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学生学史能力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2018-01-30 12:10孙影��
考试周刊 2017年63期
关键词:优化课堂学习能力初中历史

孙影��

摘要:素质教育下初中文化学科的课程设置都是为了提升学生学习的综合能力,为学生身心健康、德智体全面发展奠基的。现在教育界提出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理念,在以生为本、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和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和能动性的前提下,我们需要重视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本文就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设法提高学生历史学习能力,而达成学生的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养成的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初中历史;优化课堂;课堂教学;学习能力;核心素养

历史学科是一门集知识性、人文性和思想性共存的学科,我们的历史学习,要让学生生成引史为鉴、要见微知著,要为己所用的意识,要不断的在学习中丰厚道德情操和人文素质,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形成认识世界、分析世界的能力,在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中促进学生全面且综合的发展和提升。

一、 核心素养和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2014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这是我们素质教育进一步推进的纲领性文件,该文件明确提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的概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通过学科的学习,使得学生具备个人成长、終身发展和在社会发展中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其具体表现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是学生综合的、全面的能力表现,也应该是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具备生活和发展的共同素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要求与我们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而施教的要求是不谋而合的。我们传统教育教学重视“双基”,即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而素质教育提出了课堂教学中要落实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教育教学的三维目标;而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则更突出的育人层面的教育,即是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的教育。

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在不同的学科侧重是不同的,是与学科特点相吻合的。我们历史学科的学生核心素养体现在历史学习对学生的个人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层面上。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由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理解、历史解释、历史价值观等五个方面组成,可以理解为,我们在指导学生历史学习中,要培养他们关注历史事件或历史发展的时代背景,能够将历史人物的言行放在具体的时代背景中去认识;看待历史事件时要能辩证看待,从其局限性和当时的进步性,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层面探讨,从而对史事的叙述提升为理解其意义的理性认识和情感取向,形成科学的唯物的又公正的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与能力,最终在历史人物、事件和发展中获得价值观与现实生活的指导意义和价值。

二、 优化课堂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改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课程改革推进着课堂改革,我们现在都推进了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方式,以期培养学生能学会学和善学能力,获得知识、能力和素养。而核心素养要求我们为了学生综合能力和全面发展而施教。那么,我们如何通过提高学生历史学习能力达成这一素养的培养呢?

1. 学会阅读历史教材,提高历史学习能力

我们的教材是历史最精华的浓缩,而且高度结合着初中生的阅读和自主学习能力。而历史学习需要学生自己的感知、体会、理解,从而形成分析和鉴赏评价能力。因此,我们在历史学科的教学中,要培养和指导学生有效的阅读教材,获得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如在《百家争鸣》这一内容的教学中,我们可设计表格,让学生在教材的阅读中提取历史信息,将道家、儒家、墨家、兵家等主要思想概括分析出来,再引导和组织学生阅读,结合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状况去探讨:为什么出现“百家”?他们的思想观点,他们是从什么层面发出的?对我们现代生活的影响和意义又是怎样的?这样,我们通过对学生历史材料的阅读分析能力的培养,提高他们有效分析历史人物、现象的能力,促成他们由表及里的发现本质能力的提升,如此,学生就能形成一定的从历史时空角度去认知历史现象,能对一定时期出现的思想有理解和解释的能力。并结合当下,获得历史的教义,引导他们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形成正确的生活观和价值观。从而以史为鉴,古为今用,不断开阔自己的视野,丰厚自己的思想,获得个性身心健康的发展。

2. 训练思维提升能力,获得历史核心素养

任何一门学科的学习都需要学生学会自主掌握一定的知识,获得一定的认识与运用能力。我们初中历史学习需要提高学生阅读历史材料,对历史现象进行规律性的认识,形成一个辩证的思维意识。因此,培养学生历史的阅读分析能力后还要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问题引领,开展合作讨论;通过引领学生深挖历史教材,在一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认识和理解中,补充一些历史知识或材料,引领学生多元阅读,多元解读,从而在心灵上与历史形成情感共鸣,不断激浊扬清、去伪存真地汲取传统历史文化的精华,形成历史认知思维。如在《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的学习中,我们将其与前一课进行对比,将唐玄宗前后变化进行对比,补充唐代节度使的设置等历史材料,让学生认识到封建王朝在加强自己的统治的同时,也给自己的覆灭埋下祸根的道理。当然,我们在此学习中,可以让学生对历史上的一些统治制度和改革问题进行思考,从而形成客观、辩证分析历史方面的问题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再如在“辛亥革命”的有关内容学习的时候,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我们要学习和继承辛亥革命的哪些精神?学生思考后会得出学习和继承艰苦奋斗的精神、爱国奉献精神、敢于创新、敢于斗争的精神等。我们还要引导学生去思考辛亥革命的局限性和应该注意的不足之处,从而让学生既要看到其历史的进步性,也能有效分析历史史实,对历史现象和问题进行解释,形成正确的历史观。

总之,我们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要认真研究学生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思考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促成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能力和思维水平的提升;并不断挖掘和拓展学习内容,让学生对历史事件和现象形成多元解读和辩证思考的能力,从而获得更好、更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何成刚.历史核心素养的提炼与培养[J].历史教学,2016(06).

[2]陈玉琴.例谈初中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J].中学课程辅导,2016(12).

作者简介:

孙影,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外国语中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优化课堂学习能力初中历史
多媒体优化高中美术课堂教学之我见
小学数学教学浅析(二)
中学数学教学方法初探
学业导师制对本科生学习能力和素质教育造成的影响
高中语文教学探微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关于高职英语课堂教学的几点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