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对骨折患者术后肢体功能恢复的价值

2018-01-30 10:18陈波珍汪春春胡强
当代医学 2018年3期
关键词:耳穴康复骨折

陈波珍,汪春春,胡强

(1.江西省南昌市洪都中医院脊柱关节科,江西 南昌 330008;2.江西省南昌市洪都中医院质控办,江西 南昌 330008;3.江西省南昌市洪都中医院骨伤康复科,江西 南昌 330008)

随着交通运输业、建筑业的发展,造成骨折外伤的患者逐年增多。手术是治疗骨折的理想手术方法。骨折手术创伤大,术后患者需要长期卧床,而且部分手术患者年龄大,基础疾病多,如冠心病、高血压等。这就对术后的护理提出艰巨的挑战[1]。还有学者[2]指出接受手术的老年人血脂偏高,肢体活动能力差,无论采取解剖复位还是内固定,术后康复护理都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单纯的西医护理模式很难取得满意的疗效。中医辩证施护有悠久的历史,如情志护理、耳穴压豆、艾灸、推拿等。因此本文拟收集2014年2月~2016年1月本院接受骨折手术的患者,分析中医护理对骨折患者术后肢体功能恢复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2014年2月~2016年1月本院接受骨折手术的患者,分为:研究组(护理方案为常规护理联合中医护理)和对照组(护理方案为常规护理)。研究组平均年龄、性别分别为(46.3±8.7)岁、男13例,女17例;对照组平均年龄、性别分别为(47.1±9.1)岁、男13例、女17例,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 ①年龄20~70岁;②明确外伤史,通过影像学表现明确诊断为骨折;③循环不稳定、脏器功能不全者;④骨折类型为下肢股骨骨折。

1.3 常规护理

1.3.1 疼痛 除了必要的西药止痛药物口服缓解疼痛以外,可以采取口服创伤宁片、玄胡片等方法,达到活血化瘀,疏通经络,减少疼痛的作用。术后回到病房要妥善保护骨折部位,避免不必要的搬动。加强体位护理,在不影响骨折部位的基础上,尽量给予舒适的部位。采用物理止痛法,应用冷、热疗法可以减轻局部疼痛如采用热水袋、热水浴、局部冷敷等方法。

1.3.2 肿胀 如果发现患者有肿胀现象发生,迅速查明引起肿胀的原因,及时对症处理。如果肢端肿胀伴有血液循环障碍,应检查夹板、石膏等外固定物是否过紧,若固定过紧应及时解除压迫。对严重的肢体肿胀,要警惕骨筋膜室综合征发生,及时通知医生做好相应处理。如果因感染引起的肿胀,除通知医生处理局部伤口,拆线,引流,抗生素湿敷外,应及时应用有效的抗生素。对于血液循环不良的肢体,除对症治疗外,肢体抬高略高于心脏水平,如无禁忌应早期恢复肌肉关节的功能锻炼,促进损伤局部血液循环,减轻或及早消除肢体肿胀。

1.3.3 康复护理 通术后早进食、髋关节功能锻炼、早下床活动、疼痛护理等,减少临床护理工作的疏漏,预防肌肉萎缩、关节僵直等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者应激反应,促进患者快速恢复的目的[3-4]。患者每日护理中知晓康复锻炼时间和护理要求,当完成一项护理任务时,会大大增强医疗信心。

1.4 中医护理

1.4.1 情志护理 护理中护士主动与患者沟通,疗效患者心理内心想法,沟通交流,因人施护的原则。讲解骨折发病过程、术后治疗方法及用药。告知患者良好心理状态对疾病治疗的重要性。与患者交流中,通过笑容、温柔的语调拉近护士和患者的距离,鼓励患者讲心理话,满足患者被重视的心理需求。心神是一切神情的主宰,根据患者情绪,分成喜、怒、哀、乐、悲、惊、恐。对于情绪激动,过分喜悦者,通过悲、恐患者情绪进行抵消;处于易怒状态的患者,通过喜悦进行抑制;有哀伤情绪的患者,以喜悦来克制悲伤;恐惧、紧张的患者,用乐的情绪来进行克制。

1.4.3 饮食护理 饮食首先要节制,选择软、烂、清淡营养。饮食调养可促进疾病的康复。饮食首先要节制,选择软、烂、清淡营养。避免煎炒炸等烹调方式。肝郁气滞者可用萝卜、柑橘、柠檬等。对于肠道产气的食物如土豆、红薯、南瓜之类不宜食用。肝郁气滞者可用萝卜、柑橘、柠檬等。对于肠道产气的食物如土豆、红薯、南瓜之类不宜食用。

1.4.4 耳穴压豆 主穴:肾、肾俞、输尿管、膀胱;配穴:交感、肾上腺、神门、三焦、内分泌,根据病情再配以心、肝、脾、肺穴。以王不留行籽用粘贴于耳穴上,告知患者对穴位进行按压,以患者感到胀痛感为度,按压时间60 s,每天2次。

1.4.5 艾灸护理 主穴:肺俞、风门、足三里;配穴:中脘、脾俞、膻中。采用艾条温和灸法,每穴灸10 min,1天治疗1次。1.4.6 推拿护理 ①推拿:掐四缝,揉足三里、膈俞、中脘、板门等。②按摩:护士告知患者平躺,用右手手指指腹按摩患者腹部,顺时针方向,以促进胃肠道运动。③捏脊:护士告知患者俯卧位,以脊背正中线,从尾骨部开始捏脊至第七颈椎。

1.4.7 强筋健骨护理 对于骨断筋伤、血虚气滞型患者,初期(15 d以内):活血化瘀、行气消肿,内服创伤宁每天3次每次4片;中期(16~80 d):接骨续筋,舒筋活络。内服接骨丸每天3次、每次6 g,外敷接骨膏;后期(81天以后)补肝肾、强筋骨、续骨损。肾阴虚者服六味地黄丸每天3次,每次6 g;肾阳虚者服金匮肾气丸每天3次,每次6 g。外敷活血膏。抗骨质疏松胶囊每天3次,每次4粒。对于血瘀气滞型患者,初期(15 d以内):内服股骨颈1号方,每天1剂,连服15 d。股骨颈1号方方剂组成:当归12 g、丹参15 g、赤勺12 g、生地12 g、红花12 g、陈皮9 g、党参10 g、黄氏10 g、甘草6 g、生首乌12 g、醋玄胡12 g;中期(16~80 d):接骨续筋,舒筋活络。内服接骨丸每天3次、每次6 g,外敷接骨膏;后期:(81 d以后)补肝肾、强筋骨、续骨损。肾阴虚者服六味地黄丸每天3次,每次6 g;肾阳虚者服金匮肾气丸每天3次,每次6 g。外敷活血膏。抗骨质疏松胶囊每天3次,每次4粒。

1.4.8 对症施护 ①下肢深静脉血栓高危倾向的患者,术后次日服预防深静脉血栓一号方,每天1剂,连续15 d。预防深静脉血栓1号方方剂:黄芪60 g、党参30 g、归尾15 g、丹参30 g、赤芍10 g、川芎10 g、桃仁6 g、红花6 g、水蛭6 g、地龙12 g、甘草3 g。也可术后次日服用利伐沙班,每天1片,连服45 d。②口服创伤宁片、玄胡片止痛消肿。③“润肠帖”神阙穴贴服,为患者顺时针按摩肚子,以达到排便的效果。

1.5 观察指标 ①研究组和对照组护理前后生活能力评分、运动功能评分。②研究组和对照组首次下床时间、首次步态训练时间、首次负重时间。

1.5.1 生活能力评分 采取ADL评分量表,分值0~100分,每一项目分为四个水平,分值越高生活能力越好。

1.5.2 运动功能评分 采取Fugl Meyer评分量表,总积分100分,分值越高,功能越好。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前后生活能力评分、运动功能评分 两组护理前生活能力评分、运动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护理后生活能力评分、运动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前后生活能力评分、运动功能评分(±s)

表1 两组护理前后生活能力评分、运动功能评分(±s)

组别研究组对照组t值P值生活能力评分护理前43.6±5.7 44.1±6.3 0.16>0.05护理后86.5±7.5 73.6±8.8 6.98<0.05运动功能评分(mg/L)护理前44.9±6.7 46.1±7.5 0.25>0.05护理后85.7±5.8 76.3±7.5 5.87<0.05

2.2 两组首次下床时间、首次步态训练时间、首次负重时间比较 两组首次下床时间、首次步态训练时间、首次负重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首次下床时间、首次步态训练时间、首次负重时间比较(±s)

表2 两组首次下床时间、首次步态训练时间、首次负重时间比较(±s)

组别研究组对照组t值P值首次下床时间(d)13.6±5.4 22.7±5.8 6.59<0.05首次步态训练时间(d)16.3±6.4 19.4±7.4 6.84<0.05首次负重时间(d)21.2±5.8 25.6±4.7 5.21<0.05

3 讨论

“伤筋动骨一百天”,可以看出骨折后患者需要卧床休息,康复时间缓慢。部分患者在术后长期的康复过程中由于疼痛、生活能力下降,造成意志消沉,暴躁易怒,不配合护理治疗,这对临床护理工作造成了很大的难度[4]。为了更好的服务病患,促进患者康复,减少患者卧床期间的并发症,本次研究中我们对研究组采取中医特色护理,通过护理得到患者及家属的认可,并获得不错的效果。

3.1 情志护理 “忧思伤脾”、“怒则伤肝",《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悲伤肺,恐伤肾”[2]。合理的情志护理可以减轻患者心理负担,安心接受护理和治疗。从而调动患者其主观能动性,最大程度配合中医治疗。还有学者指出想要取得良好的护理效果,不仅要求护理人员有良好的职业技能,也需要病人保持乐观的心态,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最大程度的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5]。

3.2 饮食护理 骨折术后患者消化功能减退,病位在脾胃,通过饮食调养可促进疾病的康复,提高机体抵抗力。也有研究认为通过饮食护理,改善患者脏腑功能以及增强机体抗病能力[6]。

3.3 耳穴压豆 耳穴压豆是中医特色护理之一,通过耳穴压豆能促进骨折部位水肿消除,减少疼痛。还有学者指出耳穴压豆可通过刺激相应耳穴,调节肝、脾、胃功能,促进胃肠消化[7]。

3.4 艾灸和推拿 通过艾灸和推拿人体特定穴位可以刺激体表穴位,激发经气的活动,增强患者的免疫功能。此外推拿还能调节肝、脾、胃功能,促进胃肠消化。

3.5 强筋健骨 术后通过阶段性给予患者外敷骨膏、口服抗骨质疏松胶囊、接骨丸,起到补肝肾、强筋骨、续骨损的疗效[8]。

3.6 对症施护 骨折术后患者卧床时间长,容易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因此护士在护理中给予患者预防性服用深静脉血栓一号方。同时为了缓解患者术后的剧烈疼痛感,可以通过贴敷疗法、塌渍疗法以及针刺疗法,活血化瘀,疏通经络。对于便秘患者,通过给予“润肠帖”、神阙穴贴服,促进肠道蠕动,建立正常排便反射[9-10]。

在研究结束时,本文发现两组护理后生活能力评分、运动功能评分比较有差异,同时两组首次下床时间、首次步态训练时间、首次负重时间比较有差异。因此本文认为通过有效的中医护理可以减少骨折术后患者卧床时间,促进患者早日下床行走,进行康复锻炼从而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

[1] 祝天经.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的疗效评定及功能评定[J].现代康复,2013,5(3):11-13.

[2] 顾立强.股骨近端骨折的分类与功能评价[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4,6(5):558-563.

[3] 陈睿,许燕杏,林巧如.康复训练程序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6,22(4):30-31.

[4] 方汉萍,杜杏利,郭风劲.全骸关节置换术后不同时间开始康复训练的效果研究[J].中国护理杂志,2013,41(l):16-18.

[5] 陈梅,陈晓文.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出院后家庭访视与康复指导[J].中华护理杂志,2013,38(9):683-685.

[6] 王安庆,唐涛,刘克敏.老年髓部骨折治疗及康复112例随访[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5,11(1):64-65.

[7] 唐佩福.骨质疏松症与老年骸部骨折.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12,5(4):248-252.

[8] 潘敏.探讨椎骨骨折32例手术后护理[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4,2(28):14-15.

[9] 周之人.早期针灸加康复治疗急性缺血中风患者肢体功能的临床研究[J].当代医学,2013,19(11):144-145.

[10]邓敏玲.康复护理对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效果研究[J].当代医学,2012,18(8):134-135.

猜你喜欢
耳穴康复骨折
不可忽视的“一点点”骨折
艾灸与耳穴治疗假性近视
老年失眠多苦闷,耳穴压豆来帮忙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同时伴有Tillaux-Chaput和Volkmann骨折的成人踝关节骨折的治疗
切开复位内固定与有限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治疗胫骨Pilon骨折的对比观察
一例犬骨盆骨骨折病的诊治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治疗脑卒中35例
耳穴贴压配合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