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开腹与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门脉高压症的临床对比研究

2018-01-30 10:18杨雪松
当代医学 2018年3期
关键词:门脉韧带开腹

杨雪松

(大理州人民医院,云南 大理 671000)

随着现阶段腹腔镜技术的飞速发展,这一技术在各个领域上应用较为广泛,尤其是在一些传统手术上,例如阑尾、胆囊及脾肿瘤等手术上优势较为显著[1-2]。为进一步比较传统开腹与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门脉高压症的临床效果,寻找安全性高的门脉高压症治疗方法,选取76例门脉高压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2月本院76例门脉高压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传统开腹组(n=38)及腹腔镜微创治疗组(n=38)。其中腹腔镜微创治疗组男20例,女18例;年龄20~71岁,平均(43.21±3.57)岁。肝炎35例,非肝炎3例,静脉曲张2度4例,静脉曲张3度34例,肝功能Child A级30例,B级8例,有出血史23例,平均血红蛋白(102.34±11.83)g/L,血小板(59.14±21.92)×109;传统开腹组男21例,女17例;年龄21~71岁,平均(42.75±3.53)岁。肝炎34例,非肝炎4例,静脉曲张2度5例,静脉曲张3度33例,肝功能Child A级29例,B级9例,有出血史22例,平均血红蛋白(99.38±13.24)g/L,血小板(60.23±21.84)×109,经统计学分析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3-4]证实为门脉高压症;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治疗方法 传统开腹组患者采用传统开腹治疗与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采用仰卧位,麻醉后,左上腹L型切口,切开脾胃韧带,结扎脾动脉,进行脾周围韧带游离,切断、结扎脾蒂,游离脾脏,进行脾静脉保护。进行脾静脉、左肾静脉游离,并进行吻合。结扎、切断胃后静脉,打开小网膜囊进行常规血管断离,进行后腹膜与胃壁浆膜缝合,放置引流管。

腹腔镜微创治疗组采用腹腔镜微创治疗与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患者取仰卧位,双腿分开,头高左高位。麻醉后,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建立操作孔。进行脾胃韧带切除,在胰腺上缘进行脾动脉寻找,用可吸收生物夹夹闭。应用超声刀、Ligasure自脾下极开始逐步离断脾周围韧带及其内血管,依次切断脾结肠韧带、脾肾韧带、脾膈韧带、脾胃韧带和胃短血管,采用60 mm直线切割缝合器进行脾蒂血管断离,游离出脾脏。打开小网膜囊进行常规血管断离,进行后腹膜与胃壁浆膜缝合,放置引流管。

1.4 观察指标[5]全程观察、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中术后用血量、术后镇痛次数,术后禁食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应用SPSS 15.0统计学系统,计数资料以百分数和例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情况比较 腹腔镜微创治疗组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中术后用血量、术后镇痛次数,术后禁食时间均少于传统开腹组(P<0.05),见表1。

2.2 两组术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腹腔镜微创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16%,传统开腹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95%(χ2=6.231,P<0.05),见表2。

3 讨论

临床上,腹腔镜技术应用于门脉高压症(PHT)的治疗仍被认为是相对禁忌证,肝硬化引起的PHT,被认为是目前最难治疗的疾病之一,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是PHT威胁生命的并发症之一。在临床上PHT的外科治疗主要是对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脾肿大及脾功能亢进进行治疗。随着现阶段现代医疗水平的发展及手术技术的成熟,国内外已有相关学者对在门脉高压症使用腹腔镜治疗这一课题进行研究。

表1 两组患者术后情况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术后情况比较(±s)

项目手术时间(min)手术切口长度(cm)术中出血量(ml)术中术后用血量(ml)术后镇痛次数术后禁食时间(h)腹腔镜微创治疗组(n=38)245.31±49.26 9.56±4.82 792.46±21.24 1 352.38±1 002.46 0.92±0.83 68.27±10.23传统开腹组(n=38)310.25±76.25 21.46±4.21 1782.34±210.23 2 562.26±2 102.52 2.93±1.02 102.35±21.78 t值5.230 4.921 6.284 4.957 5.922 5.026 P值<0.05<0.05<0.05<0.05<0.05<0.05

表2 术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n)

D'Alimonte等[8]学者研究表明,采用腹腔镜治疗门静脉高压症临床效果较为明显。在手术过程中,采用腹腔镜,手术视野开阔,断流术在实施过程中,能够完成食管下端的充分游离,而传统开腹手术伤口较大,患者预后情况不佳。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腹腔镜微创治疗组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中术后用血量、术后镇痛次数,术后禁食时间均好于传统开腹组(P<0.05),采用腹腔镜微创治疗,其手术伤口较小,仅需在左上腹做一小的经腹直肌切口,手术时间短,不需横断腹直肌,手术出血量少,术后疼痛较轻,恢复快;腹腔镜微创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16%,传统开腹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95%(P<0.05),采用腹腔镜微创治疗对患者创伤小,恢复快,大大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综上所述,在治疗门脉高压症方面,采用腹腔镜微创治疗,患者胃肠功能恢复较快,术后痛苦小,安全性较高,有利于患者的预后恢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

[1] 陈国宙,刘务华,霍金鹏,等.手助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门脉高压症的Meta分析[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13,35(5):488-494.

[2] 陈燕.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进行子宫切除的临床效果比较[J].当代医学,2015,21(35):25-26.

[3] 杨帅帅,李海玲,武德旺,等.完全3D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门脉高压症的对比研究[J].腹腔镜外科杂志,2017,22(2):119-122.

[4] 杨青青,张芸,陈邦涛,等.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2种脾脏切除方法术后相关并发症的Meta分析[J].长治医学院学报,2016,30(4):284-289.

[5] 董瑞,杜锡林,王青,等.腹腔镜辅助小切口与传统开腹门静脉高压症手术的比较[J].中华腔镜外科杂志(电子版),2012,5(5):43-46.

[6] ORLANDO R,LIRUSSI F.Are liver cirrhosis and portal hypertension associated with an increased risk of bleeding during laparoscopy?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1,000 consecutive cases[J].Surg Laparosc EndoscPercutan Tech,2000,10(4):208-210.

[7] BAIDS,QIANJJ,CHEN P,et al.Laparoscopic azygoportal disconnection with and without splenectomy for portal hypertension[J].Int J Surg,2016,34:116-121.

[8] D'ALIMONTE P,CIONI G,CRISTANI A,et al.Doppler flowmetry in the study ofportal hypertension inpatients with liver cirrhosis.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nalyses[J].Radiol Med,1990,79(3):203-211.

猜你喜欢
门脉韧带开腹
三角韧带损伤合并副舟骨疼痛1例
注意这几点可避免前交叉韧带受损
距跟外侧韧带替代法治疗跟腓韧带缺失的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
腹腔镜下肝切除术中转开腹的相关因素初步分析
腹腔镜与开腹术治疗胆囊息肉的对比分析
腹腔镜脾切除术与开腹脾切除术治疗脾脏占位的比较
门脉高压患者上消化道出血时间的分析及临床护理
门脉高压性胆病临床诊疗进展
基于ROC方法对门脉高压脾切后PVT早期预测的诊断研究
1 323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避免中转开腹的治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