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体育”新型课堂样态实施路径研究

2018-01-28 03:25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18年12期
关键词:终端动作智慧

徐 洁

(宁波工程学院 体育部,浙江宁波 315211)

1. 什么是“智慧体育”课堂

“智慧体育”课堂是指利用移动学习终端获取各种数字化教学资源,使学生获取体育知识的途径更加广泛,学生的学习更倾向于自主化、个性化和多元化。“智慧体育”课堂不再以教师授课为主,而是学生按照各自的进度,利用移动终端使用适应他们优缺点的教学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变大,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发散思维,激发创造力,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起指导和监督作用。“智慧体育”课堂能够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丰富学生的体验方式、提高运动质量,促进体育课堂教学改革,成为为学生提供智能化服务的新型课堂样态。“智慧体育”课堂是一种完全尊重学生个性发展,适应社会和时代发展的教学模式。

2. “智慧体育”课堂的意义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移动互联网作为信息传播的新媒体发展迅速。《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表明国家对利用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战略部署和决心。互联网是当今世界最大的知识库和资源库,几乎包括人类所需要的任何信息,这种信息不仅包括文字,还包括声音、图片、影像,是一个开放的多媒体世界。高等院校作为互联网普及程度最高的机构,在探索传统课堂+智慧互联网的组合过程中,势必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思维方式、生活方式,而体育作为一门重要学科,也必将受到影响。

《浙江省高等教育“十三五”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中指出:全面推进智慧教育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趋势,推进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信息时代知识爆炸的特点促使终身学习理念迅速发展,所涌现的丰富技术及工具也使终身学习实现时间、地点、权限的无障碍通路,其中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学习使得泛在学习成为终身学习的常态:无处不在的学习、无时不能的学习、生活即学习、学习即生活的移动学习理念将对传统意义的学习产生震荡与变革。对于学生而言,书本知识和课堂教育不再能够满足他们对于更广泛知识的渴望。以移动学习终端作为学生在课堂教育有益的补充,提供的知识能够使学生涉猎的范围更加广泛,内容更加丰富,从而满足他们终身化学习的需求。

2.1 “智慧体育”新型课堂样态是顺应学习型社会和终身教育的新趋势

党的十九大进一步强调把学习型社会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学习型社会是未来社会文化、教育的特征。高等院校“智慧体育”课堂将传统的体育学习与移动学习终端相结合,学习的多样性有利于学生获取更多相关的体育知识,它的交互性有利于发挥学生认识到主体的作用,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涉猎的范围更加广泛,内容更加丰富,使学习无处不能、无处不在,符合十九大所提倡的构建学习型社会,满足了学生终身化学习的需求,为学习型社会奠定基础。

2.2 发展高校“智慧体育”课堂新形态具有战略意义

当前,智慧教育已成为国际社会教育信息化推进过程中的重要发展战略和长期任务。高校“智慧体育”着力构建体育课堂的新形态,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的育人作用,将传统的体育学习与移动学习相结合,使学生通过移动终端进行网络学习。全面配合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浙江省移动学习终端试点项目”的实施,发挥高校在教育改革中的先导性作用,助推浙江省探索移动互联时代教育的新形态,发挥高校对智慧教育的智力支撑作用,占领教育改革先机。

2.3 “智慧体育”课堂推进信息化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智慧体育”课堂以移动学习终端为载体探索课堂新形态,深入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使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积极推动教育改革与创新,实现我国教育跨越式发展。教育信息化的着力点是智慧教育,智慧教育的着力点是课堂,课堂是教育的核心,没有课堂的信息化,就不会有学校的信息化,更不会有整个教育的信息化。“智慧体育”课堂为教育创新、教学创新提供了新环境,推进了教育教学和信息化的融合。

3. “智慧体育”课堂的顶层设计与理念

“智慧体育”课堂的顶层设计是越来越少的讲授、越来越多的自主学习;越来越多的虚拟现实技术,越来越少的固定技术;越来越多的联结,越来越少的限制。整个“智慧体育”课堂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学生通过移动学习终端查找学习资料、学会知识点。第二部分:线上就学习中的问题进行反馈、讨论。第三部分:组建线上学习社群,进行同伴共享、互动。智慧体育课堂不再仅存于几十平米的场馆中,而是各个场所都将成为课堂。电子书包、教育APP、云课堂都将成为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与传统课堂相比,“智慧体育”课堂通过浸入式教学,更符合学生认知的自然规律。未来“智慧体育”课堂“处处能学、时时可学”。

3.1 穿越边界随处都是课堂

相比于过去传统的教师授课,“智慧体育”课堂构建了一个无处不在的学习场。只要有网络,所有学生都可以通过移动终端设备和教育产生连接。移动学习终端为各种创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提供了可能,把开放内容深入到具体的教学环节中,让学生处在一个“无边界的学习场”,进行随时随地的学习。

3.2 课堂活动游戏化

在“智慧体育”课堂的活动设计中,会出现越来越多的“乐考”。“乐考”是指以游戏的形式进行考试,在游戏中学习知识、掌握技能、提高能力。解决问题、创新应用、乐学好玩、看见改变,学生将在游戏中完成学习。比如,学生通过上传运动数据,取得名次来获取成绩,下载健身 APP每天进行打卡训练。不仅如此,学生还可以分享自己的运动记录、运动经验,使学生之间能够相互比较,激发学生之间的比拼心理,提高体育学习积极性。

3.3 私人订制的个性化课堂

在“智慧体育”课堂中,通过教育APP、可穿戴设备等多种载体的介入,依据每一位学生不同的问题,教师进行系统性规划、设计。实现“为每一位学生的学习而设计”,重点在于通过学生的学习、运动指标等大数据,将学生的学习进程、缺陷进行诊断,通过全方位的数据分析得到认知规律,根据认知规律建立每一位学生的体育学习档案或模型,线上线下相结合,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得到最及时的反馈,及时改进错误。通过个性化的学习模型指导学生,为学生提供私人订制的个性化课堂。

4. 智慧体育课堂教学设计

课前教师首先建立线上学习社群,上传学习资料,进行班级共享、互动。督促学生下载课程规定的运动APP,以便课后每天进行打卡训练。课上准备部分时,通过移动学习终端首先让学生复习上节课热身操内容,使学生回忆动作内容,迅速进入上课状态,结合传统课堂的教师领做师范,学生跟做达到复习、热身的目的,运动量达到小高峰。基本部分时,学生观看本节课完整内容视频,对动作有了直观的和总体的了解,在学习过程中播放分解动作视频,使学生掌握动作的每一个技术细节,从理论到实践都一览无余,加上分组练习强化技术动作,使技术动作动力定型。接下来播放全国健美操比赛集锦,使学生对我国健美操发展有一定了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最后进行编排表演,运动量达到第二个高峰。结束部分上传放松练习视频,学生跟做,其中穿插体育知识介绍。播放体育明星励志故事视频,使学生感受体育文化,感受体育精神,传递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最后布置课后作业,课后作业分为上传上课学习动作视频和课后体育活动打卡训练两部分,作业算做平时成绩,学生下课时对本节课做出评价。

5. “智慧体育”课堂实施对体育学科学习的影响

5.1 对体育课堂技术动作的影响

在“智慧体育”课堂中,学生在学习技术动作时利用移动学习终端学习标准技术动作,在视频中技术动作的每个技术环节都被分解,使技术动作得以规范化。教师以专业知识、技能指标更好的支撑详细讲解、分析技术动作,明确完成技术动作时哪块肌肉需要动员,哪块肌肉需要抑制,通过调节视频播放速度,把技术动作放慢以便能够透彻的学会复杂技术动作,提高对重点、难点的把握,化繁为简,便于学生直观理解,使学生更好的完成技术动作,很好的将传统课堂+智慧体育课堂组合运用,再造课堂学习流程,重组、优化传统课堂。

5.2 对教师与学生间的交流影响

“智慧体育”课堂突破了课堂交流的限制,拓宽了学生间和教师与学生间的交流范围,打破了交流阻碍。教师和学生之间能够进行有效的沟通,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无效的沟通会导致学生不知道哪里出了问题,而教师不知道做什么。教师在整节“智慧体育”课堂中把握课堂整体节凑,使课堂紧张、有序,没有良好的组织能力、执行力会使课堂沦为移动终端的天下,教师难以将学生在移动终端上的注意力拉回到现实。

5.3 课堂资源结构的影响

“智慧体育”课堂引入开放的、丰富的学习资源,对学习资源进行筛选、整理,探索“学生”与“学材”互动的课堂形态。组建线上线下学习社群,探索基于同伴共享、互动、激发伙伴学习模式。

6. 结语

当前,智慧教育已成为国际社会教育信息化推进过程中的重要发展战略和长期任务。高校“智慧体育”着力构建体育课堂的新形态,以新学习理念为指导、移动学习终端为载体、新兴移动学习技术为支持,探索课堂新形态,突破传统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发挥技术优势,利用移动学习终端再造课堂学习流程,根据学习目标的需要重组、优化教学过程,将传统体育课堂与“智慧体育”课堂有机结合,优势互补。发挥高校在教育改革中的先导性作用,助推浙江省探索移动互联时代教育的新形态,发挥高校对智慧教育的智力支撑作用,占领教育改革的先机。“智慧体育”课堂教学改革能够满足学生终身化学习的需求,顺应学习型社会的需求。

猜你喜欢
终端动作智慧
X美术馆首届三年展:“终端〉_How Do We Begin?”
通信控制服务器(CCS)维护终端的设计与实现
GSM-R手持终端呼叫FAS失败案例分析
动作描写要具体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
有智慧的羊
ABB Elastimold 10kV电缆终端及中间接头
智慧派
智慧决定成败
智慧往前冲,统计百分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