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训练在高职中长跑训练的应用研究

2018-01-28 03:25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18年12期
关键词:中长跑专科院校

项 然

(安徽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安徽合肥 230000)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心理训练在高职中长跑训练的应用研究。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对中国知网,北京体育大学图书馆等查阅并收集心理训练、中长跑等方面的相关资料和文献。对其中涉及高职院校中长跑训练的相关资料进行重点分析,并对资料进行分类整理,为本研究的设计和构想提供参考。

1.2.2 访谈法

为了使得心理训练在高职院校中长跑训练中的应用的相关研究更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完整性,本研究设计了访谈问卷,通过电话访谈、微信、QQ、E—mail 等交流形式,访谈有关心理学专家、学者、高职院校的一线体育教师,从多个的层面对心理训练在高职中长跑训练的应用有了一个较为深入的研究。

1.2.3 实验法

某高职院校2017级新生共计4各班98名男生,106名女生。其中1班2班为实验组,3班4班为对照组。实验周期:8周。实验内容:中长跑训练。

2. 高职院校中长跑训练的特点

中长跑训练根据男女项目一般分为应该800、1500、3000、5000。根据训练者自身特点,如跟键、身体高低、腿的长短练习。 一般说来,中长跑训练就是耐力和速耐相结合。其中也包含了专业训练,如早上要每天都有的晨跑,每天最少6000米,而且要有质量,跑完之后做一些协调能力练习和速度联系。每周要有三个强度训练,比如2000米、1000、400、200的速耐练习和节奏联系,或者是直道快弯道慢。每周要有两个以上的越野跑,越野跑的长度最少10000到15000米为易。这样不但可以练习耐力和踝关节,更能够练习意志力,这样在公路跑中不会吃亏。中长跑中的技战术是非常重要的,在比赛开始可以根据自身的能力选择跟跑或领跑,在途中跑中注意自己的节奏和呼吸调整,注意分配自己的体力,然后根据自身素质是否加速。如果自己速度好耐力差的话,可以选择不加速,选择跟跑,如果自己耐力好速度慢的话,最好选择稍微加速,这样不至于在最后阶段被对手一下子拉开。冲刺阶段,取决于看自身的能力。

高职院校中长跑训练的对象是大多是初中甚至是小学毕业的中专生,他们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水平并不是很高,对待田径训练的专项意识也很淡薄。作为学生,他们的主要任务还是参加学业学习和专业的技能学习,能够参加到中长跑训练中也是出于兴趣和锻炼身体等目的,当专业技能学习或文化学习与中长跑训练出现冲突时,他们的内心也是十分矛盾的,而更多的学生会选择学业并非中长跑训练,因为在校的主业才是对他们今后人生产生影响的东西。从某种程度上看,高职院校的学生并不像专业队的运动员那样需要训练十分的系统科学,所以在训练上也并不总能保证质量。中长跑这项运动对人的身体和心理素质要求都极为苛刻,学生要学会克服枯燥无味的训练,避免消极心理的出现,还要克服在训练中身体出现的各种不适和突发状况,保持训练的质量。但是中长跑训练队高职院校学生的意志品质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培养他们这方面的良好品质。

3. 中长跑在高职院校教学的困境

3.1 训练对象综合素质偏低

高职是教育类型的名称,而专科是学历层次的名称,高等教育学历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研究生、本科、专科。高职作为普通高等教育中的一类教育类型,当然也分为研究生、本科、专科这三个层次,事实上一个完备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就是应该由研究生(包括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本科和专科构成,高职教育比较完善的中国台湾地区就是如此,不仅仅有高职专科,还有高职本科和高职研究生。中国大陆地区当前的高职教育正处于由专科层次向本科层次的过渡。高职生主要学习的技术方面,而本科生是理论方面的多一些,实践能力差。高职院校的学生由于受教育程度不同,所以在综合素养等方面相对欠缺,他们从心理上也不重视身体锻炼带来的好处,所以中长跑训练的水平相对较低。

3.2 训练环境普遍较差

由于高职院校较普通高等院校的属性不同,中央或地方财政拨款明显偏少,使得部分高职院校的体育设施和资源欠缺。很多高职院校训练环境较差,甚至有的院校没有一个完整的标准版四百米跑道,或是还使用的是煤渣跑道,这严重阻碍了在校学生参与中长跑训练的质量,更不要谈有效的提高学生体育竞技水平和改善身体素质。而也不乏有的高职院校的中长跑训练场地在训练时段或非训练时段被校外或校内其他体育活动甚至是广场舞等占用,使得原本就紧张的中长跑训练场地雪上加霜。很多高职院校的场地年老失修,缺乏专门和专业的维护团队对学校的训练场地和设备进行维修、更换,这些外在因素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训练积极性和体育教师教学的主动性,对中长跑在高职院校的开展极为不利。

3.3 训练水平偏低

高职院校作为专科层次的教育类型,在诸多方面都不像本科院校一样受到社会大众的重视,固然在体育领域也不受重视,中长跑训练在高职院校开展对学生加强体育锻炼、促进身心健康具有积极作用,但是效果并不显著,这和学生的训练水平有关,而训练水平不仅和学生自身的身体素质等因素有关,也和学校的体育教师教学水平息息相关。

4. 高职院校中长跑训练中的心理训练

4.1 心理训练的内涵

心理训练(mental trainlng)是一种心理干预方法。采用专门仪器和手段,具体改变人的某种心理状态,以达到最适宜强度、最佳状态的过程。最早出现在病理治疗领域,后广泛应用于体育运动。1932年德国病理学家J.H_舒尔茨开创自主训练,即通过催眠性言语暗示、肢体松弛方法等对自身本体状态进行自我约束的调整练习,改变本体生理、心理状态,达到自我控制、自我调节。取得心身双修的效果。所谓的运动心理训练其实就是针对特定体育锻炼群体进行心理干预和调节,我们这里讨论的就是在运动训练过程中对运动员的心理调节。心理训练有助于提高自控和调节的能力,一个健康的人应该能够有意识地、适当地对自己的情感表达方式、情绪反应强度、动机的趋向和水平、思维的方向和过程、行动的指向和方式等进行控制和调节。

4.2 心理训练的特点

4.2.1 心理训练能够提高自控和调节的能力。很多时候我们的行为动作是受我们的大脑控制的,而心理波动是大脑反应的第一道关卡,有效的心理训练可以让我们对自己的行为有一个正确的判断和认知,从而进行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

4.2.2 增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有效的心理训练能够让学生在中长跑训练中增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在训练过程中,有时候面对的环境是复杂的,这其中包括了自然环境的变化,如雨雪,大风等,也包括人为改变的环境等,适当的通过心理训练增强对环境的适应力可以提高和保证中场拍训练的效率。

4.2.3 改善社交能力。社交能力的提升是各种体育锻炼的副产品,对学生人格塑造和个人成长具有积极作用,在高职院校学生中长跑训练中通过心理训练改善学生的社交能力,既有利于中长跑训练的本身,也有利于学生的综合发展。

4.3 心理训练的方法

4.3.1 注意力转移法。所谓注意力转移法,是把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更能引起他们感官刺激的的事物上。在长跑训练中,经常需要学生去重复同一个动作,学生经常就变成机械化的训练机器,而通过转移注意力到训练环境周边的人、车,甚至是空中飞行的鸟类上,都可以使训练变得有趣一些。这样的注意力转移法可以对学生的训练情绪起到镇定作用,提高训练效果。

4.3.2 自我暗示法。是一种通过语言、思维、对话等对自己进行提示。在中长跑中经常出现折返跑、变速跑、越野跑、变速跑等,但是如同其他田径训练项目一样,训练的过程是枯燥无味的,运用自我暗示的方法让学生在训练的过程中对训练距离进行阶段化、片段化处理,这样内心对长距离的训练内容就能够较为容易的接受。

5. 总结

中长跑训练独特的属性和心理训练相结合,运用在高职院校参与训练的学生中,有利于学生提高训练水平,促进身心健康。但是,高职院校还应加强心理训练在中长跑训练中应用的研究,丰富训练手段和方法,使心理训练切实运用到高职院校中长跑训练中去,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全面发展,推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猜你喜欢
中长跑专科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中外医学专业与专科设置对比分析及启示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重庆中医急诊专科医联体成立大会召开
中长跑运动员膝关节常见损伤及其致因
高校大学生中长跑运动参与研究
在联合中释放专科能量
论国内本科和专科的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