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V感染合并梅毒性葡萄膜炎患者的护理12例分析

2018-01-31 12:38柳月红许雪静刘彬彬张海霞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8年40期
关键词:葡萄膜梅毒青霉素

柳月红,许雪静,刘彬彬,董 愉,张海霞*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北京 100015)

梅毒是HIV感染患者常见并发症,葡萄膜炎是梅毒患者常见眼部表现[1],现将我院在2016.1-2017.10月收治的12例HIV感染合并梅毒性葡萄膜炎患者的情况进行总结分析,以期对临床护理工作能有帮助。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眼科就诊的HIV感染合并梅毒性葡萄膜炎患者,共12例患者19只眼。其中男性10例,女性2例,男女比例6:1;患者的年龄25~75(平均42.15)岁;12例患者中有7例患者双眼发病,5例患者单眼发病。就诊时间距发病时间最短9 天,最长2年。

HIV感染合并梅毒葡萄膜炎的诊断标准:(1) HIV抗体检测阳性,确证实验阳性;(2) ①血清梅毒螺旋体抗原凝集试验(TPPA)检测阳性;梅毒快速血浆反应素实验(RPR)阳性; (3) ①眼前节有炎症反应者和/或②玻璃体尘状及灰白色细胞浮游,视乳头充血、肿胀,视网膜有黄白色病灶,FFA检查显示视网膜血管有荧光素渗漏,ICGA检查可见眼底有鳞状弱荧光改变者;(3)驱梅治疗有效者。(4)排除眼内液检测病毒感染阳性和细菌感染阳性患者。

检查方法:所有患者都查远近视力,远视力低于0.6者查矫正视力;非接触眼压(对于不能测出眼压者,修氏眼压计测量眼压);裂隙灯显微镜检查;散瞳间接检眼镜检查;动态视野检查;TOPCON眼底照相。所有患者均行CD4 T淋巴细胞检测。

一 检查结果

1.1 眼部表现:

12例(19只眼)患者就诊时最佳矫正视力为手动至1.0,平均0.3;3例5只眼瞳孔欠圆,虹膜后粘连。10例15只眼玻璃体均有尘状及灰白色细胞浮游,三面镜检查:玻璃体基底部未见雪堤样改变。眼底检查:10只眼视乳头轻度充血,黄斑中心凹反射消失;5只眼的后极部视网膜有大小不等的黄白色病灶,视网膜水肿,其中2只眼的病灶区有点状出血;2只眼视乳头充血、水肿;l只眼视乳头边界清楚,颜色稍淡,视网膜颜色污秽,血管细,有广泛斑片状脉络膜萎缩灶,周边散在色素沉着。

1.2 全身情况:

12例患者中有5例患者正在接受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7例患者尚未经HAART,2例患者首诊眼科发现HIV感染。患者的CD4 T淋巴细胞计数:9例患者>200个/ul,3例患者<200个/ul,其中1例患者的CD4 T淋巴细胞计数<50个/ul,为24个/ul。血清及脑脊液检查:血清TPPA及RPR检测,12例均为阳性。4例接受了脑脊液检测的患者中,1例脑脊液TPPA阳性,19例阳性,脑脊液蛋白定量大于450mg/L。

1.3 治疗方案:

所有患者经明确诊断后,给予青霉素400万U静脉滴注,每4小时一次,连续滴注14天。对于青霉素过敏者给予头孢曲松钠2g,每日一次,静脉滴注,连续滴注14天。对于用药后出现发热,头痛,寒战等吉海反应的患者,及伴有严重视力下降、视网膜血管炎的患者,加用糖皮质激素30mg,每日一次,治疗5天。请感染科医师会诊,对于未经HAART的患者,酌情HAART。

二 护理策略

2.1 心理护理

HIV感染合并梅毒性葡萄膜炎患者多缺乏对疾病的基本认识,确诊后,有的患者会有羞耻、不光彩的感觉,表现为焦虑、恐惧。但也有的患者会产生愤恨,报复心理,必须需要认真对待。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2.2 进行并强化健康教育,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不同,用患者能理解的语言,详细解释HIV和梅毒的发病机制与防治常识,使其充分了解通过早期、正规、足量的治疗,HIV感染时可以控制的,而梅毒是可以治愈的。以减轻患者的思想负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我们对于住院患者通过一对一的谈心和小组讲课交流,建立微信群交流等方式对患者进行思想和健康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患者的依从性明显提高,出院后的复诊率明显提高,失访率大幅度下降。严格遵守HIV和梅毒的防治规范,防止交叉感染。对于合并有皮疹的患者,要注意皮疹的护理。

2.3 在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的观察非常重要,重点观察药物反应和初用药患者的吉海反应。目前梅毒治疗以青霉素为首选,护士在配合治疗时,应观察患者有无青霉素变态反应,且需要用心分辨变态反应与吉海反应的不同,一旦发生,应及时向医生报告并积极参加救治处理。

2.4 出院指导

HIV感染者梅毒的治疗虽与非HIV感染者基本一样,但需要对患者进行更为严密的随访以检测可能的治疗失败和疾病进展。叮嘱患者定期复诊,接受随访,以及时了解是否梅毒复发或HIV感染病情加重。此外,安全性生活对于患者及其性伴侣都是有效必须的保护,是患者必须遵循的防治原则。

三 疗效观察

经治疗后,患者随访4-12个月后,12例(19只眼)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为0.3至1.0,平均0.6;所有患者眼前后节炎症均消退,2例患者的2只眼视乳头颜色变淡,眼底病灶被色素取代。其中有1例患者复诊时发现血清非螺旋体滴度增高4倍,给予苄星青霉素240万单位,每周一次,连续3周,连续观察3个月,病情控制。其余患者均较治疗前下降4倍以上或转阴;眼部病灶及全身病情稳定,未出现复发情况。

四 讨 论

HIV感染和梅毒均是性传播疾病,是会对患者身心造成严重影响的疾病,HIV合并梅毒性葡萄膜炎的患者不仅担负着双眼失明的风险[2,3],还背负着严重的社会的家庭的心理的包袱,因此,除正确诊断及时治疗外,护理人员对于患者的细心护理、病情观察、心理疏导、健康教育、出院指导等尤为重要,这直接决定着患者就诊治疗的依从性,也就是决定着患者治疗的效果。同时好的护理策略,会使患者逐渐放下不良情绪,像正常人一样投入生活。所以,在对HIV合并梅毒性葡萄膜炎的治疗中,护理工作意义重大,希望我们的经验能够对大家的工作有所帮助。

猜你喜欢
葡萄膜梅毒青霉素
葡萄膜炎继发高眼压的临床特征分析
隐性梅毒更危险
临床常用中药提取物在葡萄膜炎治疗中的新进展
常常听到的梅毒,你真的了解吗?
猪青霉素过敏怎么办
细菌为何能“吃”青霉素
青霉素的发明者—莱明
慢性葡萄膜炎患者生存质量量表的验证
二期梅毒误诊为男性尿道旁腺炎一例
仅趾间扁平湿疣为表现的二期梅毒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