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效率

2018-02-02 21:09音波
东方教育 2018年1期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教学效率提高

音波

摘要: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不受重视,而现代化社会的发展对于德育的要求较高,以往呆板化的教育模式早已不能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师不宜太过于依赖教材授课,而是导入生活实际案例,以学生熟知的内容着手,由浅入深的启发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改变以往教学效率不佳的状态,教师需遵循“学生主体”的原则,在充分了解学生性格特征的前提下,发挥出品德与社会的功效,为推动素质教育献力。

关键词: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效率

引言:小学生的心智发育还不成熟,对于社会的认知只能采取浅层面的观察理解态度,同时又贪玩好动,好奇心强烈,难免会不受管控,在缺乏自制力的情况下,表现出不同以往的行为特征,教师应明确小学生的基础水平,以宽容而富有耐心的态度引导学生明辨是非,积极的投入学习活动,紧密联系日常规范,实现品德与社会教学的有效性。

一、引发心理共鸣

小学品德与社会涉及到诸多情境,教师应善于利用教材优势,在课堂上将呆板的文字灵动化,让情境打破课堂的封闭限制,引导学生在虚拟的想象中,领会品德内容的引申义,学生的头脑不由自主的构造出生活情境,在兴致勃勃的故事情节中,暂时遗忘自己在苦涩的求知,而是以饱满的热情,寓教于乐的获得认知体验,教师应在整个过程中,打造出契合情境启蒙的自由氛围,改变教学的严肃化与固有化,使小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学习的乐趣,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效率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教师在给学生讲授关爱残疾人的课文时,如果教师仅仅干巴巴地给学生讲解我们应当怎样关爱残疾人、帮助残疾人,这样就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这是因为小学生对残疾人还没有明确概念,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教师搜集有关残疾人的视频,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播放,让学生充分了解残疾人的困难、遭遇和不幸,通过视觉冲击,则势必会让学生更加印象深刻,让他们自己明白,在生活中要主动帮助和关爱残疾人。情境化的教学,有利于学生在身临其境的环境中产生心理上的共鸣,从而强化课堂教学效果。

二、演示抽象内容

受到年龄的制约,学生对于抽象知识的理解不深,联想能力不强,教师应利用现有资源条件,带领学生直观感受品德与社会的内涵,以多媒体图文并茂的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得学生保持兴致贯穿教学全程,在身心的集中感悟中,冲破思维桎梏,获取真知灼见。例如,在《和睦相处》教学中,虽然学生通过以往的社会认知教育已经对其含义略懂一二,但教师仅靠课本的内容很难说清什么是“和睦相处”,怎么做才有利于“和睦相处”,此时,运用多媒体播放展示几组视频短片,展示几种不同人的不同做法,让学生辨别哪些人的哪些做法有利于和睦相处,哪些的人哪些做法不利于和睦相处,然后说说自己是怎么理解的,看了几組视频短片后有什么体会,通过多媒体视频短片的展示,将“和睦相处”的深层内涵用视频短片展示出来,很好地解决了《和睦相处》这一节的教学难点,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深刻理解和睦相处的内涵,体会社区邻里和睦相处带来的快乐,知道邻里和睦对每一个社区成员都非常重要,并学会正确处理社区邻里之间的矛盾,深化“如何和睦相处”这节课的主题。

三、优化教学模式

明理激情导行的方式是以教师为主导,通过直观演示、口头讲解、文字阅读、评价行为、激发情感等手段传递信息。学生通过观察感知、理解教材、动情明理、自省辨析,最后由教师评价提出行为要求。这种方式的特点是使学生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道德知识或某一方面的行为方式。采用这种教学方式彻底改变了传统的讲解模式,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另外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大力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它是以学生小组为单位,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互助性的学习,它强调通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而达到共同的教学目标。在“品德与社会”课程学习中,可以让学生小组围绕一个主题,组织开展一些讨论性活动。如在教《留下我们的纪念》一课时,提出了“老师像红烛,无私奉献青春年华”“老师像园丁,辛勤培育现代化建设人才”“我们要尊敬老师”的观点之后,可推心置腹地向学生谈谈自己在教师的关怀下成长的故事,以及对教师工作的情感体验,然后让学生谈谈心中的老师,使师生间产生感情上的认同和共鸣,促使学生主动地以实际行动来尊敬老师,提高了教学实效。

四、强化师生互动

学贵有疑,学生没有表达困惑不代表知识学的扎实,反而是对于知识的领会不深,在提问环节无从下手,经常在课堂上教师询问有哪些没有听懂的部分时,学生鸦雀无声,教师也就默认学生学会了、学好了,实则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体现,教师应主动提出关键问题,在对答中发现学生的不足,及时查漏补缺填充认知空白,当堂课的问题及时消化,避免问题逐渐堆积使得学生跟不上课程进展,丧失学习的信心。有效的提问可以让教学更有层次性和条理化,通过循序渐进的提问快速引导学生在思考中寻找到最终答案。例如,在进行 “大庆油田传捷报 中国人能制造汽车了”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在播放完有关大庆油田建设的影片片段后,教师向学生进行简单的提问:“从影片中,你们可以了解到什么?”进而向学生提问思考性问题,“大庆油田的建成在当时有何重要意义?”“大庆油田对国家建设做出了哪些贡献?”“你认为铁人王进喜的精神是什么?”通过这一系列的问题,让教学过程更加有层次化和条理化,进而引导学生进行更为有效的学习。

五、开展社会实践

“纸上得来终觉浅,得知此事要躬行”,教师可带领学生参与社区和社会实践活动,以获取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道德意识和能力,使学生人格不断臻于完善。例如:在教学《追根寻源》的主题活动时,组织学生从生活周围,了解并收集相关资料,引导学生探究历史,探究我们的生活中许多事物的来龙去脉,同时体验和感悟我们祖先的智慧和创造。活动前,向学生提出调查活动的目标:查找有关反映原始社会人们生活的故事、传说、资料。以“走进远古时代”为主题,全班将收集和整理的资料、故事进行表演、交流。出示图片,刀更火种,人拉犁,车拉犁――让学生观察人们的耕作时怎样一步一步进步的,也可以以此为研讨主题,让学生进一步查找资料,进行探究。活动中,学生置身与具体的场景,感受到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化的兴趣。有的学生试着用石块敲打制作石器工具;用木棍试着模仿古人钻木取火;用一些旧牛皮纸,报纸等试着做远古人类穿的衣服等;有的当“小记者”与周边居民进行“焦点访谈”;有的当“摄影记者”,拍下了一张张照片,进行分析。通过让学生亲身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缩短了大社会与小课堂的距离,缩短了社会现实和学生思想认识的距离。

六、结束语

总而言之,品德与社会教学应以理论实践的两相结合,利用自身不受时间空间束缚的独特优势,以多元化的授课模式取得教学质量的显著提高,教师应以身作则树立高尚的品德修养,引导学生养成乐于探究的科学态度,热爱生活的价值观,为学生的品德形成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巴桑德吉. 探析如何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效率[J]. 教育:文摘版:00005-00005.

[2]卿笃凡. 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效率探析[J]. 中外交流, 2017(33).

[3]郭先欣. 如何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效率[J]. 学周刊, 2015(22):116-116.endprint

猜你喜欢
品德与社会教学效率提高
精心设计,开辟品德与社会课新天地
小学品社课堂结合时事教学初探
提高幼儿教育质量的策略研究
让作文互评提高能力
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漫谈初中作文教学
如何提高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效率
论花样游泳运动员选材和初级教学模式
加快中职会计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有效性研究
培养乐学情趣提高化学教学效率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