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病理分级转化及其临床意义

2018-01-30 10:18李莉黄新陈慧平陈冬梅
当代医学 2018年3期
关键词:内瘤阴道镜细胞学

李莉,黄新,陈慧平,陈冬梅

(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病理科,江苏 泰州 225500)

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属于癌前病变,极易引发宫颈癌,主要诱发因素为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16、18型,将宫颈癌的发生发展连续过程反映了出来[1]。近年来,被诊断出CIN的年轻女性数量日益增多,临床处理CIN的目标为给予其适度治疗[2]。现阶段,在我国,妇女额子宫颈癌增长速度达到了2%~3%/年,新增数量达到了13.5万/年[3]。目前,在妇科恶性肿瘤中,宫颈癌最为常见。要想准确选择治疗方法,从而促进治疗效果的显著提升,就应该对CIN进行准确诊断[4]。本研究对46例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探讨了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病理分级转化及其临床意义,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对本院2013年1月~2016年8月收治的46例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经妇科宫颈脱落细胞学检查发现具有异常的宫颈,均经宫颈活检确诊为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均接受电圈环切术(LEEP),均将标本切除送病理检查;排除标准:将缺乏完整临床资料等患者排除在外。患者年龄18~65岁,平均(41.54±6.82)岁。在疾病类型方面,19例为CINⅠ,20例为CINⅡ,7例为CINⅢ。

1.2 方法

1.2.1 调查方法 对46例患者的人口学特征进行调查,包括年龄、职业等,同时对其婚姻史资料进行查看,包括婚姻状况、结婚年龄、次数等,此外,对其孕产史进行了解,包括初潮年龄、妊娠、分娩次数等,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深入研究,包括治疗期间宫颈活检组织病理、液基细胞学(TCT)结果等。

1.2.2 治疗方法 应用高频电波刀(美国WALLACH1公司)及活检钳,将其输出功率设定为50 W,根据患者病变发生范围确定电圈尺寸。做好术前准备,督促患者在月经来潮前及干净后将药物应用于阴道,月经结束后3~7 d给予患者手术治疗。在有CIN出现在宫颈的情况下,将3%~5%醋酸溶液应用于宫颈会有颜色改变发生,具有白色不透明的异常上皮,即醋白上皮。阴道镜下活检宫颈醋白处组织。在对高频电波刀进行应用的过程中,用相应环形电圈完整切除锥形标本,途径为从宫颈12点切入进行360°的旋转。术中根据患者的CIN严重程度给予其有针对性的手术,如果患者为CINⅠ,则将切除深度、范围分别设定为1.5 mm、碘示区外侧1 mm;如果患者为CINⅡ,则将切除深度、范围分别设定为1.5~2 mm、碘示区外侧3 mm,而如果患者的年龄在40岁以上,阴道镜活检显示可疑宫颈癌,则应该将其LEEP切除宽度设定为5 mm以上;如果患者为CINⅢ,则将切除深度、范围分别设定为2~2.5 mm、碘示区外侧5 mm。及时标记切下的标本切缘并送病理检查,如果患者的病理报告为阳性,则对其进行TCT检查。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软件SPSS 20.0分析数据,采用n、%表示两组等计数资料,用χ²检验组间比较,检验标准a=0.05,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前后病理检查结果比较 46例患者中,术前宫颈活检显示15例为CINⅠ,31例为CINⅡ-Ⅲ;术后组织病理检查显示17例为CINⅠ,28例为CINⅡ-Ⅲ,1例为浸润癌。术前宫颈活检和术后组织病理检查36例病理检查级别一致,3例上升,7例下降,具体见表1、图1。

表1 手术前后病理检查结果比较(n)

图1 宫颈上皮内瘤变病理检查结果

2.2 术后随访 给予CINⅠ、CINⅡ-Ⅲ患者LEEP治疗,给予浸润癌患者广泛全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治疗,术后常规随访3年,对其进行宫颈细胞学检查,LEEP后或宫颈活检有CIN病变1例,占总数的7.7%;治愈40例,残留2例,复发4例,治愈率、残留率、复发率分别为87.0%、4.3%、8.7%。术前、术后半年CINⅡ、Ⅲ阳性率均显著高于CINⅠ(P<0.05),但CINⅡ、Ⅲ阳性率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CIN属于癌前病变,极易引发宫颈癌,但是并不是所有CIN均会向宫颈癌演进,即只有持续性高危型HPV感染(上皮内具有宫颈癌发展的病变因子)会引发宫颈癌,如果CIN本身不具有恶性肿瘤生物学特征,那么在给予其治疗的过程中应该将患者的生育功能尽量保留下来,因此只将病灶清除的方法是临床通常采用的治疗方法[5]。本研究结果表明,46例患者中,术前宫颈活检显示15例为CINⅠ,31例为CINⅡ-Ⅲ;术后组织病理检查显示17例为CINⅠ,28例为CINⅡ-Ⅲ,1例为浸润癌。术前宫颈活检和术后组织病理检查36例病理检查级别一致,3例上升,7例下降。给予CINⅠ、CINⅡ-Ⅲ患者LEEP治疗,给予浸润癌患者广泛全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治疗,术后常规随访3年,对其进行宫颈细胞学检查,LEEP后或宫颈活检有CIN病变1例,占总数的7.7%;治愈40例,残留2例,复发4例,治愈率、残留率、复发率分别为87.0%、4.3%、8.7%。术前、术后半年CINⅡ、Ⅲ阳性率均显著高于CINⅠ(P<0.05),但CINⅡ、Ⅲ阳性率之间的差异不显著。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LEEP刀对CIN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但是其治愈率随着病理分级的提升而降低,病灶残留率随着病理分级的提升而提升。

近年来,相关医学研究表明[6-8],宫颈癌具有越来越低的发病年龄。因此,定期宫颈细胞学普查生育期妇女极为必要和重要,只有这样才能将CIN及早寻找出来。在筛查及初步诊断高级别CIN的过程中,阴道镜下活检准确有效,且具有较为简便的操作,而LEEP病理检查结果仍然是确诊高级别CIN的依据[9]。在选择治疗方法的过程中,阴道镜活检联合LEEP治疗是治疗较高级别CIN患者的有效方法,之后的进一步治疗及随访方案的决定严格依据患者要求及病理检查结果等[10]。阴道镜联合LEEP具有较短的治疗时间、较好的治疗效果,在诊断和治疗CIN的过程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11]。同时,阴道镜阴道下LEEP能够将病变更为准确地切除掉,对治疗不足及过度治疗的现象进行有效的避免,促进创伤的减轻,将医疗资源节约下来,具有多方面的优越性[12]。

总之,宫颈上皮内瘤变在宫颈病变经宫颈活检或LEEP结合病理检查确诊的情况下能够得到较好的治疗,值得推广。

[1] 王梅霞.宫颈锥切术联合术中冰冻病理检查在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诊断与治疗中的价值[D].河北医科大学,2012.

[2] 钟里华.液基细胞学检查联合阴道镜宫颈活检在宫颈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3,19(4):539-541.

[3] 蒙国照,资源,李红全,等.核仁素表达量增高与宫颈鳞癌和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病理分级正相关[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5,6(10):1511-1514.

[4] 姚成莲,程易凡.阴道镜下宫颈多点活检及宫颈管搔刮联合LEEP术对CIN诊治价值的分析[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4,25(2):266-268.

[5] 周安莲,梁翠霞,宋付芳.91例宫颈上皮内瘤变LEEP刀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0,6(12):233-235.

[6] 楼微华,洪祖蓓,祝捷,等.宫颈CINⅠ活检与LEEP术后病理分级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的相关性分析[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4,30(5):345-349.

[7] 陈青华,王铁英.宫颈锥切术诊治宫颈上皮内瘤变(CIN)159例临床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9,30(34):54-56.

[8] 杨波,杨凤云,曹云桂,等.液基薄层细胞学、活检病理和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诊断早期宫颈癌及宫颈上皮细胞内瘤样病变的比较研究[J].生殖与避孕,2012,32(10):710-713.

[9] 马利国,李明娥,谢红,等.两种宫颈锥切方法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的临床疗效评价[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0,6(2):433-434.

[10]程超,张庆华.宫颈环形切除术治疗180例宫颈疾病临床观察[J].临床医学,2008,30(6):28-30.

[11]刘庆芝,黄山鹰,唐雪莲,等.宫颈环形电切术与冷刀锥切术对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的疗效比较[J].现代医学,2011,12(2):25-28.

[12]干晓琴,张凌,林海,等.冷刀锥切术或Leep术治疗164例CIN2~3的临床分析[J].四川医学,2010,15(5):29-31.

猜你喜欢
内瘤阴道镜细胞学
阴道镜下宫颈组织活检术的护理配合及健康教育
不同类型转化区对阴道镜诊断的影响
p16/Ki-67双染检测在宫颈上皮内瘤变2级及以上病变中的应用
什么情况下需要做阴道镜检查
LEEP治疗中度宫颈上皮内瘤变对HPV感染的影响
LEEP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效果研究
质核互作型红麻雄性不育系细胞学形态观察
肺小细胞癌乳腺转移细胞学诊断1例
乳腺肿块针吸细胞学180例诊断分析
87例乳腺肿块针吸细胞学诊断结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