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重症监护室焦虑、抑郁患者应用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评价

2018-01-31 12:38姜慧玲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8年40期
关键词:监护室重症冠心病

姜慧玲

(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冠心病重症监护室,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1)

重症监护室是医院收治重症患者的主要机构。冠心病患者入重症监护室后,容易因封闭环境、病情进展产生不良情绪,若未及时干预,患者的依从性将会受到影响,甚至延长其住院时间[1]。为了评估综合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本研究将94例伴有焦虑、抑郁的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将患者的护理流程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我院重症监护室于2017年2月-2017年11月收治的94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伴有焦虑、抑郁情绪。随机分为对照组(47例)、干预组(47例)2个组别。对照组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24例;年龄50-74岁,平均年龄(61.2±1.2)岁。干预组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25例;年龄52-75岁,平均年龄(61.4±1.1)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常规护理

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

1.2.2 综合护理干预

给予干预组综合护理干预:(1)认知干预。重症监护室冠心病患者多伴有认知缺陷。为了改善患者的情绪状态,提高其依从性,可参照患者的性别、文化程度及性格等选用适宜方法,帮助患者理解冠心病的病因、形成机制、手术流程、预期疗效等知识,告知患者术前禁饮进食的必要性,纠正其不良认知。对于患者、患者家属提出的疑问,应耐心解答,保持语气亲切,以满足患者的被尊重、关注需求。(2)心理干预。冠心病患者多因重症监护室的密闭环境、过分担忧病情等产生负面情绪。因此,护理人员应在密切监测患者血压、尿量等生命体征的同时,通过为患者讲解冠心病成功治愈病例、耐心陪伴患者等方式,坚定患者的治疗信心,改善其心理状态。(3)行为干预。为患者讲解配合冠心病手术治疗及术后恢复的方法,指导患者锻炼床上排便,嘱患者保持低盐、低胆固醇饮食。(4)睡眠干预。将常规检查、护理措施安排于患者自然觉醒状态,尽量减少夜间医疗干预;告知患者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以缓解负性情绪对其睡眠的干扰。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的心理状态变化、睡眠质量变化、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1.4 评价方法

1.4.1 焦虑评价方法

分别于冠心病患者入重症监护室时、出院前,以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估患者的焦虑程度。该量表信度系数为0.93,由会谈时行为表现、焦虑心境、认知功能、害怕、失眠等14个因子组成。评分标准:无焦虑:≤6分;可能有焦虑:7-13分;肯定有焦虑14-20分;肯定有明显焦虑:21-28分;可能为严重焦虑:≥29分。

1.4.2 抑郁评价方法

分别于患者入室前、出院前,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估冠心病患者的抑郁程度变化。该量表包含17个评价条目。评分标准如下:正常:<7分;可能抑郁:7-16分;肯定抑郁:17-24分;严重抑郁:≥25分。

1.4.3 睡眠质量评价方法

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评估冠心病患者的睡眠质量波动。该量表由7个因子构成,满分21分,患者得分与睡眠质量呈负相关。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统计工具采用SPSS21.0软件。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 检验。评估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P<0.05。

2 结 果

2.1 患者的心理状况变化

护理前,两组焦虑、抑郁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均有所降低,对照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均高于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患者的睡眠质量变化

护理前,两组睡眠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冠心病患者睡眠质量均得到一定改善,对照组睡眠质量评分(10.24±2.77)分,高于干预组(6.82±1.2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对照组护理满意度87.23%,低于干预组97.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作为一种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冠心病多以心前区压榨痛或绞痛、惊恐等为主要表现。临床研究证实[2],情绪激动、体力活动是冠心病的常见病因。抑郁、焦虑问题的产生可影响重症监护室冠心病患者的预后。常规护理用于重症监护室冠心病患者,效果尚可。

综合护理干预分别从认知、心理、行为及睡眠四个方面,分别采取不同护理措施,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减轻患者的精神负担。因此,将其用于冠心病重症监护室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

本研究将94例伴有焦虑、抑郁情绪的重症监护室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给予两组常规护理、综合护理干预,结果表明:护理后,干预组患者的抑郁评分、焦虑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干预组睡眠质量、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这种护理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综上所述,医院可于重症监护室冠心病伴焦虑、抑郁情绪患者的临床护理中,推行综合护理干预,以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其睡眠质量及护理满意度。

猜你喜欢
监护室重症冠心病
重症监护室多重耐药菌感染的临床医学监护研究
重症监护室护理人文关怀在护患沟通中的作用
发展性照顾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上海此轮疫情为何重症少
sST2水平与冠心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ADAMTs-1、 CF6、 CARP在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中的意义
床旁超声与移动DR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应用比较
舌重症多形性红斑1例报道
冠心病室性早搏的中医治疗探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