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州地区IL-28B基因型多态性对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预测及复发分析

2018-01-30 10:18章艳娟
当代医学 2018年3期
关键词:丙型肝炎干扰素抗病毒

章艳娟

(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感染科,江西 抚州 344000)

HCV是指人体被感染后,引发肝脏细胞受损,继而诱发肝脏变性及坏死与炎症,最终导致肝硬化,甚至肝癌等[1]。这一方面与患者感染HVC基因病毒有关,另一方面还与宿主基因机体免疫状态与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及基因型等原因相关。患者受到HCV感染后,约20%~30%的受感染者可以自发性的清除病毒,70%~80%会发展为CHC,当然自发性清除有赖于病原体及宿主基因相关因素,宿主基因的免疫反应占有重要地位在自发性清除中,一旦免疫反应无法对HCV彻底清除时,就会导致其发生慢性感染[2]。其慢性炎症感染会诱发肝脏组织出现大量纤维增生,更甚者致使感染者发生肝硬化及肝癌[3]。IL-28B基因对CHC发生及预后复发有着重要的预测功效,可为临床提供其参考价值,现做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从2012年1月~2016年12月间,来本院接受慢性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C,CHC)治疗的200例病患作为研究对象。同时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并批准通过。入选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符合《丙型肝炎预防指南》对CHC诊断标准;②CHC患者感染均有超过6个月,或是病发日期不明;③抗HCV-RNA及HCV阳性;④患者或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感染者有合并HE与HAV及HDV与HBV者;②肝硬化处于失代偿期;③代谢性(或自身免疫件)肝病;④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合并感染者;⑤其长期酗酒或戒酒不足半年者;⑥长期接受免疫抑制剂患者,另外还包括器官移植者。依据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基因分型,将入选患者分为1b型组(100例)与2a型组(100例)。其中1b型组男59例,女41例,年龄15~71岁,平均(45.28±12.76)岁,BMI指数为22~31 kg/m2,平均BMI指数为(22.25±2.65)kg/m2。2a型组男58例,女42例,年龄15~71岁,平均(45.35±12.25)岁,BMI指数为22~31 kg/m2,平均BMI指数(23.13±2.49)kg/m2。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BMI指数等资料方面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两组患者距给予48周普通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PR方案)规范治疗,并进行为期24周的随访。选用提取仪(杭州博日)试剂盒(Promega GoTaq Green Mix from USA)对患者进行DNA提取,操作步骤严格按照说明书执行。同时经本院检验科使用的自动生化仪检测血常规及肝功。用COBAS AmpliPrep/COBAS TaqMan 48定量检测RNA:PCR-荧光法。基因库中IL-28B-rs12979860及IL-28B-rs12980275与IL-28B-rs8099917基因序列引物用软件DNAMan6.0.3.99软件。Life Pro PCR扩增仪(北京鼎国昌盛DG-600C)引物序列:rs8099917下游5’-ACATAAAAAGCCAGCTACCAAACT-3’,上游 5’-CTCCTTTTGTTTTCCTTTCTGTGA-3’,rs12989760下游5’-AGCGCGGAGTGCAATTCA-3’,上游5’-GTCGTGCCTGTCGTGTACTGA-3’;rs12980275下游 5’-TACCCCGGCAAATATTTAGACAC-3’,上游 5’-ACATGAGGTGCTGAGAGAAGTCAA-3’。

1.3 疗效评价 记录患者快速病毒学应答率(RVR)、早期应答率(EVR)、持续病毒学应答率(SVR)、ALT 复常率、HCV-RNA转阴率、不良反应等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的处理用SPSS 19.0软件进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和例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后两组患者HCV-RNA转阴率对比 治疗后12周以及24周和48周1b组患者转阴率均显著低于2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治疗后两组患者HCV-RNA转阴率对比(n)

2.2 治疗后两组患者RVR以及EVR和SVR对比 两组EV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b组RVR为47.00%,低于2a组的67.00%;1b组SVR为59.00%,低于2a组的82.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治疗后两组患者RVR以及EVR和SVR对比(n)

2.3 两组不良反应对比 两组均有不同程度不良反应发生,1b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1.00%,显著高于2a组的2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不良反应对比(n)

2.4 两组患者IL-28B rs12979860、rs8099917和rs12980275三个位点的SNP对比 1b组rs12979860CC占比81.00%,2a组CC占比76.00%;1b组rs8099917TT占比83.00%,2a组TT占比76.00%;1b组rs12980275AA占比77%,2a组AA占比78.0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IL-28B rs12979860、rs8099917和rs12980275三个位点的SNP对比[n(%)]

3 讨论

目前本市CHC患者人数较多,且多数患者承担治疗的经济能力有限,为此选择患者能接受的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案成为我们医疗工作者研究的难点也是重点[4-5]。国产抗病毒干扰素较之其他治疗药物经济实惠,我们希望经CHC患者IL-28B基因多态性与国产抗病毒干扰素治疗后的预后关联,来进一步明确疗效及复发与疗程中的状况[6]。治疗前对疑似患者行IL-28B SNP检测,为患者提供其能接受的治疗方案,并对其提供科学合理的有针对性的治疗意见及预后科学指导,进一步为民着想,扩大治疗的效益,确保患者的治疗有效可行。

本院通过IL-28B基因型多态性对慢性丙型肝炎不同分型患者的疗效预测及复发分析,结果发现,治疗后12周以及24周和48周1b组患者转阴率均显著低于2a组。与李沛元等[7]的报道相一致,表明IL-28B基因多态性与国产抗病毒干扰素对2a组的治疗转阴率更高。IL-28B基因型多态性能较为准确预测国产抗病毒干扰素的治疗效果,这是IL28B基因IFN-γ3编码为干扰素3型,在染色体(19号)上,囊括6个外显子,是IFN-γs家族成员,IL-28B基因的变异是预后病情的影响的重要因素,白介素及干扰素有效刺激基因多态性同HCV感染相关,影响免疫功能进而对CHC病情产生影响[8-9]。其诊断及抗HCV疗效预测为临床制定治疗决策提供有力的依据[10]。此外,两组EV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b组RVR为47.00%,低于2a组的67.00%;1b组SVR为59.00%,低于2a组的82.00%。符合彭瑾瑜等[11]的报道,表明对HCV患者给予IL-28B基因多态性与国产抗病毒干扰素治疗,2a分型的病毒应答率更高。本研究还发现,1b组rs12979860CC占比81.00%,2a组 CC占比 76.00%;1b组 rs8099917TT占比83.00%,2a组TT占比76.00%;1b组rs12980275AA占比77%,2a组AA占比78.0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这表明IL-28B-rs12979860点及PIL-28B-rs12980275点与HCV抗病毒与自发清除有密切相关性,IL-28B rs8099917点与CHC患者干扰素疗效相关。这是IL28B基因作为干扰素能经过通路(Jak-SATA)激活部分抗病毒蛋白[12-13]。IL-28B基因型保护性抗病毒治疗对持续应答获得更加容易。rs12979860点位1b组与2a组CC型占比均显著高于CT型占比;rs8099917点位1b组与2a组TT型占比均显著高于TG型占比;rs12980275点位1b组与2a组AA型占比均显著高于AG型占比。说明IL-28B的基因多态性对普通干扰素抗丙型肝炎病毒治疗应答有重要影响,可以预测抗病毒疗效,为实现个体化治疗提供重要依据。本研究还发现,两组患者均出现以下不良反应,白细胞降低以及血小板降低,部分患者出现贫血和发热症状,且1b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1.00%,显著高于2a组的28.00%。表明2a分型患者经IL-28B基因多态性与国产抗病毒干扰素治疗其不良反应更少。有报道称IL-28B基因检测干扰素治疗CHC疗效显著,这是由于IL-28B基因多态性对肝脏功能具有具体机制的影响,再加之对HCV RNA水平具有抑制复制的作用[14-15]。

综上所述,抚州地区IL-28B基因型多态性对CHC患者的疗效预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其不同分型的转阴率不同,且不同分型治疗后的RVR以及EVR和SVR不同,因此可根据多态性反应中应答率对基因分型进行检测分析。

[1] 高晓娟,余祖江,刘翠萍,等.白细胞介素-28B的基因多态性与干扰素抗丙型肝炎病毒治疗应答的关系[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2,34(9):832-835.

[2] 史萍,蒋龙凤,李军,等.IL-28B基因型与慢性丙型肝炎的关系[J].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2014,41(3):201-204.

[3] 丛瑞,佟小非,刘三都,等.白细胞介素28B(IL-28B)基因多态性与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者自发清除的相关性[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12,33(3):326-329.

[4] 谢俊强,郭小燕,李新华,等.白细胞介素-28B基因多态性与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自然清除的相关性[J].中华传染病杂志,2012,30(9):538-541.

[5] 雷君,王莹,王黎黎,等.IL-28B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肝脏硬度值的相关性[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16,26(6):330-332.

[6] 孙海荣,周冰清,刘丽萍,等.IL-28B基因多态性对老年丙型肝炎抗病毒的治疗应答影响分析[J].当代医学,2017,23(8):93-94.

[7] 李沛元,姚蓝,郭波,等.IL-28B基因多态性-丙型肝炎个体化治疗的新起点[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2,20(2):119-124.

[8] 谢俊强,张晓红,李新华,等.IL-28B基因突变与慢性丙型肝炎治疗应答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2012,26(4):298-300.

[9] 史昌河,宋秀云,魏阳,等.青岛地区宿主IL-28B基因多态性及HCV基因型对慢性丙型肝炎抗病毒疗效的影响[J].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2017,11(1):45-50.

[10]张萧.临床检验中丙型肝炎病毒的常用检测项目及意义[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5):14-15.

[11]彭瑾瑜,陈曦,贺健梅,等.白细胞介素-28B和平衡性核苷转运载体1基因多态性与HIV/HCV合并感染者HCV自发清除的关系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5,36(4):379-382.

[12]颜进.rs12979860和rs8099917基因多态性在HCV治疗中的意义[J].医学信息,2015,28(6):269-270.

[13]毛亦佳,毛小荣,蒋妮,等.白细胞介素28B等细胞因子基因多态性与HCV感染的关系[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5,31(8):1347-1350.

[14]杨红梅,周斌泉,尧敏之.索菲布韦联合普通IFN和利巴韦林治疗1b型丙肝患者的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7,23(15):70-72.

[15]罗旗,伍春霞,李成敏,等.白细胞介素28B基因多态性以及表达水平对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效果的影响研究[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5,40(3):335-339.

猜你喜欢
丙型肝炎干扰素抗病毒
围剿暗行者——丙型肝炎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是关键
抗病毒治疗可有效降低HCC的发生及改善患者预后
抗病毒药今天忘吃了,明天要多吃一片吗?
对抗病毒之歌
α-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
丙型肝炎治疗新药 Simeprevir
雾化吸入γ干扰素对免疫低下肺炎的疗效观察
干扰素α-1b治疗成人麻疹疗效初步观察
慢性丙型肝炎中医治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