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重症监护室细菌感染病原学及耐药性分析

2018-01-30 08:22赵丽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8年23期
关键词:革兰耐药性病原菌

赵丽

ICU 重症患者往往病情较为严重,再加上儿童机体功能尚未发育完善,因此细菌感染发生率一直居高不下[1]。细菌感染往往会造成脓毒症休克、多脏器衰竭等严重并发症,极大威胁了患儿的生长发育以及生命安全。目前,抗感染是临床中治疗细菌感染的常规措施,但因病原菌对常规抗生素耐药率越来越高,所以单纯采用抗感染手段的疗效越来越差[2]。现代医学发现[3],积极给予药敏试验进行菌株耐药性检测,这对于缓解临床症状,提高患儿存活率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回顾性总结1 406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观察儿童重症监护病房(ICU)细菌感染情况及耐药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总结我院儿童重症监护病房2015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 406例患儿,其中男803例,女603例;年龄1个月~3岁,平均年龄(1.32±2.36)岁;住院时间3~18 d,平均时间(10.17±0.88)d。纳入标准:(1)住院时间>2 d者;(2)同意本次研究者。排除标准:剔除同一部位的重复菌株。

1.2 方法

仔细记录患儿的基本资料,如性别、体质量、感染部位、肠外营养以及侵袭性操作等方面。按照感染部位进行相应送检,利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生产单位:德国西门子;型号:MicroScanWalkaway-40)实施菌种鉴定。细菌培养与鉴定均应严格遵守《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所有质检菌株均来源于卫生部临检中心。药物敏感性试验:选择K-B法测定菌株耐药性,以CLSI/NCCLS法为准进行评判;该药敏试验至少由两名资深检验医师完成,并记录主要病原菌的药敏试验结果;抗菌药物纸片: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达托霉素、头孢呋辛及万古霉素等。

2 结果

2.1 临床检测结果

(1)分析1 406例患儿,共分离出661株病原菌,其中338株(51.13%)革兰阴性杆菌,323株(48.87%)革兰阳性球菌;(2)革兰阴性杆菌最多见依次为克雷伯菌属(84例,12.7%),鲍曼不动杆菌(50例,7.6%)、大肠埃希菌(49例,7.4%)、阴沟肠杆菌(32例,4.8%)以及铜绿假单胞菌(26例,3.9%)等;革兰阳性杆菌最多见依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62株,9.4%)、溶血葡萄球菌(39株,5.9%)、屎肠球菌(29株,4.4%)以及肺炎链球菌(31株,4.7%)等。

2.2 药敏试验结果分析研究

(1)对革兰氏阳性菌耐药性较低药物: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0.93%;3/323)、美洛培南(0.31%;1/323)、亚胺培南(0.00%)、万古霉素(0.31%;1/323)、替考拉宁(0.00%);葡萄球菌属中MRSA的平均检出率为24.8%,葡萄球菌属及肺炎链球菌未发现对万古霉素及利奈唑胺对耐药菌株;(2)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肺炎克雷伯菌和产酸克雷伯菌)中产ESBL菌株的检出率分别占各自菌种的51.02%、21.43%。大肠埃希菌对庆大霉素、哌拉西林和甲氧苄啶一磺胺甲恶唑的耐药率均接近或高于50%。

3 讨论

目前,细菌感染是造成ICU患儿死亡的主要因素之一。近几年,随着临床中抗生素滥用以及耐药问题的日益严峻,细菌感染发病率越来越高,其已经成为威胁人类身体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4]。若治疗不及时,则会累及心肝肾等重要器官,进而引起多种并发症,病情严重时甚至威胁患儿的生命安全,极大影响了患儿的生活质量[5]。因此积极观察ICU病原菌分布情况,提高耐药性检测力度,这对于改善预后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6]。

笔者认为,导致儿童重症监护室院内细菌感染的因素主要包括:(1)患儿存在病情严重、机体功能未发育完善等情况,极易使痰液滞留而造成感染;(2)气管插管深静脉置管等侵入性操作;(3)长时间应用抗生素,造成机体正常菌群环境被破坏;(4)有创呼吸支持开放呼吸道,可能会引起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并发症[7];(5)住院时间越长,感染发生的风险越高[8]。目前,抗菌药物是临床中治疗细菌感染的一线方案[9],如今临床中较多选择头孢哌酮等广谱抗菌药物进行治疗,抗菌效果较为理想[10]。然而因近几年抗菌药物滥用问题的不断严重,耐药情况逐渐严峻,因此积极实施药敏试验,对于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具有重要的意义[11]。及时了解本地区细菌分布及耐药情况,有利于合理选择抗生素,提高危重症患儿的治愈率[12]。近些年来几乎未见东三省有关儿科重症监护室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分析,为填补这一空白,掌握和了解我省PICU的细菌临床分布特征及耐药趋势,本研究进行了回顾性总结,从而为临床制定合理、科学的抗菌治疗策略提供依据。目前,我科仍以葡萄球菌属、不动杆菌属以及克雷伯菌属等类型病原菌最为多见,其中患儿较多对头孢呋辛、头孢哌酮/舒巴坦、氨曲南以及头孢他啶等药物耐药性较高,但对亚胺培南、美洛培南以及阿米卡星等药物耐药率较低。由于抗生素药物对革兰氏阴/阳性菌的抗菌谱有所差异,所以应以细菌培养以及药敏试验结果为指导依据。但是细菌培养结果往往需要2~3 d,因此笔者认为,在临床中可采用革兰氏染色法初步判断细菌类型,然后根据经验选择相应抗生素药物治疗,这不仅可以降低等待时间,还可提高药物疗效。总之,革兰阴性杆菌与革兰阳性杆菌均是造成我院PICU患儿感染的重要原因,治疗时应通过药敏试验选择相应抗生素药物,有利于提高临床疗效。

猜你喜欢
革兰耐药性病原菌
2020年全国细菌耐药监测报告(简要版)
杧果采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致病力研究
长丝鲈溃烂症病原分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
多重荧光定量PCR快速检测6种常见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
肿瘤医院感染患者革兰阳性菌分布与耐药性及经验性抗MRSA的研究
WHO:HIV耐药性危机升级,普及耐药性检测意义重大
基层医院ICU与非ICU主要革兰阴性杆菌分布与耐药性差异
2011—2013年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耐药监测结果分析
美洲大蠊逆转肝癌多药耐药性的研究
盆腔炎性疾病病原菌的分布特征与治疗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