关的文化知识、励志故事,人生阅历,从接受阅读到习惯阅读再到爱上阅读[8]。

2.4 名人效应

三档节目都很好地抓住和利用现代人爱追星、大咖、大V和效仿他们行为的心理,利用名人的阅读行为来培养大众的阅读兴趣,引导阅读行为,推动全民阅读。无论是《朗读者》《阅读·阅美》的星素结合,还是《见字如面》那些演技扎实、台词过硬的“老戏骨”及知名文化嘉宾都注重“人物”这一核心要素。因为,“人”是“文”的承载者、体验者和传播者[9]。

2.5 运用新媒体,宣传渠道多元化

在新媒体阅读中,读者在注重获取信息的同时,还喜欢借助博客、微博、微信,各大视频网站等新媒体进行反馈和互动,参与到信息传播中去。三档节目都在节目前期宣传、播出过程中以及后期大力使用微博、微信、大型视频播放平台、APP等社交新闻媒体,同时还利用明星、大咖、大V大量转发传播。《见字如面》《朗读者》除了借助微博、大型视频播放平台,还成立了公众号,使观众不仅能通过及时的推送在微信上观看节目,还能观看在电视节目中未经播出的人物故事及节目专访。三者内容都可以在喜马拉雅FM APP里面收听,这也迎合了现在人们听书的阅读需求。基于上述原因,三档节目播出后都有较好的收视率和播放量,尤其是《朗读者》曾刷爆了各大新闻媒体和微信朋友圈。

3朗读类节目对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的启示

3.1 整合多方资源,保障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常态化

图书馆是阅读推广活动的主要践行者,但在图书馆资源和影响力有限的情况下,要保障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常态化,必须要整合多方资源。在借鉴三档节目做法的基础上,笔者认为我国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中资源整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1)整合人力资源。做法:①组建一支专业的阅读推广团队,并由权威领导担任负责人。阅读推广人员可以来自图书馆,也可以由不同单位、不同职业的人员组成,如高校馆可以加强与校团委、学生处、学生社团合作;各类型馆都可以与政府、出版社、慈善机构,基金会等社会力量合作。如安顺的“双阅读”活动是由安顺文联、西秀区文联、安顺市图书馆、安顺新知书城、安顺市县区某些中小学教师和学生、社会志愿者等人组成,并由安顺市文联主席,贵州省文联副主席姚晓英发起并担任负责人[10]。②做好团队人员的分工以及分工后各自职责范围的确定,如相关策划人员负责活动方案的策划、相关外联人员负责与活动涉及的单位或部门进行沟通、相关技术人员负责活动技术的解决方案、相关宣传推广人员负责节目的宣传和推广等工作。③整合馆内其他业务部门的人力资源。阅读推广过程中,有时需要资源建设部、技术部等其他业务部门的支持和配合,所以需要加强沟通和配合。(2)整合信息资源。阅读推广活动离不开丰富、形式多样的信息资源。对信息资源的整合,主要从4个方面着手:①加强经典文献资源的建设;②加强数字资源、声像资源等多种形式资源建设;③整合本馆、本校或本地的各种资源,尤其是特色资源;④对阅读推广活动内容、经验、活动效果等及时总结,并整理成册加以推广,以便更多的馆借鉴。(3)整合各种媒体资源。电视、报纸等大众传媒以及微信、微博等新媒体都有着广大的受众。图书馆要利用各种媒体的优势进行阅读推广,整合各种媒体资源。加强与传统大众媒体的联系和合作,活动前借助媒体宣传造势,活动过程中让媒体全程参与和报道。同时,还要充分利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在这些平台上做好信息推送和报道。如果是高校馆还可以充分利用校内广播站、宣传屏及学生记者团等进行宣传推广。

3.2 营造优雅舒适的阅读环境,加强图书馆空间再造

随着互联网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图书馆馆藏结构、读者阅读行为和需求、图书馆定位等方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只有通过对图书馆阅读空间的设计和再造,将赋予图书馆新的活力和能量,有利于促进全民阅读深入开展[11]。首先,设计时要“以人为本”,通过色彩、光线、材质的合理运用,营造独特的文化氛围,让读者在空间中获得贴心、舒心与温馨的阅读体验和阅读享受。上海图书馆许桂菊在《新加坡图书馆空间再造的启示》[11]一文中详细介绍了新加坡图书馆打造“以人为本”阅读空间的实践案例,值得借鉴学习。其次,做好图书馆空间区域及功能的划分,做到动静分区:(1)打造静谧的阅读空间。把图书馆的某区域或者某几个楼层专门打造成安静的阅读空间。对这些区域原有的藏书重新安排或另辟书库或使用密集储藏,腾出阅读空间。图书馆也可以尝试把腾出的部分空间打造成经典图书阅览室,富有古韵和雅趣的装修再配上仿古的书架和座椅,打造从容优雅、岁月静好的阅读氛围[12]。经典图书由各个书库精心挑选并整理而来,而且不断根据读者的需要采购新的经典图书。(2)加强有声研究空间(全封闭的研讨室,用于小型讨论)、文化空间(举办讲座、文化沙龙等)、创客空间(用于各种讨论,创新)、多媒体空间(用于音频、视频、图片等多媒体信息的制作和播放)等空间的开辟和打造。在空间和硬件设备满足后,还需要由相关的专业人员负责管理,为读者在使用过程中提供指导和帮助。

3.3 阅读推广主题形式多样化,充分展现本馆本地特色

图书馆在进行阅读推广时,一方面在主题内容的选择上要满足读者不同的文化层次和水平,既有经典文学,也有受众面广、贴近时代、传播正能量的通识题材;另一方面阅读推广的形式要多样化,可以是朗诵、各种知识竞赛、读书交流会等传统形式,也可以选择真人图书馆、微视频、微书评等新兴方式。但无论是在主题还是形式的选择上,都需要充分挖掘本馆本地特色资源,做到阅读推广特色化。如安顺拥有历史悠久的屯堡文化、蜡染文化,图书馆可以通过不同的推广形式来充分展示这些文化,引导读者通过进一步阅读了解更多相关历史和知识。首先,可以在图书馆设立屯堡、蜡染大师工作室。在工作室里面陈列相关历史文献和各种屯堡服饰、鞋帽、饰品、脸谱、各种蜡染作品及制作工具等,让读者有视觉感官的震撼,从而引发阅读兴趣。其次,定期通过开展真人图书馆活动,请有关专家讲述相关历史和文化,必要时进行现场演绎。

3.4 发挥名人效应,树立阅读典范

社会名人的言行通常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人们的行动。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中,虽然不能像电视阅读节目那样拥有强大的名人阵容,但是我也可以充分挖掘身边那些阅历丰富、热爱阅读、受人尊重、在某方面取得较大社会成就的名人,树立阅读典范。具体措施:(1)邀请当地较有影响的政治人物参加阅读推广活动并致辞,让读者认识活动的重要性和权威性。(2)与当地文化名人加强合作,邀请他们出席活动、开展讲座或者介绍人生故事及阅历,利用个人情感、经历打动读者,从而产生阅读共鸣。(3)如果是高校图书馆,可以邀请本校名师、优秀学生、知名校友,通过他们的现场朗读和访谈来分享他们的阅读故事、成功经验。其他类型图书馆可以邀请当地行业翘楚,仿照高校馆的做法,也会收到同样的效果。(4)媒体人有较高的文化素养,懂得如何更好地利用媒体,有他们作为嘉宾或者参与推广,会取得较好的效果。(5)加强与当地体育、文艺方面的名人合作。如英国的英超俱乐部“阅读之星”项目[13],利用名人效应,通过与英超合作,将孩子们对足球的热爱转化成对阅读的热爱。

3.5 利用各种新媒体,多种渠道搞好宣传和互动

传统的展板、传单、海报、横幅等宣传方式在宣传中受到时空的限制,满足不了现代阅读的数字化、移动化、无缝化等要求,利用新媒体进行宣传已经成为趋势。图书馆在进行阅读推广时,要线上线下相结合,除了利用传统的线下方式外,还需要注重充分利用自己的网页、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自建APP,QQ等平台做好线上宣传和互动,不仅及时推送活动内容、活动图片和视频,而且鼓励读者进行转发和评论。同时应多在推文中设置互动环节,比如加入活动报名链接、投票环节、有奖竞猜等,对于读者留言应当积极回复,使推文成为互动交流的“贴吧”而不是“信息发布栏”。

4结束语

图书馆在阅读推广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是主要的践行者和推动者。图书馆借鉴电视朗读节目的运营模式及成功经验,通过充分整合多方资源、加强空间再造、阅读推广主题形式多样化、多种渠道搞好宣传和互动等措施做好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能够对推动全民阅读、打造书香社会、建设文化强国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猜你喜欢
图书馆
去图书馆坐坐
图书馆
图书馆里送流年
图书馆
夜间的图书馆
图书馆里的小惊喜
图书馆 Library
时间重叠的图书馆
图书馆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