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护理模式在老年慢性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2018-01-30 10:18梅玥静
当代医学 2018年3期
关键词:慢性病实验组疾病

梅玥静

(三峡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湖北省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湖北 宜昌 443003)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节奏的加快,慢性病的发生几率逐年上升,慢性疾病在老年人群中发生率尤为突出。老年慢性病中以心脑血管病、高血压、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以及风湿疾病等较为多见。由于老年人机体多脏器的老化,对于内外界理化及生物因素的耐受性减低,再加之慢性病长期的耗损,病情反复迁延不愈,对老年患者的脏器造成长期器质性的损伤,再加之老年患者药物的长期服用,综合使得老年慢性病患者的生存质量大大降低,对患者及其家属造成极大的精神压力[1]。本次研究详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采集于2015年5月~2016年3月期间来本院就诊并接受治疗的180例老年慢性病患者的综合资料并作整理,患者年龄60~79岁,平均年龄72.4岁。男98例,女82例。随机将患者分配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平均每组90例。本次研究中,根据患者所患疾病进行分类,患有慢性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有92例,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有25例,患有慢性支气炎的患者有12例,患有糖尿病的患者有41例。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对象录入标准 本次研究中所选取的患者其年龄均需在60岁之上,且经本院相关疾病科室明确诊断为慢性疾病,医护人员能够完整录入患者病程信息,患者及其家属需了解本次研究的目的并同意配合研究的开展,并保证能于出院后积极配合医务人员对其病情及预后资料进行调查统计。两组患者在住院期间能够积极配合医务人员的治疗及护理工作[2]。

1.3 方法

1.3.1 护理方法 护理人员对于对照组中的患者完成临床资料的完善,并统一对其进行慢性病防止及护理工作的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同时予以常规护理支持;对于实验组中的患者则采取在对照组护理方法基础上增加具有针对性的个体化的连续护理管理模式[3]。其具体方法为:首先护士组成宣讲小组根据患者结合患者的文化水平为其及家属普及相关于连续护理模式的流程及意义,此外对于患者所患慢性疾病的相关医学知识和日常注意事项也要有足够的补充,增强与患者间的交流沟通,及时了解患者的情绪变化与需求,从而凭借此类信息对护理工作做出适当的调整,缓解患者的心理负担,使其能够正确认识并面对疾病,放松心态,积极配合治疗护理工作[4]。此外,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病情的变化情况对其日常作息,饮食习惯,康复训练以及其他相关注意事项进行嘱托,调动患者及其家属的积极性,逐渐恢复身体机能,改善生活质量;对于护理人员的内部管理工作也要有所增强,使参与研究的护理人员在扩充专业知识储备的同时,也要充分了解和掌握连续护理模式的基础知识,掌握相关的方法,并能够恰当运用于在对患者的护理工作中[5]。

1.3.2 临床指标评定方法 本次研究中医务人员应于一段时间的护理后指导患者配合完成临床数据的采集和录入,主要是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其中主要分为满意,较满意和不满意三种态度,并有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工作的不足之处予以建议。此外还应于患者出院后的一年内对其定期进行随访,并于随访过程中详细询问患者的有无病情的进展,复发等疾病控制情况,调查患者出院后的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6]。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对统计所得的具体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和例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后统计患者病情改善情况,实验组中患者发生疾病复发的有13例,所占比例为14.4%;对照组中患者疾病复发的有43例,所占比例为47.8%。实验组中有6例于出院后预后较差而再次入院进行治疗,所占比例为6.7%;而对照组中则有23例再次入院接受治疗,所占比例为25.6%。实验组患者在慢性疾病的控制情况、慢性病复发情况以及出院后生活质量等方面均要优于对照组中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通过问卷调查可知,实验组中对护理工作满意人数为82例,所占比例为91.1%;对照组中表示满意的患者则有68例,所占比例为75.6%。故实验组中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程度要优于对照组中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2.416,P<0.05),见表1。

表1 对照组与实验组中患者满意度的对比(n)

3 讨论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的加深,老龄人口数量逐年增加,而目前威胁老年人健康,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便是慢行疾病的耗损[7]。而诸多慢性疾病中又以心脑血管病、高血压、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以及风湿疾病等较为多见,且此类慢行疾病往往相互作用,共同且反复损伤着脏器的功能[8]。通俗来讲,连续护理模式是一种通过一定方式方法来维持护理的持续性,使患者无论在院内还是院外均可接受专业,人性化且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支持。由于慢性病多迁延不愈,病程长,故此种护理模式刚好可以针对慢性病的这一特点来为老年患者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9],从生理、心理等多方面多角度为患者提供完善有效的服务,从而使老年患者以乐观健康的心态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及护理工作,指导患者的日常活动,生活作息等方面,并且及时的交流检查也能够使医护人员及时注意到个别容易疏忽大意但危害严重的隐患,并及时做出处理,保证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以及生命质量的改善[10]。

综上所述,灵活运用连续护理模式能够很好的提升护理质量,增强护理效率,从而有效增强老年慢性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提高患者的预后以及生活质量,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1] 张传政,赵列宾,仇晓春,等.我国社区慢性病管理10年文献研究[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14,20(16):24-25.

[2] 李坤,梁会营,李恂,等.沈阳市社区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3,23(11):34-35.

[3] 赵丹.基于精细化管理的老干部保健工作[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15,10(26):254-255.

[4] 封先洪.浅谈老年人合理用药及护理[J].现代医药卫生[J].现代医药卫生,2014,11(12):154-155.

[5] 丁兰,武琳,丁静,等.社区居民家庭小药箱使用状况调查[J].护理学杂志,2013,15(26):316-317.

[6] 王荟苹,王燕,王申.国内外糖尿病护理门诊的研究进展及思考[J].中国护理管理,2013,20(16):16-19.

[7] 廖晓春,廖淑梅.人口老龄化与社区老年护理服务[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4,31(22):41-42.

[8] 施永兴,王光荣,杨芬.上海市老年护理医院服务现状[J].中国全科医学[J],2015,14(10):224-225.

[9] 任丽娟.连续护理模式对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的综合干预效果研究[J].当代医学,2016,22(6):127-128.

[10]刘艳艳,孙学文,曾雅娜.探讨连续护理模式联合健康教育在肾癌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J].当代医学,2017,23(25):155-157.

猜你喜欢
慢性病实验组疾病
肥胖是种慢性病,得治!
进击的疾病
尿碘与甲状腺疾病的相关性
易与猪大肠杆菌病混淆的腹泻类疾病鉴别诊断
健康体检常见慢性病及指标异常流行病学分析
夏季养生之疾病篇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趣味 “课课练”对城镇小学四年级肥胖男生的体重和BMI的影响
团体辅导对中职护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居民慢性病患病率十年增一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