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

2018-01-30 11:55苗贤风��
考试周刊 2017年63期
关键词:小学品德与社会培养策略创新能力

苗贤风��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推广,素质教育在我国教学领域实现了巨大成果。其中,如何进行小学阶段的创新能力培养成为大部分学校的重点关注内容,由于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和创新意识培养密切相关,因此促成了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新局面。本文针对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出具体策略,旨在实现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品德与社会;创新能力;培养策略

创新的存在能够帮助国家不断发展,促使我国经济水平不断上升,同时研发科学技术产品,实现现代化进程,而小学生作为国家前进的未来力量,对社会发展与民族进步都具备关键作用,素质教学的实施令品德与社会课堂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最佳平台,因此要制定详细合理的教学目标,不断增强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一、 转换教学思想

传统教学理念虽然在长期实践中取得了不错的成果,但已经不再适应新时期下的教学目标。只是将教材中体现的内容原封不动地传授给学生,而忽视了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与心理状态引导,长此以往将会对学生的学习状态产生不良影响。因此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在传授课本理论的同时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教学中,品德与社会教师要发挥出引导作用,成为学生学习的指路人与鼓励者,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课堂中借助小学生能够接受的方式传达教学目标,协调小学生对知识的好奇与厌倦心理并存的状态,积极投入到知识的改革创新中去,在教学思想中摆脱控制观念,围绕学生展开教学,创造自主学习的环境,让学生在主动性学习中开发想象力,为创新意识奠定基础。

二、 发掘教学模式

小学生的向师性较强,在品德与社会的课堂中发掘新型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同时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中逐渐形成创新思想,增强创新能力,教师在上课时不能再受传统教学形式的束缚,要勇于改变现状,为学生的成长打开畅通的渠道,提供最有利的平台,借助多媒体形势下的教学手段来辅助教学,让学生成为课堂的核心,避免将课堂变成枯燥无味的授课场所,没有人性化的教学语言,比如在讲授校园美景时,为了让学生感同身受,可以通过多媒体视频或图片来展现学校从建立到发展至今的状况,让学生观察其中的特点且发表对学校的感恩宣言,小学生的思维模式较为简单,图片与文字的结合能够吸引其注意力,主动凝聚意识来思考问题,从而有利于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

三、 设立情境教学

情境教学的模式可以较快地把学生引入到课堂气氛中,同时能够结合课本上的知识点为学生提供创新的平台,在一个自由自在的氛围中释放学生最原始的天性,符合小学阶段的身心成长规律,由于在教学情境中的教学目标通常要以实践操作来完成,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在课堂内扮演不同的角色,把社会万象搬到教室中去,让学生明白只有通过双手劳动才能改变现状,创造更为美好的未来。在情境教学中,品德与社会教育可以由学生扮演街道清洁工与英勇的警察等形式来完成,体会不同岗位的艰辛与汗水,尊重任何人的劳动成果,在课堂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继而在相互沟通交流中促使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

四、 组织实践活动

品德与社会课的学习不能只局限于教室内部,要通过在社会上的实践演练才能真正提升自身内涵。教师要时刻关注社会政策动向,及时为学生提供最新的文件要点,同时把社会近期的热点事件加以简单化为学生呈现,实践活动也要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像一些模型展览、革命遗址观光等活动要组织学生积极参加,从中学习不断前进的精神。另外,小学生科技创新大赛也是提高创新能力的重要部分。品德与社会课上教师要宣传科技大赛的益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此类型的活动上展现出小学生的多方面发展。在活动进行完毕后,教师还要组织学生交流经验,探讨参加活动后的感受,在学生与学生之间分享成果,可以分小组来进行竞争,由其他小组成员来投票选出最佳创新小能手并颁发奖品。

五、 提升教师能力

小学阶段的学生大都活泼好动,求知欲与好奇心都很强,对教师的依赖与崇拜程度很高,因此必须要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这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必不可少的环节。教师与学生应该建立一种平等和谐的关系,主要与学生进行信息互换,了解学生的想法并给予建议,以伙伴的姿态融入学生的生活,不仅在学习上帮助学生更好地构建思维框架,也要在生活中协助小学生不断独立,养成自己健康的生活习惯,让学生从被动获取知识的状态改变成主动吸收文化内涵的形式。所以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而要想塑造这样一种课堂氛围,品德与社会教师应该具备专业的知识技能,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习惯,接受过专科以上的大学教育并持有相应阶段的教师资格证,以此来证明自身技能能够符合学生的知识需求。另外,教师最好还接受过品德与社会教学的专业训练,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对课程的主旨有所了解并作出教学大纲,及时主动地与学生交流,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有一个清晰明了的解答,避免含糊蒙混过关,不然对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培养也有负面作用。

除此之外,教师自身的创新意识也带动着学生思维的转变。在教学中,教师要敢于打破固有的方式,以学生最能接受的语言来引导学生认识新事物,让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实在有困难再寻求教师帮助。教师在协助时要起到指导作用,引领学生向正确方向走,而不是直接给出具体做法。只有这样,教师与学生才能共同提高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六、 结语

总之,在小学阶段的品德与社会教学中不仅要从教学模式上引导学生构建创新思维,还要从教师的角度出发,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打破以往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处于主动地位,并且根据创新目标来组织教学形式,让学生真正把创新意识落实到实践中,从而在日后的社会生活中逐渐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顾卫红.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D].遼宁师范大学,2015.

[2]王德明.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J].学周刊,2014,(35):99.

[3]李彩英.小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策略[J].教育观察(下半月),2017,(03):46-47.

[4]王晨.小学品德课活动教学有效性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4.

作者简介:

苗贤风,山西省临汾市临钢小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小学品德与社会培养策略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有效教学方法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浅析如何提升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