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岛地区破损山体生态修复及植被选择的研究

2018-01-29 07:47赵桂平
农业与技术 2018年1期
关键词:毛石紫穗槐客土

赵桂平

(辽宁省葫芦岛市森林资源保护局,辽宁 葫芦岛 125000)

1 研究方法概述

1.1 破损山体生态修复的类型

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破损山体的生态恢复研究和治理,破损山体的生态修复是一项系统的、综合的过程,它是一项非常典型的综合性技术,涉及多个学科,如岩土工程学、植物学、土壤学、恢复生态学、水土保持学和景观生态学。

破损山体生态修复主要包括如3种类型:道路边坡生态修复、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和城区破损山体生态修复。

1.2 破损山体的生态修复技术

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破损山体有其特定的立地条件和地质地貌特点。以下为不同坡度条件下常采用的修复技术。

1.2.1 40。以下坡面的修复主要采用

喷混植生技术(亦称有机基材喷射技术)、土壤生物工程技术及柔性边坡技术。

1.2.2 40。~75。边坡修复主要采用

植物槽(盆)、阶梯爆破技术、厚层基材分层喷射法、爆破燕窝复绿法、喷播复绿法和筑台拉网复绿法。

1.2.3 75。以上坡面的修复

75。以上的断面多数都是石壁的表面光滑,无任何土壤或松散基质。在这样的立地条件下很多都是在保证岩壁稳定和安全的前提下,通过景观艺术造景手法以壁画、浮雕和题字等手段改善坡面景观。

1.3 植被选择与配置

在破损山体的生态修复中,除基础地质修复工程外,植被的选择非常重要。虽然乔、灌、草均可应用在破损山体额生态修复中,但是对种类的选择要求相对较高,如矿区、道路边坡等都是土壤贫瘠、缺少灌溉的地方,所以必须要选择耐干旱贫瘠、适应性强、生长迅速的品种。山体修复的植被选择和配置应从以下2方面考虑:优先选择乡土树种和乔+灌+草+藤的配置模式。

2 研究区现状分析

2.1 研究区范围确定

葫芦岛市东沟石场生态治理工程研究区总面积20998.0m2(实际治理面积约2.067hm2)。

2.2 地形地貌景观破坏情况及评述

研究区经过多年乱采乱挖,整个研究区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挖损和压占破坏。研究区内的岩质边坡、毛石边坡、露天采坑和毛石堆随处可见,改变了原地形地貌景观,同时地表植被也遭到了严重破坏。

2.3 土地资源破坏情况及评述

该研究区内挖损破坏土地面积为12855.0m2,压占破坏土地面积为8143.0m2。挖损破坏主要表现在研究区内的露天采坑及边坡处,根据挖损破坏的形式分为点状破坏区和带状破坏区。压占破坏主要表现在研究区内随处堆放的毛石对地表的压占。挖损破坏区内岩石裸露,地表无土壤。压占破坏区内土壤被毛石所压占,土层厚度为0.2~0.3m。土壤呈中性至微碱性,pH值在7.0~8.2之间。具体破坏土地情况见表1,现状破坏情况见图1、图2。

图1 治理区土地破坏现状

图2 治理区土地破坏现状

表1 土地破坏情况一览表

2.4 边坡稳定性评价

根据现场调查,在治理区内共形成约13.0个边坡,边坡长度在21.0~132.0m,高度在1.0~6.2m,坡角在20~75°,边坡均位于露天采坑的四周,为乱采乱挖时形成的岩质边坡。虽然边坡较高较陡,但是边坡表面岩石较完整,解理裂隙不发育,风化作用较弱,因此该岩质边坡的稳定性为较稳定。

3 研究区内采石破损山体生态修复

根据治理区破坏的类型主要为挖损和压占破坏,采取的主要工程措施为场地平整和场地清理。

场地平整就是采取削高填低措施对采坑及两侧的废石土进行平整;场地清理就是对滑落或散落在山坡的废石进行清理。所以根据工程措施的不同将治理区分为场地平整区和场地清理区,其中场地平整区12855.0m2,场地清理区8143.0m2。根据林业部门提供治理区土地利用类型为未利用林地。通过对治理区的调查,确定治理模式为恢复林地。

3.1 工程设计

该研究区首先将点状破坏区和带状破坏区内采坑四周或下方边坡的废石土回填至采坑中,按照随形就势、削高填地的方式进行平整,对平整后的场地进行客土绿化;其次对压占破坏区内的地表废石土进行清理,对清理后的场地进行客土绿化。

3.2 研究区内场地的平整及清理

3.2.1 场地的平整

根据现场调查,点状破坏区和带状破坏区主要是由于采石而形成的采坑,采出的废石堆放在采坑的四周或采坑的下方边坡。施工时,应将采坑四周或下方边坡的废石土回填至采坑中。采用挖掘机采取随形就势、削高填地的方式进行平整。

经计算,场地清理面积12855.0m2。挖掘机挖掘平整石碴3160.0m3。

3.2.2 场地清理

场地清理工程主要是针对治理区内压占破坏区进行的,为了避免破坏原地形地貌,设计采用人工的方式进行清理。

经计算,场地清理面积8143.0m2,人工清理废石土1430.0m3,挖掘机平石碴1430.0m3。

3.3 研究区内场地客土工程

3.3.1 平整区客土

通过场地平整后,场地平整区可分为毛石回填区和清理毛石后露出原地形区。对毛石回填区采取整体客土措施来恢复植被,客土厚度为自然沉实后大于0.6m。对清理毛石后露出原土壤区采取穴状客土措施来恢复植被,穴坑规格为0.5m×0.5m×0.5m。客土质量要求为pH值范围5.5~8.5之间,土壤盐分含量小于0.3%。

由于治理区较平坦,自卸汽车能够将土直接运到治理区内,因此不需要进行2次倒运。客土回填后利用挖掘机平客土,挖掘机平土时,应始终停放在未客土的地段,避免辗压客土造成土壤板结。清理毛石后露出原地形区客土时,为了防止原土壤遭到破坏,采用人工挑运的方式回填树穴。

3.3.2 场地清理区客土

场地清理区属压占破坏区,原土壤层未遭到破坏,采取穴状客土措施来恢复植被,坑穴规格为0.5m×0.5m×0.5m。为了防止原土壤层遭到破坏,采用人工挑运的方式进行客土。客土质量要求为pH值范围5.5~8.5之间,土壤盐分含量小于0.3%。

3.4 研究区内植被的选择及恢复

3.4.1 林种的确定

虽然治理区破损较严重,但是挖损破坏区经平整后,整体客土厚度0.6m,压占破坏区进行穴状客土,所以治理区经治理后可选择经济林进行栽植,同时在高度大于1.0m的边坡坡脚处栽植攀爬类植物,利用其强大的攀爬能力绿化覆盖坡面。通过现场调查,治理区的周边主要栽植的树种有油松、侧柏和刺槐等,因此治理区选择的树种为侧柏和紫穗槐,选择的攀爬类植物为地锦。其中侧柏栽植在场地清理区和场地平整区内较平缓的地段,紫穗槐栽植在场地平整区内的斜坡上。草本树种以天然恢复乡土草种为主。

3.4.2 苗木要求及造林密度

侧柏选择两年生容器苗,苗高大于0.3m;紫穗槐选择两年生容器苗。侧柏和紫穗槐应符合DB21/T2052-2012规定的Ⅰ级苗木。地锦选择三叶地锦。

根据治理区的具体情况,侧柏的株行距为2.0m×2.0m,紫穗槐的株行距为1.5m×1.5m,地锦的株距为0.2m。

3.4.3 造林方法

栽植侧柏时坚持分层踩实的原则,要保证苗干竖直,根系舒展,深浅适当,填土50%后提苗踩实,再填土踩实,最后覆上细土。栽植完成后,浇足定根水。

紫穗槐栽植前首先对对苗木的枝干与根系进行恰当的修剪。在树坑底覆盖5~10cm土,树坑深度2/3处填满土,中央呈馒头状,随后将灌木球苗放置其上进行回填泥土。当回填土达到根系50%深度,要将苗木向上稍微提起,然后按每层厚15cm回填土并适当压实。

栽植3叶地锦时先将硬枝剪成10~15cm一段插入土中,浇足透水,保持湿润。

5 小结

本文通过对采石破损山体生态修复及植被的恢复,该研究区将废弃石场改造成了绿化用地,绿化面积为20998.0m2,改善了治理区的地形地貌景观,恢复了原地形,环境情况得到改善,控制了水土流失;通过本研究区生态环境治理工程,采用生物工程措施,种植经济林,不仅改善了生态环境,还可以带来一定的林业收入,长远经济效益明显。

[1]屠剑斌,董芦笛.陕西高速公路绿化设计与路域生态恢复的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09.

[2]黄志华.论述园林绿化工程的施工准备和基本方法[J].现代园艺 ,2013,2(25).

猜你喜欢
毛石紫穗槐客土
螯合剂-紫穗槐联合修复尾矿土壤的重金属迁移特征分析*
房建地基处理之毛石混凝土回填施工技术
紫穗槐的营养特性及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关于园林绿化工程的施工工序及其规范探讨
水土保持优良树种紫穗槐的利用研究
装饰块料
u 装饰块料
山西省紫穗槐蜜源植物分布特点及利用价值调查
地震及降雨渗流条件下铁路生态边坡客土稳定性分析
园林绿化工程的施工工序及其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