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自发性气胸120例临床分析

2018-01-30 10:18吴艳梅
当代医学 2018年3期
关键词:抽气闭式自发性

吴艳梅

(贵州省毕节市第一人民医院,贵州 毕节 5517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当前我国临床医学中一种比较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该疾病具有治疗难度大、并发症发生率高等方面的特点,严重危害患者呼吸系统。对于疾病症状比较严重的患者,很可能会造成自发性气胸。该疾病包含细发性与原发性两种,其中原发性气胸是指没有在常规检查中发现患者存在气胸症状。继发性气胸包含肺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及慢性肺结核等,以上几种继发性疾病在诊断方面的难度也相对较低[1]。然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自发性气胸疾病却很难进行高精度的诊断,在诊断失误的情况下,患者若没有及时接受到有针对性的治疗,很可能会进一步引发其他并发症。另外,许多老年患者由于自身肺功能长期受到损害,心血量与纵膈摆降低,可能会导致心、肺等脏器功能的衰竭,严重情况下,可能会直接危害的患者的生命。本次实验研究选取12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对全部患者的一般资料与病理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4年1月~2017年3月期间本院收治的12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自发性气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本组患者均行胸部X线检查和生化指标检查确诊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自发性气胸,符合中华医学会2007年制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相关诊断标准。纳入标准:成年人;非治疗过程中或者外伤导致的气胸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出血性疾病继发气胸者;心、肾、肝功能异常等患者。120例患者中,年龄52~83岁,平均年龄(67.23±15.64)岁,其中男76例,女44例,患者均为单侧气胸,患侧:左侧58例,右侧62例,其中合并患侧胸腔积液者24例;闭合型气胸63例,交通型气胸23例,张力型气胸34例。

1.2 临床特征

1.2.1 发病诱因 呼吸道感染诱发68例,占总人数的56.67%,屏气用力诱发25例,占总人数的20.83%,情绪剧烈波动诱发12例,占总人数的10.00%,无明显诱因15例,占总人数的12.50%。

1.2.2 临床表现 急性起病42例,占总人数的35.00%,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胸痛突然发作或加重,端坐呼吸、大汗淋漓、烦躁不安等症状急剧,其中气管移位或局限性呼吸音减弱13例,占总人数的30.95%,消失5例占总人数的11.90%,三凹征9例,占总人数的21.43%,合并呼吸性酸中毒5例,占总人数的11.90%,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4例,占总人数的9.52%,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3例,占总人数的7.14%。

慢性发病者78例,占总人数的65.00%,临床表现为逐渐加重的胸闷气短、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患者均伴有紫绀,其中15例,占总人数的19.23%患者出现气管移位或局限性呼吸音减弱,13例出现三凹征,占总人数的16.67%,无典型气胸体征8例,占总人数的10.26%,合并呼吸性酸中毒8例,占总人数的10.26%,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7例,占总人数的8.97%。

1.3 治疗方法 120例患者立即给予吸氧/辅助通气、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紊乱、解痉平喘、抗感染、营养支持等基础治疗,同时给予患者降压、降血糖、调脂等基础疾病治疗。肺压缩面积<20%者,要求绝对卧床休息后肺复张。合并患侧胸腔积液者,行胸膜腔穿刺抽气减压加胸腔闭式引流术:术前采用超声定位胸积液位置,在患者锁骨中线的第2肋间处定位穿刺点,局部消毒后,止血钳夹住穿刺针垂直穿刺至胸膜腔,穿刺时感觉到抵触感表明针头已经进入胸膜腔,采用注射器反复抽气,并观察气体排出时液面的波动情况,至患者的呼吸状况明显好转为止,抽气完成后,将植入管缓慢置入,将体外的导管固定后,常规关闭切口,行使胸腔闭式引流。

1.4 观察指标 疗效判定[3]:有效,治疗48 h后X线胸片/CT检查发现肺复张,引流者水封瓶气泡溢出情况消失,符合拔管要求;无效,治疗48 h后X线胸片/CT检查未发现肺复张,引流者持续治疗5 d后仍有气体排出。统计本组患者治疗后有效率情况。同时,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肺通气功能情况,分别统计患者治疗前和治疗48 h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呼气峰值流速(PEF),分别统计各指标变化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分析所有数据,计数资料以百分数和例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本组患者治疗结果比较 本组患者中无死亡者,治疗有效者117例,有效率为97.50%,治疗无效者3例,无效率为2.50%。24例合并患侧胸腔积液者经行胸膜腔穿刺抽气减压加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后,全部好转离院。

2.2 治疗前后肺通气功能对比 本组患者治疗后FEV1、FVC、PEF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FEV1、FVC、PEF比较(±s)

表1 治疗前后FEV1、FVC、PEF比较(±s)

P值0.011 0.021 0.018项目FEV1(L)FVC(L)PEF(L/min)治疗前(n=120)1.72±0.41 2.09±0.36 4.17±0.57治疗后(n=120)2.79±0.52 3.87±0.54 6.72±0.42 t值15.013 12.117 13.105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自发性气胸属于一种继发性气胸,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导致的病理改变是诱发气胸的主要病因,这类患者肺功能较差,自发性气胸后发生后肺功能障碍严重,心肺功能受损急剧,若不及时救治可导致心肺功能衰竭、多脏器功能衰竭或猝死,病死率极高,需尽快确诊并治疗[4]。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自发性气胸多存在一定但仍诱因,本次研究中患者发病诱因以呼吸道感染(68例,56.67%)和屏气用力诱发(25例,20.83%)为主,此外还发现情绪剧烈波动(12例,10.00%)也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自发性气胸的重要诱因,仅少量患者无明显诱因(15例,12.50%),可知应注意呼吸道感染和屏气用力等常见诱因,作为鉴别并发自发性气胸的部分参考依据。

由于慢性阻塞自闭症患者肺泡毛细管供血能力不足,长期处于肺泡内压力过高的状态下,在肺部组织长期营养不良的情况下,肺气泡耐受压力与弹性降低,可能会造成处发性气胸[5-6]。慢性阻塞性疾病合并自发性气胸的临床症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该疾病主要的发病群体集中在男性;第二,呼吸道感染是该疾病最主要的发病诱因;第三,该疾病最主要的临床症状表现为呼吸困难,部分患者伴随出现胸痛现象,部分老年患者由于长期受到疾病症状的困扰,肺功能严重受损,存在着比较严重的基础病变,患者自身也形成较强的疼痛耐受性,对于疾病症状方面的感知比较迟钝,即使在肺压缩疾病比较轻的情况下,很可能会引发代偿肺功能推动代偿的问题,加重患者当前的肺功能衰退问题,进一步出现疾病反复发作的问题;第四,原发症状与合并症一定程度上会掩盖该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酸碱失衡症状[7-8]。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自发性气胸患者病情进展较快,应立即实施吸氧、抗感染、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等治疗,对于肺压缩面积<20%者,应要求绝对卧床休息后肺复张,同时需注意患者是够存在基础疾病,积极给予患者降压、降血糖、调脂等基础疾病治疗[9]。多数患者可经过保守治疗治愈,做好相关监测工作,及时发现患者病情反复征象。合并患侧胸腔积液者,行胸膜腔穿刺抽气减压加胸腔闭式引流术:术前采用超声定位胸积液位置,在患者锁骨中线的第2肋间处定位穿刺点,局部消毒后,止血钳夹住穿刺针垂直穿刺至胸膜腔,穿刺时感觉到抵触感表明针头已经进入胸膜腔,采用注射器反复抽气,并观察观察气体排出时液面的波动情况,至患者的呼吸状况明显好转为止,抽气完成后,将植入管缓慢置入,将体外的导管固定后,常规关闭切口,行使胸腔闭式引流。但是合并患侧胸腔积液者,肺功能较差,需尽快行胸膜腔穿刺抽气减压加胸腔闭式引流术,术中可采用注射器反复抽气,同时观察气体排出时液面的波动情况,至患者的呼吸状况明显好转为止,随后可行使胸腔闭式引流。胸膜腔穿刺抽气减压加胸腔闭式引流术可迅速纠正气胸局部压力,改善患者肺部通气功能,避免发生严重低氧血症、多脏器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本院积极救治后,无死亡者,治疗有效率为97.50%,且本组患者治疗后FEV1(2.79±0.52)L、FVC(3.87±0.54)L、PEF(6.72±0.42)L/min显著高于治疗前(1.72±0.41)L、(2.09±0.3)L、(4.17±0.57)L/min,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知积极采取保守治疗及胸膜腔穿刺抽气减压加胸腔闭式引流术等可有效纠正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患者预后,临床救治效果较好。

综上所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自发性气胸患者病情危重,变化快,应尽快确诊和正确治疗,尽早缓解病情,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1] 徐伟.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自发性气胸的临床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4,5(35):148-149.

[2] 朴海今,高美花,林爱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急性自发性气胸的临床研究(附35例报告)[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5(13):36-37.

[3] 陈杰,吴小勤,李潮杰.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自发性气胸的临床治疗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6,9(10):12-14.

[4] 蔡加春,张立江.3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自发性气胸患者的临床特点和诊疗方法[J].求医问药,2013,10(7):94-95.

[5] 李常艳.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自发性气胸临床特点及治疗体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2(11):17,22.

[6] 王淑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自发性气胸50例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08,14(23):114.

[7] 史进.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发自发性气胸60例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08,14(18):62.

[8] 陈宫玉.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并发自发性气胸72例临床观察[J].当代医学,2011,17(20):5-7.

[9] 雷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自发性气胸60例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13,19(12):44.

猜你喜欢
抽气闭式自发性
抽气通道性能理论研究
高炉半闭式液压油箱的开发和应用
自发性冠状动脉螺旋夹层1例
液压机闭式控制关键技术研究
一种闭式静压回转工作台新型结构设计
4例自发性肾破裂患者的护理
QTB-HST系列闭式直推启闭机通过新产品鉴定
自发性乙状结肠穿孔7例诊治体会
射水抽气器和射汽抽气器的能源消耗计算与分析
自发性血胸治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