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罐加外涂傣药治疗拢麻想害巴(带状疱疹)50例

2018-01-30 07:59
中国社区医师 2018年32期
关键词:神经痛疱疹皮肤病

666100云南西双版纳州人民医院针灸科(景洪)

拢麻想害巴(带状疱疹)在傣医中属拢麻想病的范畴,在中医学里也称缠腰火丹,火带疮,又名蛇串疮,是临床上常见的皮肤病[1]。本病多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由身体一侧或某片区域成簇群集水疱,或沿一侧周围神经呈带状分布,以疼痛为主要特征的感染性皮肤病。西双版纳气候多数以风毒湿热为主,且当地居民喜食辛酸辣之食品,体内酸碱平衡失调,肝气郁结郁而化火,或体虚脾湿内蕴外溢皮肤而生,故带状疱疹病临床患者较多,而傣医把此病分为风热毒邪偏盛和湿热瘀滞二型,采用刺络拔罐配合傣药外治法治疗患者5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4年4月-2017年4月收治带状疱疹患者50例,男28例,女22例;年龄31~76岁,病程5 d~1个月。

病例选择标准:⑴诊断标准:以常见皮肤病临床为诊断标准制定。①发疹前常有发热、饮食不佳以及局部烁热、痛痒、感觉过敏,神经痛等前驱症状,约1~3 d出现皮疹及典型皮损。②有明显的神经痛伴局部淋巴结肿大。③典型皮损在红斑的基础上出现粟粒到绿豆大小簇集样丘疹和疱疹,迅速发展为水泡,水泡澄清透亮,常沿神经走向呈带状排列,多单侧分布,一般不超过正中线,中间皮肤正常。⑵纳入标准:①符合上述带状疱疹病诊断标准。②治疗前3个月内未服用或外用激素类药物。③知情同意并配合此治疗的患者。④相关检查:患者的脉搏,呼吸,体温正常。血常规、生化、血清学、疤浆涂片检查必须完善,尤其血清学检查对确诊有意义。⑶排除标准:①排除皮肤科未确认的其他皮肤病,如单纯性疱疹,接触性皮炎。②在带状疱疹的前驱期和无疹型带状疱疹中神经疼痛误诊为肋间神经痛、胸膜炎、急性阑尾炎等。③不配合此治疗的患者.

治疗方法:将蜈蚣(达些)15 g、雄黄(亨勒)20 g,二药研为细末与血竭粉20 g混合均匀装入无菌中瓶备用,让患者露出皮损部位,皮肤经常规消毒后,用1寸一次性无菌针,向带状疱疹的疱疹中心皮下刺入,斜刺不求针感,快速出针,若疱疹此起彼伏则据新出疱疹皮下刺入。若大的疱疹(>0.5 cm)刺破后用无菌干棉签或纱布把疱疹水液蘸干净不拔罐,但粟米样的小疱疹刺破后,遂用消毒好的火罐依次按针刺过的部位拔上,留罐10 min,起罐后,皮肤再次常规消毒,将3种傣药用0.9%无菌生理盐水约50 mL调匀,以浮着皮肤为度,涂抹患处,且以上治疗方法,要从疱疹的起始(头部)到结尾处(尾部)处涂抹药,均匀的覆盖在疱疹处,用无菌纱布盖在创面上固定。1次/d,7 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治疗期间忌食辛辣肥甘厚味和发物,饮食易消化和清淡,多食水果、蔬菜,加强营养补充,戒烟酒,治疗中患者注意保持心情舒畅,保持患病部位皮肤清洁,停服其他药物。

疗效判定标准:①痊愈:疼痛消失,疱疹停止发展并渐次消退。②好转:疼痛减轻,疱疹结痂渐次消退。③无效:疼痛仍在,疱疹不结痂,不消退,有新的疱疹出现。

结 果

50例患者,痊愈32例(64%),经4~7 d治疗后疼痛消失,疱疹结痂消退;好转15例(30%),经7~10 d治疗后疱疹结痂渐次消退;无效3例(6%),经10~14 d治疗才消退。总有效率94%。

典型病例

例1:患者,男65岁,5 d前突然不思饮食,出现左侧胸背部针跳样疼痛,随即来我院疼痛科治疗,3 d后出现簇集性水疱,此起彼伏,静滴止痛药效果不佳,皮疹逐渐增多,沿季肋下迅速蔓延。现查见患者痛苦面容,胸胁下有明显新疱疹出现,问及曾用阿昔洛韦和维生素等对症治疗并配合止痛及营养神经的药物,皮疹附近有明显的压痛,自述失眠,心烦不思饮食,全身无力,查神疲,面色白,纳差,口干,舌红苔腻脉弦濡。诊断为带状疱疹(脾虚湿热内蕴型)。嘱停服以前所有药物,用刺络拔罐配合外治法,经5 d治疗疱疹结痂,疼痛消失,随即疱疹又2 d后迅速消失,痊愈回家,随访3个月无复发。另在治疗期间及痊愈后,嘱咐患者饮食宜清淡和容易消化的食物,多食新鲜的水果与蔬菜,忌食辛辣,鱼虾和发物,少食肥甘厚味及烟酒。注意休息和保持患病皮肤清洁,忌用热水烫洗患处,每天外涂药后贴身内衣应柔软宽松,减少摩擦。

讨 论

傣医认为带状疱疹是由于四塔功能失调,本病多因气候潮湿,情志不遂,饮食失调以致脾失健运,湿浊内停,郁而化热,湿热搏结兼感热毒,血热互结于肌肤而发病。西医则为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水疱性皮肤病。所以傣医以清热解毒,活血止痛为治则,本方应用刺络拔罐可舒筋活络,调理气血增强解毒排毒之功,佐以雄黄,燥湿止痒,解毒杀虫;蜈蚣具有通络止痛,解毒散结之功;配合血竭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敛疮生肌,改善机体免疫功能,故三药合用是治疗带状疱疹病之良药,疗效确定。尤其运用刺络拔罐排除体内热毒,加外敷三药粉剂,可燥湿止痒,利于疱疹结痂,无不良反应,简单易操作,经济实用,值得临床推广。在临床治疗即疗效评定中,笔者也深切体会到:带状疱疹病由于证型不同,傣医把虽此病分两种(风热毒邪偏盛和水血瘀滞),但由于风火毒湿热等病邪侵袭程度的深浅、部位、病程时间、年龄、体质的强弱等因素,其疗效亦不同[2],年轻者疗效较年老者更为满意,由于失治、误治引起的后遗神经痛则较难治。湿热瘀阻者疗程较长,应配合中西医结合手段综合治疗,能收到良好疗效。

猜你喜欢
神经痛疱疹皮肤病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验案
草药在皮肤病中的应用
磷脂酶Cε1在1型糖尿病大鼠病理性神经痛中的作用初探
治疗眶上神经痛首选针刺
夏秋重护肤 远离皮肤病
疱疹性咽峡炎来袭,帮宝宝渡过难关
汗疱疹的中医治疗
夏秋重护肤 远离皮肤病
中医治疱疹性咽峡炎
实事求是 报喜告忧 喜读《中西医结合治疗皮肤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