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高校图书馆开展学科服务的特色和启示*

2018-01-28 20:42娜,谭
图书馆研究 2018年4期
关键词:分馆馆员学科

黄 娜,谭 亮

(邵阳学院图书馆,湖南 邵阳 422000)

1美国学科服务的起源与发展

20世纪50年代,一些欧美发达国家正式提出“学科馆员”的概念。1950年,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图书馆公开且正式建立学科馆员制度、设立学科分馆并配备学科馆员,此举被很多专家视为学科服务的发端,也是图书馆分馆制开始的标志[1]。到60-70年代,美国高等教育进入了高等教育的黄金发展时期,各研究大学的图书馆纷纷扩建了以一个或者多个相关学科为主的学科图书馆,学科服务在美国高校图书馆里非常普及,甚至形成了设置学科馆员的潮流,其大部分图书馆都配置了学科馆员。这一时期的发展对具有图书馆或信息科学硕士学位的图书馆员来说,在某一专门学科专业方面的训练或经验就提出了新的要求。20世纪末,计算机普及,信息资源也逐步数字化,这对学科馆员的能力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01年出版的美国图书馆协会参考与读者服务分会(ALA Division of Reference and User Services Association,简称RUSA)对学科馆员职责规定:要求担负馆藏建设的学科馆员应当了解读者对馆藏的需求,就馆藏建设方面的各项规则向读者进行宣传和解释,并将读者的需求反馈到图书馆的决策部门[2]。21世纪,学科馆员的职责又发生了一个很重要的变化,学科馆员作为学科联络馆员的角色更加凸显,学科馆员在院系的教学和科研中的作用远不止提供学科信息、开发学科馆藏,而是深入到课程设置、教学资料的选择、学生能力的培养中,学科服务逐渐向知识服务倾斜。当下,随着科学研究深化发展,为了顺应交叉学科的发展,美国高校图书馆趋于设立以功能性为主的用户支持服务部。2009年,美国研究图书馆协会以A Special Issue on Liaison Librarian Roles为特刊讨论学科馆员的角色定位,多角度研究学科馆员的未来发展,体现了美国图书馆界对于深化学科服务的高度关注[3]。

2美国高校图书馆开展的学科服务

美国的一些研究性大学图书馆,初期的服务方式是“分领域式服务”,后来逐渐发展到分学科、分专业提供针对性很强的“对口式服务”。1981年,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图书馆率先推出学科服务——“追踪服务”(track service),随后俄亥俄大学图书馆推出了“网络馆员免费导读”(network librarian and free guide)的服务,这种服务模式在当时基本满足了用户对信息的深层次需求,反响较好,广受读者欢迎,随后在美国、加拿大以及西欧的部分研究级大学图书馆也相继推出[4]。“网络馆员免费导读”服务是由具有某一学科背景的参考咨询馆员(Reference Librarian)担任。历经30多年的发展,美国高校图书馆基本形成了服务体系完善的学科馆员制度,包括学科馆员管理、认证制度,构建了学科服务质量的评估体系,并在学科知识服务平台的搭建中面向学科的数字参考咨询平台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尝试,采取的构建方式主要是图书馆联盟的形式,这对推进图书馆学科服务的共建共享产生了深远影响。

2.1 哈佛大学图书馆

哈佛大学图书馆是美国最古老的图书馆,也是世界上藏书最多、规模最大的大学图书馆,馆藏超过1 700万册,设有100多个不同专业的学术分馆,在馆藏资源、面向的用户以及侧重的领域方面各不相同,在管理和为读者服务方面也各具特色,各馆都有其无可替代的特色,这也充分体现出来该馆的非中心化体制,其总目标支持哈佛大学的学术发展。作为信息中心,它将用户连接到相关学科和校级教学资源。从服务团队来看,他们责任明确到人,分工细致,不管是传统的资源建设、参考咨询、院系联络,还是新型的教学培训、研究顾问、信息导向,都会根据用户身份和服务内容来安排具有相应学科背景和专业素养的馆员专门负责,并将学科服务的馆员分成了三类:研究馆员、学科馆员和院系联络人。从学科服务内容来看,紧紧围绕教、学、研,利用新技术、新工具设置服务内容和策略,例如打造了可以全面且灵活为用户提供各种资源的HOLLIS资源检索平台、为教学和科研提供有力支持的“Research Guides”和“Course Guides”;为了解决学科馆员数量有限和学科服务的被动性带来的难题,大力建立iSite培训网站,完善的虚拟培训网站可以很好地完成对用户的全方位的自助式培训[5]。其细致的馆员分工、多元化的服务方式、现代化的服务手段以及专业的服务梯队建设很值得我们吸收借鉴。

2.2 康奈尔大学图书馆

康奈尔大学图书馆是美国最大的学术研究图书馆之一,设立了18个分馆,拥有馆藏800万册,馆员人数500多人,学科馆员有80多名,隶属主馆和各个专业分馆,学科馆员团队名称为Cornell University Library Selectors(直译为:康奈尔大学图书馆资源选择器),随时关注学科发展动向,掌握院系发展需求,并专门成立了教学研究院联系及学习服务部以专门负责全部分馆学科馆员工作,以服务创新速度快、读者满意程度高而享有美誉[6]。该馆在传统的学科服务中主要提供馆藏建设(学科馆员承担资源采购工作、制定学科馆藏发展政策、原则及发展方向)、参考咨询、教学培训、院系联系,在数字新纪元中,进一步将学科服务拓展到学术出版与传播、数字工具开发、科研数据管理、资源发现与管理以及基金管理等更为宽广的领域,提出学科馆员必须融入科研活动的全过程,学科馆员对师生的每个科研阶段提供支持与服务;针对不同学科的学生需求,将信息素养教育嵌入课程教学环节中;以合作理念发展学科服务[7]。在安德鲁·梅隆基金会资助下,2009年,康奈尔大学图书馆和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开展了著名的2CUL[12](两馆英文缩写相同,因此简称2CUL),合作内容包括共享人员、共享技能、共享资源、共享品牌优势、共享机会等,合作领域覆盖了资源建设、基础设施与技术服务。这两大图书馆的成功合作也成为美国图书馆领域馆与馆合作的楷模,这对学科服务乃至图书馆界共建共享等方面具有深远的影响。2015年的该馆发展规划特地提出重新规划图书馆设施和服务,从按院校分馆理念逐渐转向支持跨学科研究的图书馆族,馆舍方面也探索分馆合并,实体馆向虚拟馆转变[8]。多年来,康奈尔大学图书馆在学科服务领域的不断探索和创新,为不断深化研究型图书馆学科服务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也大大拓宽了图书馆的发展思路。

2.3 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

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1754年建立于纽约市,现下设23座分馆,每个分馆都各具特色,总藏书量达870万册,它的学科服务采用了“一对多”(1名学科馆员对口服务1到7个学科不等)和“多对一”(1到多名馆员服务1个学科)的工作模式,设立了独立的学科工作组,学科馆员主要负责以下工作:学科资源建设、参考咨询、信息素质教学、院系联络、参与学术计划、出版咨询、参与研究项目、网站建设、技术应用。图书馆学科服务中重点关注对学科资源的整合揭示,将学校所有学科细分为177个学科领域,并将图书馆所有的资源按学科和类型整合后进行揭示,利于学科读者查找利用。为了支持教学和研究,它建成了多个基于学科的数字学术中心以支持技术密集型环境中的新型的研究方法;为了应对图书馆人力资源缺乏的挑战,其分馆史带东亚图书馆探索出人才互补模式、人才合用模式、人才合聘模式来完成其学科服务,充分体现了学科服务领域中根深蒂固的合作理念[9]。例如,它利用康奈尔大学的韩文编目人员为其进行韩文编目;2013年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图书馆签约,利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史带东亚图书馆现有西藏图书馆员为双方的藏文收藏以及教学研究提供采购与咨询服务[10]。

2.4 普林斯顿大学图书馆

普林斯顿大学图书馆成立于1750年,最初只是位于Nassau Hall二楼的一间拥有474册藏书的阅览室,今天已发展成为拥有多个分馆的现代化的世界一流图书馆体系,以燧石(Firestone)图书馆为主馆,另有18个分馆,共有1 100万册藏书,专门的学科馆员共有50多名。其馆员需拥有图情硕士学位,大部分学科馆员都具备双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这些学科馆员都有自己的办公室,其电子邮箱、电话以及工作间的位置都会在图书馆网站上公布,他们是专业信息用户与专业学科信息资源之间的桥梁。该馆为了给用户的研究项目及论文提供数据,专门成立了“DDS小组”,并且对这些科研数据用软件进行定量与定性分析,其结果作为该论文或者项目中独立的一部分[11]。

2.5 耶鲁大学图书馆

耶鲁大学图书馆是美国最大的研究图书馆之一,拥有藏书1 500万册,下设分馆和系级图书馆22个,共有多达160名学科馆员面向全校170余个学科开展学科服务工作。它的学科服务始于1975年耶鲁大学医学图书馆设立的“临床医学馆员项目”(CMLP:clinical medical librarian program),致力于将学科服务深入到医疗服务全过程,开发方便医生检索和利用信息的服务途径,随后两年又陆续设立了“个人图书馆员项目”(PLP:personal librarian program)和“联络馆员项目”(LLP:liaison librarian program),这两个项目的开展,将用户和学科馆员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有效地扩大了图书馆学科服务的覆盖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深受用户好评,这对于后来耶鲁大学图书馆广泛和持续深入开展学科服务起到了巨大的推进作用,也非常值得其他高校图书馆学习和推广[12]。此外,它还积极探索多种用户培训与教育方式,例如按照不同的知识层次的学生开设系列进阶培训,大一、大二的本科生接触基础课程的教育,所以没有对其进行分专业指导,大三选择完专业之后,图书馆会为每个学生配备学科馆员进行辅导;为了满足学生在撰写论文时对整篇论文的构思需求以及对所需信息检索技能的需求,开设嵌入论文写作培训。耶鲁大学图书馆在2009-2013战略规划中明确提出:“图书馆学科服务要与教学课程紧密结合,以满足各种学习与教学的需求,为广大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图书馆要在教工的终身学习和提高中发挥作用等。”[13]

3美国高校图书馆开展学科服务的特色

3.1 基于多种原则设置学科分馆,分馆数量普遍较多且具有一流的馆藏资源体系

国内外各高校图书馆纷纷设立数量不等的分馆,美国高校图书馆分馆的数量普遍多于国内,分馆设置按照多种原则,除了按照学科大类设置外,大多数分馆大多按照二级学科或者是特色专业的原则设置,如杜克大学设有收藏表演艺术、电影、美术等方面的资源的Lilly图书馆;普林斯顿大学设置了音乐图书馆、心理学图书馆等学科专业分馆;哈佛大学图书馆按院系设立分馆;康奈尔大学图书馆在分馆设置理念上开拓创新,按照学科范畴设置图书馆群,支持跨学科研究,更加凸显出了学科服务的理念[14]。

馆藏建设作为学科服务传统与基础服务,始终深受美国高校图书馆重视,发展至今,基本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且各具特色的馆藏资源体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其一,馆藏资源数量充足,种类齐全。从整体的馆藏建设来看,馆藏数量处于世界领先地位,除了传统的图书与期刊以及现在流行的电子出版物,更是囊括了手稿、档案、钱币、照片、地图、海报、声音记录、音乐、口述历史、教具、邮票等。其二,馆藏资源极具特色且涉及学科广。由于美国高校图书馆学科分馆众多,它们的特色馆藏资源建设也依据学科特色,涉及医学、历史、音乐等多门学科。例如麻省理工学院图书馆的馆藏涉及物理和建筑等特色学科;哈佛大学图书馆的特色馆藏涉及神学、艺术、植物学等70多门学科。可以说,一流的馆藏资源体系也是美国各高校图书馆能高质量开展学科服务的基本及资源保障。

3.2 学科馆员分工与职责明确,数量较多,且宣传到位,在图书馆服务转型中的影响越来越大

从学科馆员称呼看,国外图书馆常常以subject librarians、subject specialists、library liaisons为主,此外还有your librarians、expert librarian、research librarian等多种称谓,其称谓细化,侧面反映出了学科馆员分工与职责明确,如library liaisons负责院系联络工作,your personal librarian负责学生的一对一指导[15]。而在国内,所有的馆员包括学科馆员,其职责已经形成了教条化规定,具体到工作内容往往是盲目跟风和效仿。

从学科馆员数量来看,笔者调研的美国高校图书馆的学科馆员人数都比较可观,且明显高于国内,最多的达到180多人,最少的也有30多人。例如2016年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馆员102人,学科馆员38人,比例高达37.2%;斯坦福大学图书馆的学科馆员40多人,专门负责研究咨询服务。这些学科馆员通常来自不同的分馆,不同的部门,几乎一半以上的馆员都兼职承担学科馆员工作或职责,馆员构成具有多层次、多元化的特点[16]。从从业资质来看,整体素质较高。

从对学科馆员的宣传力度来看,明显强于国内。在笔者所调研的美国高校图书馆中,几乎所有学科馆员的信息都能从其学科服务平台网站上找到,读者一般都按照分馆、院系、学科领域等方式来查找学科馆员,在访问分馆网站的同时可以看到学科馆员的链接,包括他们的照片、邮箱、电话及工作地址[17]。而国内常常将学科馆员置于图书馆主页“学科服务”栏目下,在访问分馆网站时少有见到关于学科服务或者学科馆员的介绍,更多是发挥分馆的资源保障和基础性的信息服务作用。

3.3 以支撑教学和科研为目标,努力拓展和深化学科服务

美国高校图书馆的学科服务主要分为两大层面:教学支持和科研支持。为了满足大数据时代用户对于学科信息的需求,各图书馆纷纷开展了很多新型服务。总结起来,为了支持教学,有:协助教师制定课程规划、课程信息指导、课程网站与课程指南建设和维护、课程资源整合等;而在科研支持中,帮助用户制定要求计划、嵌入科研过程协助用户解决问题、情报搜集整理分析服务、论文的指导、出版以及成果转化等支持服务纷纷开展得如火如荼,像信息数据的开放存取、数据管护、机构云存储、数字人文、地理弓箭信息系统等支撑服务更是成为美国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的常态服务形式[18]。

耶鲁大学的每个学科馆员都需要负责学科课题,承接学科项目;哈佛大学法学院图书馆必须针对新进的教师和访问学者提供专门的信息培训,院里的每个研究项目都有指定的学科馆员参与,整个图书馆立足于教、学、研,以为推进世界一流的教学和科研提供无可比拟的服务为它的宗旨;康奈尔大学图书馆为了支持新科研模式建立了arXiv.org网站;华盛顿大学图书馆将自己定位成“学科对话的基地”“支持研究的中间站”“科学研究的演示场”;为了方便建立学科、主题、课程及其他类型的在线指南、管理知识并共享信息,美国高校图书馆普遍采用CMS来开展此类学科服务。可以说,在美国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与教师、研究人员的工作联系相当紧密,他们在对教学与科研的支撑服务的力度和深度要远远领先于国内高校图书馆。

3.4 以培养优质学科馆员为依托,配备完善的学科馆员准入、竞争机制和考核机制

美国高校图书馆已经形成了完善的学科馆员管理体系,有着严格的馆员聘任制,学科馆员更是要求有专业馆员担任,除了必须获得美国图书馆学会(ALA)认证的图情学院的硕士及以上学历以外,还得有一门或者几门其他学科的专业学历背景,而且这只是具有了学科馆员的任职资格,要想应聘上岗,还必须通过该大学联络委员会和顾问小组对其服务进行质量检验,其职称评审、负责任命、项目指标的实施、考核和晋升都有一套规范的流程。例如北卡大学图书馆,学科馆员每年要向其指导部门主任汇报工作,他们为了协调、管理和改进学科馆员的工作范围和服务质量,专门设立了馆藏与学术资源协调员(Collections and Scholarly Resources Coordinator),每年都会同各部门主任为每个学科馆员制定年度目标,并在年度考核中,根据目标完成情况写出考核意见,将其纳入年度考核文件中,这已经成为图书馆决策部门每年计划中的一项重要议程;而在加州大学图书馆,学科馆员在述职中,必须得到领导和委员们的认可,为此,该图书馆还成立了专门的考核委员会。这种严格的学科馆员制度化的准入体制、公平合理的评价体系以及规范有序的考核机制,能有效地促使学科馆员不断地思考,不断去创新学科服务,这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深化、创新学科服务,也可以为高校图书馆的学科服务质量把好最后的关口[19]。

3.5 以引进信息技术为手段,信息网络为平台,积极创新学科服务方式

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科服务的价值,美国高校图书馆积极寻求服务方式的创新,且研究程度相当深入。在不断完善和扩充学科服务平台的信息和服务的过程中,以提升用户满意度、增加平台访问量和使用率为目的,通过对用户信息需求的调查,及时地将先进的信息技术应用到学科服务当中去,非常注重服务平台的模块功能的创新。可以说,美国高校图书馆充分抓住了信息网络时代的机遇,不断创新学科服务的方式,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一些美国高校图书馆已开始利用Yahoo!Pipes工具在网络中自动抓取学科相关信息,并将其分析整理后在平台上向用户展示,并在与用户交互工程中嵌入可视化技术,使得用户可以更加直观便捷地获取到信息。斯坦福大学图书馆的大部分服务部门都开设了BLOG、Facebook、Twitter等账户,采用RFID实现读者自助借还书,利用RRS聚合、Alert订阅等WEB2.0手段开展学科服务。哈佛大学图书馆自己研制推出了门户网站“Library Portal”。加州大学图书馆通过发布互动式的指南、播客(podcasting)和博客开展信息素养计划,深受用户欢迎[20]。圣母院大学图书馆的My Library、明尼苏达州立大学图书馆的LibData,都是学科资源丰富,分类清晰完善且交互功能健全的学科服务平台。这些知识化、智能化的信息技术在美国高校图书馆来说已经成为一种新的发展潮流,而在我国高校图书馆的应用还几乎为零。

3.6 以不断寻求多方合作为支撑,确保学科服务质量的持续提高

在人力、物力、技术等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为了确保服务质量的提高,美国高校图书馆会积极寻求校内外多个机构和部门的合作,各个分馆在开展学科服务的时候都会根据具体的服务内容和目标选择合适的合作机构和部门,大部分的高校图书馆都有校内和校外的合作伙伴。例如,1999年美国研究图书馆组织推动的跨图书馆图书借阅试点项目(Borrow Direct);2011年2月麻省理工学院图书馆与哈佛大学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2013年1月,美国60多所高校图书馆共同成立了图书馆出版联盟(Library Publishing Coalition,简称LPC);2016年,在Arcadia基金的资助下耶鲁大学图书馆加入了人文科学开放图书馆(OLH)的图书馆合作资助系统,CDL负责为加州大学的10各图书馆及服务的社区提供全球学术资源的整合及有效利用的支持;康奈尔大学图书馆与Google,HathiTrust,Microsoft,Amazon这些机构的合作[21]。这些图书馆与其他机构以及相互之间的联盟、合作与共享成了学科服务质量持续提高的有力保障。

4美国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对我国高校图书馆的启示

4.1 发挥图书馆自身优势,尝试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学科服务,为形成学科服务体系做好积累

学科服务已经成为美国高校图书馆的工作重点和发展发现,弥补了传统图书馆服务的不足,优化了服务结构,对广大的教师和学生也产生了较大的吸引力,逐渐成为图书馆界发展的主流。以文所述可以看出,美国高校图书馆开展的学科服务项目,为其教学科研乃至人才的培养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我国一些高校图书馆也陆续开展起了学科服务,也累积了一些经验,如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的“泛学科化服务体系SJTU版”、北京大学图书馆的基于学科分类的“多媒体资源库”“Serials Solutions SummonTM发现服务”,西安科技大学图书馆的“基于知识管理软件对接科研团队的深层次学科服务”等,但总体而言,我国高校图书馆由于多重因素的影响,学科服务还处于初级探索阶段,对学校的学科建设、科研教学的支撑力度还远远不够[22]。因此,我国各地方高校图书馆,可将“双一流”建设战略目标作为发展契机,结合地区及高校自身的优势与特色,条件优越的图书馆从整体上建设一流图书馆,针对校内所设学科展开全方位的学科服务,在服务中向重质量、重特色发展;而条件有限的图书馆可以集中优势资源,首先针对一些重点及特色学科展开具有针对性的学科服务,为拓展其他学科的学科服务累积经验,为形成具有地方与高校自身特色的学科服务体系奠定基础。

4.2 加大对学科服务的投入力度,拓展增加学科馆员数量和提高学科馆员素质的渠道,为学科服务的开展提供保障

国内高校图书馆,由于管理层对学科服务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了投入不足,在发展上缺乏科学的设计和规划,学科馆员层次不高,数量也严重不足,不能有效地开展学科服务。因此,我们必须积极拓展增加学科馆员数量的渠道,根据各地方高校的学科布局及馆内人才队伍现状,尝试选用一些教师馆员,还可以考虑将一些高学历的学生和还具备工作能力的高职称的离退休教师纳入学科馆员的队伍中,在学科馆员的队伍建设过程中不妨采用“专职专用”与“兼职分散”结合的方式,有效扩大学科馆员的队伍。

在学科馆员的发展规划中,可以结合本校的学科设置和馆员的实际情况,对所有馆员的能力进行评估,制定具有针对性的专业素养成长计划;对学校的重点、特色学科优先进行人员部署;为学科馆员的一些新职责开展多种职业培训;努力扩展馆员的传统角色,以有限提高学科馆员的素质,这也是顺利开展学科服务的基本保障。

4.3 逐渐探索出统一的学科馆员管理制度,提高学科馆员管理的有效性

美国高校图书馆设立学科馆员,有严格的选拔聘任制,并设立了专门的机构进行管理,在对学科馆员的工作职责、义务权利、绩效考核上都有明确的规定。而在我国,这方面还亟待完善。当前,我国很多高校图书馆都陆续展开了学科服务实践,也积累了相当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随着实践的不断展开和深入,我们有能力完善学科馆员准入制度,制定具有特色和针对性的学科馆员工作职责,而在对学科馆员的考核上可以建立一套轻过程重效果,并有第三方参与的较为客观的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这样就能从不断完善学科馆员制度,从根本上提高学科馆员的整体素质,提高学科馆员管理的有效性[23]。

4.4 以用户的信息需求为中心,致力深入到科研教学全过程,拓展学科服务的内涵

国内高校图书馆在其发展过程中,不少高校图书馆为了应付评估,往往重数量、重规模,造成服务基点失衡,即使设有专门的学科馆员,往往也只是充当了“联络员”的角色,造成了学科服务的中心有所偏离[24]。学科服务是一项具有很强针对性的应用型服务,它的开展和逐渐深入,主要是为了满足用户及其更高层次的学科信息需求。当前,科研支持和教学支持构成了美国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开展的两大主要层面,以用户的信息需求为中心,“嵌入式”与“全程参与式”服务是其主要服务方式,这对高校教学科研质量的提高起着重要作用。美国高校图书馆开展的一系列学科服务项目表明,致力于教学与科研的学科服务,有利于图书馆与各学科用户之间建立直接的联系,掌握教学科研工作对文献资料的需求,有利于为院系和科研管理部门提供量身定做的个性化学科服务,有利于高校的发展和人才培养。因此,我国高校图书馆在开展学科服务的过程中,可将参与教学和科研作为入口,努力成为教学与科研不可或缺的合作伙伴,有效拓展学科服务的内涵。

4.5 善于利用新技术新媒体,为学科服务的拓展与深化提供便捷的路径

实践证明,图书馆的长足发展离不开现代技术的进步,其服务的拓展与深化依赖于技术的发展。当前我国网络技术和媒体技术发展迅猛,微博、微信和各种客户端层出不穷,为我国图书馆机构开展学科服务提供了技术平台。我国高校图书馆机构应该紧抓这一机遇,发挥网络媒体的便捷性、时效性、交互性的优点,为学科服务提供载体和平台。如可以通过建设网站和数据库采集、整合和开发学科文献资源,通过网上展览展示学科文献专题,通过微博、微信推送和传播学科信息,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社会价值的最大化。据调研,目前我国很多高校图书馆都开通了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对于推广阅读等服务起了重要作用。笔者认为,图书馆可借助微信公众平台推广学科资源和学科服务,快速便捷地为广大师生提供学科资源[25]。

猜你喜欢
分馆馆员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关于图书馆分馆建设的思考
高校图书馆义务馆员教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承华、斗尕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佐等3位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青政〔2017〕32号
“超学科”来啦
商务印书馆双甲子
借问学科哪家强?尽言洄服有良方
高校图书馆专业分馆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新疆师范大学图书馆专业分馆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