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银烧伤敷料与磺胺嘧啶银乳膏治疗深Ⅱ度烧伤患者创面感染的研究

2018-01-30 10:18孙俊锋涂家金罗文跃
当代医学 2018年3期
关键词:纳米银嘧啶磺胺

孙俊锋,涂家金,罗文跃

(赣州市人民医院烧伤整形科,江西 赣州 341000)

烧伤在临床上属于常见症状,临床上可将烧伤划分为Ⅰ度、Ⅱ度与Ⅲ度。且烧伤易引发感染,需要采取有效的伤口处理,防治窗口感染发生。且合理处理有助于改善色素沉着、瘢痕生长状况,有助于肢体功能的恢复[1]。纳米银烧伤敷料与磺胺嘧啶银乳膏是两种临床常见创面处理材料,现探究两种辅料临床应用效果差异,选取近年本院收治的深Ⅱ度烧伤患者,采取对照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从本院2015年6月~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烧伤住院患者中选取74例深Ⅱ度烧伤患者,采取随机数表法分两组。参照组37例患者中,男18例,女19例。年龄17~56岁,平均(36.6±4.5)岁。烧伤面积5%~26%体表面积,其中火焰烧伤21例,高温固体烫伤12例,电所致烧伤4例;研究组37例患者中,男19例,女18例。年龄16~57岁,平均(36.7±4.3)岁。烧伤面积6%~27%体表面积,其中火焰烧伤20例,高温固体烫伤14例,电所致烧伤3例。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创面处理:患者入院后采用1:2 000比例的氯已定与聚维酮碘进行创面冲洗,并采取破伤风、休克、感染预防措施。参照组创面采用磺胺嘧啶银乳膏进行常规换药,每2天清创冲洗1次,并换药包扎。研究组创面采用纳米银烧伤敷料进行常规换药,每2天清创冲洗1次,并换药包扎。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CRP变化、创面愈合时间及创面分泌物细菌培养结果。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1.0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百分数和例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创面愈合时间及CRP变化比较 参照组与研究组治疗前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CRP水平比较,研究组明显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创面愈合时间,研究组明显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创面愈合时间及治疗前后CRP水平变化情况(±s)

表1 两组创面愈合时间及治疗前后CRP水平变化情况(±s)

P值0.590 0.000 0.000项目CRP水平(mg/L)创面愈合时间治疗前治疗后参照组(n=37)32.15±4.27 20.14±3.57 24.67±4.06研究组(n=37)31.62±4.16 16.74±3.15 18.95±3.67 t值0.541 4.344 6.357

2.2 两组创面分泌物细菌培养结果比较 治疗前检测两组患者创面分泌物的细菌培养结果发现,两组细菌培养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1周,研究组阳性率明显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周,研究组显著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创面分泌物细菌培养结果对比情况(n)

2.3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烧发生率比较参照组与研究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和高烧发生率,发现观察组明显优于参照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后高烧、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结果(n)

3 讨论

烧伤在临床上属于常见症状,主要是强烈辐射、火焰、高温固体、电等所致的皮肤组织损伤。根据烧伤深度与范围,临床上可将其分为Ⅰ度烧伤、Ⅱ度与Ⅲ度烧伤[2]。烧伤极易引发感染,单纯采取静脉抗菌药物注射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对于深Ⅱ度烧伤患者来讲,伤口创面有效处理对于抗感染尤为重要,且合理处理有助于改善色素沉着、瘢痕生长状况,有助于肢体功能的恢复[3]。烧伤在临床上较为常见,深Ⅱ度烧伤的创面处理直接影响皮肤的恢复情况,治疗过程需要注重创面的保护和清理。合理用药有助于患者的皮肤恢复,并且有助于改善预后。合理用药不仅需要注重药物使用的不良反应情况,也需要保证药物的效果和安全性。特别是对于皮肤烧伤,需要注意预防和控制感染发生,使用有效的辅料,促进创口愈合,并避免加深创面和创面感染。单纯静脉注射抗菌药物对于创口感染发生的预防效果并不理想,配合有效的皮肤清创冲洗、用药包扎,效果更佳[4]。

磺胺嘧啶银乳膏属于常用的创面药物,用于伤口,能分离成银离子和磺胺嘧啶。其中磺胺嘧啶对于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与真菌存在较好的抑制效果,而银离子在抗感染中具有较好的抑制细菌增长的效果[5]。但该药物使用容易导致发生局部血管堵塞,并且可能加深创面、对创面造成刺激,部分患者甚至会导致病情加重,影响总体治疗效果[6]。纳米银烧伤敷料是一种银作用制剂,通过制成敷料的形式用于创面处理,棉纤维中的纳米级银颗粒,在作用于创口时,释放银离子。银离子直接作用于病原菌中,使病原菌蛋白质化,并逐渐沉淀,与硫基酶活性作用,形成硫酸盐,一致酶活性,实现对感染的有效控制。采用纳米银制成的烧伤敷料,具有较好的透气性,并且能够对窗口处的局部微环境作出改善,结合银离子的抗菌效果,能够有效促进创面愈合,缩短烧伤治疗时间[7-8]。

在本次研究中,研究组采用了纳米银烧伤敷料,应用于患者的烧伤创口处理中,纳米银颗粒作用下,患者创口处细菌受到明显抑制,微环境的改善更是利用创口恢复。在研究结果中,研究组CRP水平得到明显改善,降低了炎症反应的发生,同时细菌阳性检出率比较发现,相比于治疗前,随着治疗时间的推移,细菌阳性检出率明显降低,并且与参照组比较,阳性率改善效果更加明显。对比两组的创口愈合时间,发现研究组明显比参照组短很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分析两组治疗后患者的毒副作用发生率、高烧发生率,发现研究组明显比对照组少,提示磺胺嘧啶锌软膏联合纳米银敷料治疗烧伤患者,更加安全有效。综合分析研究结果,提示研究组纳米银烧伤敷料的使用效果更加突出。

综上所述,深Ⅱ度烧伤患者治疗过程采用纳米银烧伤敷料创面处理效果明显比磺胺嘧啶银乳膏更好,能够有效降低患者CRP水平和创面分泌物细菌培养阳性率,加速创面愈合时间,具有加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纳米银嘧啶磺胺
紫红獐牙菜对四氧嘧啶性糖尿病小鼠的降糖作用
植物提取物法制备纳米银及其在个人洗护用品中的应用
磺胺嘧啶银混悬液在二度烧伤创面治疗中的应用
纳米银改性正畸粘接剂的研究
rhGM-CSF与纳米银对深Ⅱ度烫伤创面愈合影响的对比研究
N-甲基嘧啶酮类化合物的绿色合成研究
养猪不能滥用磺胺药
纳米银对铕配合物荧光性质的影响
两种磺胺嘧啶锌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和荧光性质
含噻唑环的磺胺母核合成与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