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采取软通道、硬通道微创手术治疗临床疗效对比

2018-01-30 09:09袁林文
当代医学 2018年4期
关键词:颅脑血肿微创

袁林文

(江西省萍乡市上栗县人民医院,江西 萍乡 337009)

高血压为临床中常见慢性疾病之一,为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独立危险因素,高血压性脑出血为临床中常见急危重症,为血压升高引起脑血管破裂出血性疾病,具有高致残、致死率[1]。随着颅脑微创手术在临床中逐步开展,钻孔留置引流管在高血压颅脑出血患者中治疗获得显著疗效,具有创伤小、引流效果显著、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目前,临床中包括软通道和硬通道两种方法,为探究两者在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中治疗效果差异,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5年3月~2017年2月本院收治行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65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引流管种类不同分为软通道组(31例)和硬通道组(34例)。纳入标准:患者均有明确高血压病史,在无外伤情况下突发脑出血相关症状,经颅脑CT检查明确诊断为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均有微创手术软通道或硬通道治疗指征;患者及家属均在医师告知下自愿选择手术方式,并自愿配合完成本次治疗和研究。排除标准:外伤性脑出血、动脉瘤脑出血;既往有脑卒中病史;合并有凝血障碍等不能行微创手术治疗。软通道组中男16例,女15例;年龄48~82岁,平均(63.5±6.2)岁;发病到治疗时间1.5~33 h,平均(16.3±4.6)h;出血量(34.1±4.8)ml;出血部位:内囊17例,桥脑7例,脑叶5例,小脑2例。硬通道组中男21例,女13例;年龄44~85岁,平均(63.2±6.8)岁;发病到治疗时间1.1~36 h,平均(16.5±4.4)h;出血量(34.5±4.4)ml;出血部位:内囊20例,桥脑6例,脑叶5例,小脑3例。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卧床休息、吸氧、监测生命体征,维持患者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稳定,控制患者颅内压、血压水平,同时给予营养神经、抑酸护胃等对症治疗。发病后6~70 h内,完善颅脑CT检查,明确患者出血部位、出血量,拟定穿刺部位和穿刺走行。软通道组:局部麻醉、消毒、铺巾,在拟穿刺部位作小切口,用钻孔器进行颅骨钻孔,将硬脑膜作“十”字切口,将硅胶管穿刺到血肿中心位置,用注射器抽吸见陈旧性血液,固定硅胶管,继续用注射器抽吸,首次抽吸25%~50%为宜,抽吸后将尿激酶混合生理盐水在局部注入,夹闭引流管2 h后再引流。硬通道组:局部麻醉、消毒、铺巾,在拟穿刺部位作小切口,用钻孔器进行颅骨钻孔,取一次性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穿刺到脑血肿中心位置,更换针芯,抽吸血肿,插入血肿粉碎器,反复对血肿进行冲洗,当冲洗液颜色变淡后,将尿激酶混合生理盐水在局部注入,夹闭引流管待血肿软化后再次引流。两组患者术后定期复查颅脑CT,根据血肿清除情况调节引流管维持,当血肿清除达到95%以上后拔除引流管。

1.3 观察指标 ①疗效评价:根据患者治疗7 d血肿清除情况及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情况评定。神经功能缺损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定,在15个评估量表中选取3个有意义量表,并增加瞳孔反射、感觉机能、足底反射项目。显效:血肿清除95%以上,NIHSS评分改善85%以上;有效:血肿清除75%以上,NIHSS评分改善65%以上;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2]。②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颅内感染、再发出血、周围组织损伤、脑脊液漏等相关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均用SPSS 24.0统计软件处理,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软通道组与硬通道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n)Table 1 Comparison of efficacy between the two groups(n)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比较 软通道组患者周围组织损伤发生率低于硬通道组(P<0.05);余颅内感染、再发出血及脑脊液漏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比较(n)Table 2 Comparison of complications in two groups of patients(n)

3 讨论

高血压性脑出血为临床中常见病、多发病,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人口老龄化,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对人们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3]。既往研究认为,高血压性脑出血为脑实质出血,应采取保守治疗,包括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预防脑疝等严重并发症[4]。但随着临床研究深入,发现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除出血对颅脑组织造成直接损伤外,其血肿在颅内继发性引起炎症反应、水肿可对颅脑组织和神经功能造成持续性损伤,影响患者预后[5-6]。传统开颅手术为清除颅内血肿直接方法,但其手术创伤大、手术并发症多、手术费用高,难以获得较为显著临床疗效,同时显著增加患者治疗经济负担。

微创介入手术为近年临床中应用于颅脑血肿常用手术方式,通过钻孔放置引流管引流出血肿,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相对保守治疗可快速清除血肿,相对开颅手术可显著降低手术创伤[7]。软通道和硬通道为目前临床中常用两种微创手术,两者具有不同治疗优缺点。本研究通过比较软通道和硬通道在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中治疗效果,得出两者均能获得显著临床疗效。软通道和硬通道材质和装置不同,均能获得显著引流效果和治疗效果。研究指出,硬通道密封性较强,在吸引血肿时不会塌陷,相对软通道具有较强引流效果,但其穿刺不如软通道灵活,对周围组织可造成一定损伤[8-9]。另有学者在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中分别采用软通道和硬通道引流治疗,对比其优缺点,发现硬通道便于穿刺和冲洗,但其相对软通道可增加对患者正常颅脑组织损伤[10-11]。本次研究对两种治疗方法可能产生并发症进行对比分析,得出软通道治疗患者可降低对周围组织损伤程度。

综上所述,软通道和硬通道微创手术在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中均有显著临床治疗效果,两者治疗各有优缺点,临床中可根据患者血肿部位、穿刺难度等选择适宜通道治疗,以获得更为显著临床疗效。

[1] 杨立丰,万晓书,李海渊,等.硬通道与软通道微创术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10):64-65.

[2] 贾俊峰.幕上高血压出血患者应用软、硬通道治疗的效果差异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19):81-82.

[3] 龚红英.立体定向软通道治疗老年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优势[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17,12(1):76-77.

[4] 罗杰,黄明火,魏小川,等.软-硬通道结合技术穿刺介入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7,16(1):68-71.

[5] McCourt R,Gould B,Gioia L,et al.Cerebral perfusion and blood pressure do not affect perihematoma edema growth in acut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J].Stroke:A Journal of Cerebral Circulation,2014,45(5):1292-1298.

[6] 高剑峰,刘俊晓,姚庆和,等.软通道微创治疗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感染及炎性指标的控制效果观察[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7,27(6):1275-1278.

[7] 岑茂良,蒋礼源,陈光,等.改良立体定向软通道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壳核脑出血的疗效观察[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7,34(2):257-261.

[8] 赵国文.软通道微创术对HICH总有效率及QOL评分作用分析[J].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2016,43(5):403-406.

[9] 凡奇.高血压脑出血微创硬通道引流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18):89-90.

[10]熊建平,李炯,陈玄斌,等.定向软通道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10):15-17.

[11]伍章华.硬通道穿刺术与显微小骨窗治疗中等量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比较[J].当代医学,2015,21(2):93-94.

猜你喜欢
颅脑血肿微创
头皮血肿不妨贴敷治
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血肿复发的相关因素研究
贲门失弛缓症的微创治疗进展
老年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联合内外减压术治疗的效果观察
脑室内颅内压监测在老年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问题2:老年患者中硬膜外血肿的手术指征?
高速涡轮机、微创拔牙刀在阻生智齿拔除术中的应用观察
Current pre-hospital traumatic brain injury management in China
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的预防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