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噻虫·高氯氟SC防治小麦蚜虫药效试验初报

2018-01-29 07:47仇保华刘宗泉王广龙王新磊刘金玲李骕
农业与技术 2018年1期
关键词:麦蚜虫丰县药剂

刘 芹 仇保华 刘宗泉 王广龙 王新磊 刘金玲 李骕

(江苏省丰县农委植保站,江苏 丰县 221700)

江苏省丰县作为全国优质小麦商品粮基地县,常年种植面积4.0万hm2左右。蚜虫是丰县小麦的主要害虫,发生面积大,危害重,发生级别4~5级,尤其是小麦抽穗后多集中在小麦穗部刺吸为害,造成小麦灌浆不足、籽粒瘦小干秕、千粒重下降,导致小麦严重减产。而农民在小麦蚜虫防治过程中存在着乱用药和超量使用现象,个别农户还存在使用高毒农药现象。因此开展小麦蚜虫安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筛选试验,对实现丰县农药减量控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17年笔者对江苏邦盛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提供的低毒药剂15%噻虫嗪·高效氯氟氰菊酯悬浮剂开展了防治小麦蚜虫田间药效试验,以明确该药剂对小麦蚜虫的防治效果和安全性,为其合理使用提供技术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基本情况

本试验安排在江苏丰县华山镇凯宇示范园,土质为沙土,pH8.0左右,肥力中等。试验地前茬为玉米,小麦品种为平安8号,肥力及管理水平中等,小麦播种时每667m2施用施大壮复合肥60kg(N:P:K为15:15:15),施药时小麦处于扬花期。

1.2 试验设计与实施

试验设5个处理,试验药剂15%噻虫嗪·高效氯氟氰菊酯悬浮剂(以下简称15%噻虫·高氯氟SC)有效成分用量13.5、20.25、27.0mL/ hm23个处理,对照药剂10%吡虫啉WP有效成分用量30g/ hm2(河北威远生化农药有限公司生产)处理,另设清水对照处理,小区面积30m2,3次重复,小区随机排列。施药时选用苏州稼乐植保机械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3WBJ-16DZ多功能静电喷雾器进行喷雾,每667m2用水量45kg。采用二次稀释法配制药液,均匀喷雾。

1.3 试验期间天气

2017年4月26日下午2:00—5:00施药,施药1次。试验当日晴,微风,日均温15.9℃,最高气温20.6℃,最低气温10.7℃,相对湿度55%。从施药日至末次调查期间,共降雨24.8mm,最高气温30.7℃,最低气温15.9℃,日均温19.1℃,整个试验期间未出现对该试验有较大影响的天气情况。

1.4 防效调查

4月26日调查药前基数,药后1d(4月27日)、药后3d(4月29日)、药后7d(5月3日)、药后14d(5月10日)调查残留的活虫数,共调查5次。采用定株调查,每小区对角线5点取样,每点固定20株,分别调查固定植株上活虫数。

药效计算参照以下公式:

田间试验数据方差分析方法采用邓肯氏新复极差(DMRT)法进行统计分析[1]。

1.5 小麦安全性调查

药后 1、3、7、14d目测药剂处理对小麦的生长、叶色等的影响(安全性)。

2 结果与分析

2.1 对小麦的安全性

药后4次调查,经目测可知,各药剂处理对小麦安全性好,均无药害现象。

2.2 防效分析

试验结果表明,15%噻虫·高氯氟SC有效成分用量13.5、20.25、27.0mL/ hm2防效呈现随浓度增加而上升的趋势。采用邓肯氏新复极差(DMRT)法进行统计分析,药后3、7、14d各试验处理区组间与处理间差异均不显著,均取得较理想防效,并且以药后7d为最好(见附表)。

药后1d各处理间防效差异极显著,15%噻虫·高氯氟SC有效成分用量27.0mL/ hm2处理防效与有效成分用量20.25mL/ hm2处理防效相对较好,分别为81.5%、77.9%,两处理防效好于10%吡虫啉WP有效成分用量30g/ hm2防效(72.4%),但差异极不显著,两处理防效极显著好于15%噻虫·高氯氟SC有效成分用量13.5mL/ hm2防效(59.3%)。

药后3d,15%噻虫·高氯氟SC有效成分用量13.5、20.25、27.0mL/ hm2处理防效均在96.0%以上,好于10%吡虫啉WP有效成分用量30g/ hm2防效(92.3%),亦大大好于药后1d防效,说明试验药剂速效性好。其中15%噻虫·高氯氟SC有效成分用量13.5mL/ hm2处理较药后1d增幅最大,达37.5%。

药后7d,15%噻虫·高氯氟SC有效成分用量13.5、20.25、27.0 mL/ hm23个处理防效均在97.0%以上,说明试验药剂持效性好。

药后14d,4个药剂处理防效略低于药后7d防效,但均在94.0%以上。说明试验药剂防效较理想,持效性好。

3 结论

噻虫嗪属于第二代新烟碱类高效低毒杀虫剂,对蚜虫具有胃毒、触杀及内吸活性;高效氯氟氰菊酯为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对蚜虫具有趋避、击倒及毒杀作用,二者复配的低毒药剂15%噻虫·高氯氟SC作用机理互补,防治小麦蚜虫有较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持效期可达14d,在试验剂量范围内对小麦安全性好,无药害现象。可大面积推广应用,建议以有效成分用量13.5~20.25mL/hm2为宜,于小麦蚜虫发生始盛期用药,并注意与其他作用机制不同的药剂轮流交替使用,以延缓抗药性产生。

表2 15%噻虫·高氯氟SC防治小麦蚜虫试验结果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2):第79 部分 ,GB/T 17980.79-2004[S].

猜你喜欢
麦蚜虫丰县药剂
乡村不应有“官僚”——关于“丰县事件”的三点思考
丰县为何层层“失守”?——“丰县事件”折射基层顽疾
丰县建立四项机制 强化烟花爆竹监管
小麦拌种防效好 药剂选择要当心
中国北方冬小麦蚜虫气候风险评估
查治小麦蚜虫防治要点
选用对口药剂 适期防治病虫
习作点评
油田污水处理药剂的选用
AF-701药剂在黄瓜上的应用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