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之灯照亮成长之路

2018-01-29 06:56
江苏教育 2018年70期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课堂

“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莎翁借助这样诗意的语言劝告世人要热爱书籍、重视阅读。我以为,作为教师,阅读是完善自己知识结构、提升专业素养、创新课堂教学、升华教育艺术的最基本途径。在我的成长经历中,阅读于我有着脱胎换骨、化蛹成蝶的巨大作用。

阅读是我成为合格教师的羽翼

1990年,我从江苏农学院农学专业毕业,被分配到教育局,在等待二次分配时,一位领导跟我开玩笑:“农学院的本科生,分到我们教育上能做什么?”听到这句话,我真的很失望,真的不知道下一步我该怎么办,我的路在何方。

最终,我被分配到了滨海县临淮中学。面对工作分配的失望与失落,原有理想抱负的落空,我首先努力调整自己的心态:不能向命运低头,是金子在哪都能发光。接下来我选择初中数学作为自己任教的学科,并给自己提出了第一个专业发展的目标:站稳讲台,让学生接受、家长认可、同事肯定和领导信任。我坚信:只要具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上好每一节课,我会成为一个合格的教师。

教学之初,我以教材为本,视教学参考书为经典,反复阅读教材,认真解读教参,模仿课本解题,领会教学设计,努力上好每一节课,可是教学效果常常不尽人意。我不断反问自己:为什么会这样?我能把数学教好吗?接下来,我又去寻找本门学科的经典教学案例阅读、学习,再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去,教学效果大有改善。可是,没过多久,我又感觉我的课就是模仿和复制,自己就像一台复印机。

为了让自己做得更好,在后来的教学中,我边阅读,边思考:这种教学设计适合我和我的学生吗?我该用什么方法去讲授和引导?怎样帮助学生学会、理解并会学?由于我不断地阅读、思考和实践,我终于能上好数学常态课了,学生们都很喜欢我的数学课。我想,这是对我平日里始终对数学教学念兹在兹的最好回报!

为了更好胜任初中数学的教学任务,我利用节假日做了大量中考试题,认真研读了初中的全部数学教材,整理出各章节的主要知识点、考点和思维导图。同时,我不断去了解学生与学法,钻研教材与教法,琢磨试题与解题方法,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并且,因为喜爱阅读,我与《中学数学教学参考》和《学习报》结下了不解之缘,它们成为对我专业成长影响巨大的两种报刊。我如饥似渴地汲取着中学数学教育的基础理论和教学案例中的精神营养,努力去临摹、消化优秀教师的精彩课堂。伴随着不断的研究与思考,以及日复一日扎扎实实的课堂教学实践,在校、县举行的公开课、研讨课讲台上常常出现我的身影。不管是什么级别和层次的公开课,我都珍惜每一次展示的机会,我都认真打磨教案,反复查阅资料和试讲,与同行研讨,与专家对话,比对不同案例,优化和创新教学方法。很快,我的课堂教学初具特色,我在当地也渐渐小有名气了。

基于我在课堂上的一些创新的做法和我对数学课堂教学的思考和理解,我特别想向专家咨询、同行求证,于是我把对知识的理解、教学的感悟、解题的技法、教后的反思统统写出来,反复推敲,并不断翻阅专家学者对同类问题的见解和看法,努力寻找差距,修补不足。终于,在我任教数学的第3年,我的第一篇论文刊发在了《学习报》上,这篇论文的发表,给了我莫大的鼓舞和激励。从此,我迷恋上了这种边教边研的行走方式:阅读—实践—反思—总结—再实践。同时,我任教的班级在中考中取得了本校前所未有的大丰收,教学实绩在全县名列前茅,并且有多个学生获得了省数学竞赛一等奖。这时候,一种欣慰的感觉油然而生:我是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了!

阅读是我开启专业之门的金钥匙

在后续的几年中,我仍然孜孜不倦地阅读数学专业书籍,关注和研读教学案例,向课堂要效益,教学目标主要停留在提高学生的数学中考应试能力上。我也因此连续多年获得全县中考教学实绩奖,这可是当时本地一个数学教师的至高荣誉,也是个人价值的完美体现。我时常感到无限荣光:在一所偏僻农村的普通学校,一个非师范生一样能让自己表现出色、活出精彩!但夜阑人静掩卷沉思时,我又时常问自己:这就是我理想中的数学教学?我又该如何在确保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在专业发展上取得更高更新的突破呢?

新课程改革的到来让我的思考与实践有了新的契机、平台和动力。为使我的课堂教学更加符合教学规律、体现数学的育人价值,我购买了大量的教育教学理论书籍,订阅了许多的专业杂志,积极参加各种课改培训,努力学习,并将所学所思融入课改实践中去。随着教学理念的更新、课堂教学研究的深入,我越来越不满足于停留在有专家引领和教授指导的被动层面上。作为一线教师,我直接面对的是学生和课堂,接触的是大量真实的课堂教学研究素材和鲜活的案例,我应成为研究的主体,主动践行“教师就是阅读者、研究者、实践者”这一新理念,全方位观察思考数学教与学,深度解读课标和教材,寻求教学设计的最优化,努力循证自己的疑问和困惑。从教学的“形式”到“本质”,从“四基”“四能”到“核心素养”,从“让学引思”“深度学习”到“实现数学教育价值”……都成为我探索和研究的领域。

接下来的那些年,阅读、实践、反思、研究、总结一直成为我工作和生活的常态,并在此过程中取得了较为丰硕的研究成果,陆续在数学专业期刊上发表了一些教学论文。我也渐渐将课堂教学研究从片段化、专题化过渡到系统建构,并试着提炼自己的教学主张;为此,我及时调整研究方向,全面查阅资料,不断对先进理念和各种教学模式进行学习、研究、借鉴,深入课程改革,认真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积极参与课题申报和系统深入的研究,力求着眼于学生的未来,让数学教育回归本来面目。我逐步形成了“以发挥数学的内在力量,深入挖掘数学知识中所蕴含的价值,揭示数学本质,提升学生素养,发展学生思维,培育理性精神为核心”的教学追求与特色。我努力为学生创设最好的数学理解情境,让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研究和思考,寻找最好的方法去帮助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构建必备学科素养,保证课堂教学真正的有效。

实施素质教育,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教师任重而道远。教师要确保在课堂上传递给学生的不仅仅是应付考试的知识,更有强烈的求知欲、终身学习的能力,以及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对生命的热爱、对社会的责任心和勇于担当的精神;确保我们的教育不仅仅是捧上一张张高一级学校的录取通知书,而是培育出一个个有鲜明个性的活生生的人,追求每个学生的生动、活泼、主动发展,视教学为师生共同进步的生命历程,并从中共创人生体验。这是我对素质教育的基本理解,也是我一直恪守的教育信念。这些理念的形成和应用,来自于我平时的潜心阅读,对课堂教学的思考和实践。那段时间,我年年在县综合测评中获奖,并带领学校数学教学团队一直行走在全县前列。我也先后被评为县、市数学学科教学能手和学科带头人、江苏省中考优秀指导教师。

阅读是我成为特级教师的助推器

随着荣誉的渐渐增多,我却有了一种深恐“江郎才尽”的忐忑不安。我反复地逼问自己:该拿出怎样更深广、更精致、更美好的教学来奉献给充满期待的学生,让我的课堂走得更远,让学生飞得更高?

深思熟虑后,我的答案是读书,读更多的书。我由过去的读杂志、读实用性的书籍改为读大部头的哲学、教育学、脑科学等专业理论书籍。我坚信:读书是一种精神的跋涉,会带给人最持久的动力,一个人的心灵只有不断得到知识的浸润,才会生出灵气和智慧。书籍成了我的良师益友!同时,我边读边实践,把书中的理论与自己的教学实践巧妙地联系在一起,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育风格,从学生安全、人格构建、成才成功全方位地助力学生的幸福成长。

基于这样的阅读、思考与实践,我先后在《中学数学教学参考》等核心期刊上发表文章20余篇。主持研究并结题了多个省级和国家级教育研究课题,其中“农村初中数学学习评价改革的研究”科研成果获市政府表彰的自然科学成果优秀奖。省教育规划课题“区域性初中数学高效课教学设计研究”,明确阐述了初中数学高效课堂应以生为本、以学定教、少教多学、让学引思、教学合一、教学相长的教学设计理念,构建了符合初中数学特点的“问题、活动、引导、反思”“四环导学”生本课堂教学模式,努力站在学生的角度,把满足学生的需要作为课堂设计的出发点,积极探索学科核心素养的构建,倡导人人参与去发现、探究、解决真实问题,共同进步,快乐成长,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综合素质和个性发展的最佳舞台。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科学的教改价值取向转化到了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有效提高了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随着知名度的提高,我承担的社会责任也越来越多。我先后成为市“数学名师工作室”核心成员、市首批数学名师发展团队成员,获得了江苏省特级教师荣誉称号。我的展示平台也不再局限于课堂,我的教学主张通过博客、论坛、论文、课题和讲座等更多的形式展现出来,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教师的赞赏和欢迎。

20多年来,我默默前行,珍惜每一次人生机遇,用阅读不断修正和提升自己,长期坚持学习、思考、实践、创新,履行着教师的职责,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教育思想和理念。书籍、学生与课堂是我的全部,占据着我的心灵,我以信念诠释了一名教师的教育追求,并因此使我成为当时全市一线教师队伍中唯一一位在农村学校工作并成长起来的江苏省特级教师。

热爱阅读,让我从一名对教育一知半解的非师范生,慢慢体会到“为人师”的快乐,感受到“点燃自己,照亮别人”的教师职业幸福,并立志把教育当成自己的终身事业。热爱阅读、享受课堂教学的快乐,是教师通向成功的幸福大道,成功属于不断向前迈进的有思想力的行动者。我的成长经历告诉人们:只要耐住寂寞,脚踏实地,爱岗奉献,坚持阅读,坚定方向,定能成就一番事业。

我庆幸,是阅读源源不断地散发着温暖的光芒,助我前行,召唤我走向远方。

猜你喜欢
数学课堂教学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谈化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