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基于“卓越教师”认知下的教师评价体系建立研究

2018-01-28 03:25龚江泳张卫平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18年12期
关键词:卓越教师卓越机制

龚江泳, 张卫平

(1.南通大学 体育科学学院,江苏南通 226019;2.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江苏南通 226019)

在新时期的教育发展当中,教师属于主要的引导角色,而他们的素质也会直接影响到整体的教育成效。在这样的状况下,衍生了卓越教师这一评价体系,要求对教师的素质加以评价,为教师的成长提供方向,改善教师的教育实践能力。根据“卓越教师”的发展要求,需要努力培育满足社会人才需要的教师队伍,建设一支各方面能力都较为优秀的教育人才。在这样的状况下,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构建“卓越教师”评价体系,以加强对教师的教育管理和成长督促。从本质上而言,教师队伍素质与学校的教育成效有直接的联系。在不同的教师管理模式当中,都需要建立完善的卓越教师评价机制,以不断地获得高水平的教育人才,引导他们进行积极的培训、考评,发挥充分的引导和激励作用,提高最终的教育成效。

1. 现阶段卓越教师评价体系建立面临的主要挑战

1.1 教师培训机制存在较多不合理内容

卓越教师评价体系在国内教育领域得到统一认可以后,迅速在不同的学校萌芽开来,但是在成长的速度上依旧较为缓慢。通过现阶段的调查研究,可以发现实施卓越教师评价体系的不同院校并没有良好的教师培训机制,在教师培训环节上也存在较多的问题。如缺乏明确的教师能力提高计划、没有合理的教师培训场所、与企业合作不明显等,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为卓越教师评价体系的功能拓展形成了巨大的阻碍。许多院校甚至没有重视卓越教师评价机制,转而将其中的内容简单化,忽略了教师培训机制这一板块,实际的效益相当低。

1.2 缺乏明确的教师评价机制

在开展“卓越教师”评价的时候,不同院校需要考虑到,对于教师的评价,许多时候容易受到基础教育模式的不同影响,而在教育评价机制上,并没有明确的评价内容。如果学校在教师的薪资上,依旧保持着“双师型”模式,那么会使得教师的评价机制变得空无一物,没有实际的应用效果。如果学校在教师职称的评定上,会选择优先考虑教师的行业背景,容易使得整体的评价效率下降,失去了公平性,不能够被广大教师所认可。在对“双师型”教师进行认定的时候,学校应当优先考虑教育能力较强、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或者在企业有过一定的工作经历,可以带领学生展开各种实践活动的教师。学术成果一直是学校对教师评价的重要标准,如果具备一定的学术成果,便可以在评价的时候,给予一定的加分。虽然这些评价机制在大多数人眼里,已经变得较为合理,但是缺乏整体的应用效果,激励制度也严重缺失,直接阻碍了工程教育教师队伍的科学建设。

1.3 卓越教师评价内容过于片面

现如今,教育已经成为了国际上普遍重视的基础内容,我国也对教育有了全新的关注度。但是教育本身是一门复杂的学科,在这一学科当中,教师的素质发挥着导向作用。为了充分发挥卓越教师评价的引导功能,在对教师进行评价的时候,需要尽可能做到公正、公平。当前的大多数学校,在卓越教师的评价体系上,所采用的主要方法是全面评价法。这一评价方法主要是按照不同的权重确定相应的评价主体,这一主体通常包括校领导和一些专家。但是,从本质上而言,校领导和专家的评定仅仅是客观上的,他们对于教师的实际成长状况并不了解,许多时候会根据教师的教学历程和班级成效进行评价,影响了评价的准确性。而卓越教师的理念认知在于准确的评价,给予教师最为真挚的认可,因而还需要对这一评价主体和评价内容进行拓展,以迎合教师的教学成长需求,带动教师教育积极性的提高。

1.4 难以彰显卓越教师的特色

现阶段,虽然国内参与“卓越教师”评价机制的学校相当多,但是大多数学校对于“卓越教师”的认知还仅仅停留在简单的教师评价上,缺乏相应的精神理念和教育引导。在开展卓越教师评价机制的时候,学校需要重新审视教育评价的合理性,加强对教师成长的关注度,努力对现有的教师评价机制进行拓展,使得教师评价机制具备培育、引导等多方面功能。而现阶段的状况却较为笼统,呈现出了教师教学能力考核比重太低的状况,一些学校甚至脱离了这一指标。同时,许多学校的教师评价体系没有将教师的创新教育能力和肯特研究能力作为评价指标,实际的评价差强人意。

2. 基于“卓越教师”认知下的教师评价体系建立

2.1 构建完善的教师自我评价机制

基于“卓越教师”认知下的教师评价体系,首先需要构建完善的教师自我评价机制。这一机制需要努力彰显人本主义思想,加强对教师这一主体的关注度,努力为教师创造相适应的成长环境,使得教师的潜能能够充分地发挥出来。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学校应当与教师进行协商,确保所有的评价内容都能够符合教师的成长实际,引导教师对他们自身的评价变得较为合理准确。对于其他教师的评价,教师也需要虚心加以接受,并从这些不足之处进行相应的改正。教师只有通过不断的激励和反思,才能够得到持续的成长,相应的教育素质也会得到有效的改善。

2.2 强化学校对教师的整体评价

其次是学校对教师的整体评价。一直以来,教师对于学校的评价都有着较高的关注度,渴望学校给予他们准确的评价。在“卓越教师”理念的引导下,学校需要考虑到自身的发展现状,分层次分析学校当前的办学内容和不同服务,并对教育人才加以定位,形成良好的教学特色。同时,在强化学校对教师整体评价的时候,还需要根据“卓越教师”的教育特点及要求,将教师的学历和职称作为基础条件,努力拓展学校对教师的评价内容,发展教师的各方面教育能力,培育教师的卓越意识,为他们形成全新的教育优化目标。从本质上而言,学校对于教师的整体评价,同时也是一种教师教育过程中的推动力,不仅能够为教师的教育优化指明方向,还可以改善教师的教育效果。

2.3 构建明确的学生对教师评价机制

在“卓越教师”理念的认知引导下,对于教师的评价引导,需要做到尽可能全面合理,因而其中必然少不了学生对于教师的评价。“卓越教师”评价体系的构建本质在于满足人才培育的基础足球,学生是教育当中的主体,也是整个教育活动地主要参与者。在新时期的教师评价机制优化当中,学生的成长应当成为教师工作当中的重点。考虑到学生对于教师的教育有着直接的感受认知,因而在进行评价的时候往往较为客观准确,因而有必要建立学生对教师评价机制。在评价方式的选择上,可以选择不记名评价,便于学生客观地做出评价。学生对于所有教师的评价开展,不仅可以帮助教师认识到自己教育存在的不足之处,还能够根据学生的评价内容做出相应的调整和优化,努力提升自身的各方面教育能力,迎合卓越教师的评价发展要求。

2.4 设计外部评价机制

“卓越教师”评价体系的建立,如果仅仅从学校内部开展,将很难满足实际的教师评价成长需要。在新时期的评价机制拓展过程中,教师需要设计外部评价机制,由学校的合作单位或者企业对教师做出一定的评价。适应“卓越教师”发展理念的教师往往需要具备较高的实践引导能力,对于教师这一能力的培育需要从外部合作企业当中完成。学校可以在培训教师各方面教育能力的过程中,尝试着引导教师进行企业或者单位进行实践,一方面有利于提高他们的教育实践能力,另一方面还能够带动他们教育实践意识的提高,为学生的成长形成基础。在外部企业或者单位对教师进行评价的时候,需要保持客观负责的态度,通常可以选择由一些经验丰富的企业实践人员或者管理层进行评价。在外部企业参与评价的时候,还可以采取学校与企业共同评价的方式,分别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向对教师展开合理准确的评价。在微观的评价方面,可以选择由外部企业或者单位评价为主。而在宏观的评价上,则可以选择由学校与外部单位共同评价,提高评价的客观性,带动教师教育实践能力的提升。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基于“卓越教师”认知下的教师评价体系建立本身较为复杂,不仅需要在理论上做出一定的讨论,还需要在实践当中加一持续检验,不断发现教师评价体系当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合理的调整和优化,提高教师评价体系的引导功能,最终带动整体教育质量的提高。

猜你喜欢
卓越教师卓越机制
创优阳江 追求卓越
从优秀到卓越门店需做好12项修炼(上)
自制力是一种很好的筛选机制
创新,只为追求更加卓越
园校一体,知行合 一
面向卓越教师的师范生实训课程评价研究
卓越教师培养背景下物理学专业师范生教学技能训练研究与实践
卓越之梦
破除旧机制要分步推进
注重机制的相互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