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提问的高效性

2018-01-30 21:53彭小瑜��
考试周刊 2017年63期
关键词:问题引导物理教学

彭小瑜��

摘要:课堂上教师主要通过提问来引导学生思考。教师所提问题的性质和要求的不同,对学生思维的激励作用也是不同的。以物理学科为例,将教师的问题分成四种类型,同时指出了提问中应注意的六个关键点,并將这些与如何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相结合进行了阐释,使提问真正高效的服务教学。

关键词:物理教学;问题引导;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教师的提问可以直接激励学生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于是高效的提问就成为了优质教学中必不可少的要素,同时也是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一个重要手段。教师所提问题的性质和要求的不同,对学生思维的激励作用也是不同的。和大多数学科一样,物理课堂上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大致可分为以下四类:

一、 判别性问题

这类问题的典型形式是“对不对?”“是不是?”“可不可以?”要求学生对是非做出判断。如一位物理老师问学生:“加速度是不是矢量?”“牛顿第一定律是不是牛顿第二定律的特例?”这类问题,在思维方面的要求很低,学生常无需多少力气就可随口回答,甚至随便一猜正确率也可达到百分之五十。这样的提问不要说激励发散思维,就是对一般思维,激励作用也是不大的。若再带上暗示性语气,则完全没有激励作用。在教学开展的过程中如果实在无法避免这种判别性问题,则至少应该在此后加一个说理性问题(见下第三类)才显得完善,才会使问题更有价值。

二、 叙述性问题

这类问题的典型形式是“是什么?”“怎么样?”要求学生根据提问作出正确完整的叙述。多用于课前学生预习之后的提问,如:教师通过要求学生预习,上课时问道:“什么是机械能守恒定律?”当然这样的提问也可以在一堂课结束前回顾总结的时候提出来。这种叙述,基本是教学内容的再现,学生往往通过记忆和背诵就可以达到要求,在思维方面的要求不高,更不易激励发散思维。不过用得恰当时也可激发学生的观察能力。如通过观察物理演示实验,问:“你有什么发现?”

三、 说理性问题

这类问题的典型形式是“为什么?”要求学生理解道理,说出“所以然”。如问学生:“洛伦兹力为什么不做功?”“为什么研究地球自转时不能看作质点,研究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它又可以看成质点?”这些问题对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中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的培养有重要的作用。通过这类问题,学生可进一步理解物质、运动、相互作用、能量等物理观念。也可领会理想模型、科学推理、质疑创新等物理科学思维。说理性问题对学生的思维要求比较高,学生必须通过积极的思维活动才能圆满的回答问题。但是,在多数情况下,这种提问所激发的是集中思维,对发散思维的激励作用不大。说理性问题要善用,很多时候教师用现象+为什么构成一个简单的问题,这样对学生的思维是得不到好的训练的。

四、 发散性问题

这类问题的典型形式是“对这个问题的解决,你还想到了哪些可能性?”“除此之外,你还有什么不同的想法?”老师提出这类问题所要求的答案,不是唯一的答案,而是要学生产生尽可能多、尽可能新、尽可能是创造性的想法。如,当教师提问学生:“要测一个准确弹簧秤内弹簧的劲度系数,请说出至少需要的器材?并阐述实验操作步骤。”这样的问题其实是培养学生物理核心素养中的实验探究素养,这也是一种典型的发散性问题。

这类问题所激发的正是发散思维。在这种问题的推动下,学生必然会开展多角度、多方向的思维活动,以获得各式各样的答案。因此,这种问题对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具有更直接、更现实的意义。针对发散性问题,教师往往可以要求学生小组讨论,从而让学生领会物理核心素养的“实验探究”中的问题、证据、解释、交流等方面的能力,同时加深对核心素养的“科学态度与责任”中科学本质的理解。

除此,教师在设计提问的过程中,还应注意以下几个关键点:

(一) 语言简洁,问题明确

提问时,应注意避免冗长,因为这不同于板书,可以长时间展现给学生,口头提问只是靠学生的记忆进行思考,所以不要加一些言不及义的废话、不着边际的空话和不必要的重复进去。同时,物理是一门非常严密的学科,提问时还要注重科学性。对于一些重要的条件,说的时候也可用重音加以突出。但注意不要变成“暗示性问题”。另外,问题要明确,让学生清楚你问的是什么,不要问得太空泛,问题不要太大。

(二) 注重所提问题的价值

课堂时间是很宝贵的,老师所提出的问题一定要有含金量。现在提倡探究性学习,很多教师就会通过提问题来诱发学生一步一步得出结论。但很多时候由于盲目追求探究性学习,常常会变成是为了提问而提问,听起来课堂上仿佛充斥了大量问题,但很多都是类似判别式问题或指向不明确的问题。这样不仅无法激发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反而会使学生感到反感。

(三) 切勿以问代罚

课堂上,常会碰到学生上课不认真或者打瞌睡的现象。有的教师就喜欢故意叫这样的学生起来回答问题。本意是提醒他,但大多时候都会适得其反。有学生没有跟上自然应该提醒,但是这样让他起来回答问题,学生肯定答不正确,打

瞌睡的甚至会不知道你在问什么,这样笼罩在同学异样的眼光里,甚至会由于胡乱说了一个荒谬的答案而遭到全班同学长期的嘲笑。多数情况下这些学生都会恼羞成怒,更加反感、排斥学习。这样造成的后果,远比漏听一会儿课严重得多。

(四) 富有启发性,制造活跃氛围

教学过程不光是教师与学生知识的交流,还有情感的交流,通过语言可以把你的情感传达给学生。提问时语言应当耐人寻味,发人深思,达到富有启发性的艺术效果。课堂上,不怕学生说不对,就怕学生不说。为了激发学生的实践意识和创新精神,教师应多用鼓励的语言去启发学生,如:“这类型的题我还没有讲,看谁会做?”“谁敢试一下?”“谁能试一试,第一个告诉我?”“我相信你们能自己想出来。”“看谁想出的解法最多。”等等。这样的语言刺激下,很多学生就会跃跃欲试,课堂一下就活跃了起来。

(五) 连环问,为思考搭台阶

物理核心素养包含物理观念和科学思维,但这些直接灌输给学生会让他们难以领会。这时就需要为学生的理解层层铺垫,所设置的问题必须是步步递进的关系。此时也就是多种类型的提问配合使用的时候。首发问题常以判别性开始,以发散性结束,将学生的思维变得活跃,将问题引导逐步加深。如:教师问:“一则新闻说,某国发射了一颗周期为80分钟的卫星,你觉得这新闻是真实的吗?”学生作答后追问:“为什么?”,接着又问:“卫星周期应该满足什么范围?”最后还可以发问:“你觉得解决卫星问题的核心方程有哪些?”

(六) 巧用暗示性问题出奇效

任何事物都有利弊两面性。暗示性问题如果随意用,无法促成学生思考。可是,暗示性问题与易错知识点相遇时,若老师故意暗示,诱发学生出错,给学生留下争辩的余地,再由学生经过思考提出问题,开展辩论,最后教师再出来一一指出正确结果。这样的反转反而可以加深学生印象。

如:在恒定电流的学习中,先来一个叙述性问题:“目前大家学过的矢量有哪些?”学生立即可以回答:“力、位移等。”“它们的共同点是什么?”学生答:“有方向。”“电流在电路中的方向是怎样的?”学生答:“从电源正极出来流到负极。”“所以电流是?”学生理所当然的回答:“矢量。”这样问题诱发性使学生出错后,再与他们分析为什么电流是标量。利用这样的形式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并解决问题,可以使学生对易混易错点理解透彻,记忆深刻。

总之,问题就是办法,教师授课离不开提问环节,提问能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并朝目标奔跑。教师提问不光要注意把握好时机,方式也要灵活多变。只有不断总结、融会贯通,才可以将提问这一艺术发展到极致。当教师用精挑细选的问题引导学生,使得他们愿说、敢说、能说、会说之后,将大大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带给学生更多的收获。

参考文献:

[1]王敏勤.王敏勤与和谐教育.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3.

[2]董英华.培养学生探索能力的几种方法.物理教学探讨,1992.4.

作者简介:

彭小瑜,重庆市实验中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问题引导物理教学
对中职机械基础课程设计教学改革的探讨
高中政治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合作的教学方法
关于“比较法”教学
新课改下高中物理教学中解题能力的培养
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的教学设计
“问题链”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浅析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浅谈如何让学生“乐学”“会学”初中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