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髋结合转子稳定钢板与PFNA钉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

2018-02-03 01:35杨跃杨冰冉胜祥叶贞玲
医药前沿 2018年5期
关键词:髓内螺钉股骨

杨跃 杨冰 冉胜祥 叶贞玲

(四川省德阳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骨科 四川 德阳 618000)

股骨转子间骨折在临床上较为常见,该骨折占髋部骨折的一半,好发人群为老年,且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相关研究资料显示[1],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可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本研究针对本院收治的56例患者予以对比分析,现具体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09年8月-2016年10月收治的56例患者资料,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2组;对照组(23例)男女比15∶8例,年龄40~70岁,平均(55.3±6.9)岁,稳定Ⅰ型13例,不稳定Ⅱ型10例;实验组(33例)男女比20∶13例,年龄41~71岁,平均(56.0±7.0)岁,稳定Ⅰ型18例,不稳定Ⅱ型15例;两组上述基线资料中无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动力髋结合转子稳定钢板治疗:取仰卧位下肢牵引架固定,全身麻醉,于股骨外侧(切口约12cm)入路,将骨折端显露;于C型臂X线透视下复位,应用克氏针暂时固定,采用动力髋螺钉将1枚导针导向股骨头颈中,电钻扩孔后置入动力髋螺钉,连接钢板,在股骨皮质置入后固定螺钉于动力髋尾部;将股骨大转子予以复位并安装钢板,螺钉代替尾钉,使转子固定钢板的滑动孔与钢板中套筒的髋螺钉相连接,将数枚螺钉稳固股骨大转子与钢板,常规置入负压引流,并逐层缝合。

实验组予以PFNA钉内固定治疗:将切口从外侧延至大转子的顶点约5cm,从大转子梨状窝开口,导针中心的套筒于股骨干顺行方向进针;X线显示导针在髓腔内,即可将导针放入主钉,接入导向器,在股骨外部行(1~2mm)切口,从拉力螺钉方向导向器对准股骨颈置入1枚导针;远端于股骨关节面后5~10cm,沿导针置入股骨近端处螺旋刀片,选择后,应用瞄准器械按标准技术固定1枚远端锁钉,最后固定主钉钉盖,再次应用X线观察固定位置与主钉状况。完毕后,冲洗伤口,置入负压引流管,逐层缝合。

1.3 观察指标和评定标准

观察两组临床指标,包括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依据髋关节功能量表(Harris)[2]对患者髋关节功能对比,总分为100分,优为90~100分,良为80~89分,中为70~79分,差为<70分。

1.4 统计学处理

2.结果

2.1 两组临床指标对比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临床指标均更优(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指标对比(±s)

表1 两组临床指标对比(±s)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组别 例数(n) 切口长度(cm) 手术时间(h) 术中出血量(ml)对照组 23 6.89±±2.98 98.36±12.56 300.059±29.30实验组 33 4.32±1.23a 65.23±15.53a 210.69±25.63a

2.2 两组Harris评分对比

对照组优5(21.73%)例、良8(34.80%)例、中5(21.73%)例、差5(21.73%)例,实验组分别为12(36.40%)例、12(36.40%)例、6(18.20%)例、3(9.10%)例,与对照组56.52%优良率相比,实验组72.30%显著更高(P<0.05)。

3.讨论

股骨转子间骨折为创伤骨科较为常见的一种骨折疾病,由于老年骨质疏松及老龄化增加,故老年患者为该疾病的好发人群[3]。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切口长度(4.32±1.23)cm等临床指标改善状况显著更优,表明采取PFNA钉内固定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指标。一方面,PFNA钉内固定法将髓内钉连接股骨头,具有弯矩小、力臂短等作用,从而有效减轻骨折端的张应力,增加局部压应力,减少损伤,从而减少出血量。另一方面,动力髋结合转子稳定钢板虽可减轻张应力,使动力髋的螺钉牢靠稳,但其滑动加压效果可造成骨折移,从而严重影响患者伤口的康复。与对照组56.52%优良率相比,实验组72.30%显著更高,表明采取PFNA钉内固定可显著提高患者髋关节功能。PFNA术式不仅具有创伤小、出血量少,且置入髓内的主钉直径小,将滑动孔替代锁孔,尤其应用于老年或耐受性较差患者,能够很大程度上降低张应力,有利于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4,5]。此外,PFNA刀片能够于骨质面中承载较强的负荷,从而最大化减少患者骨质的损伤;同时,可对抗不稳定的骨折类型术后出现的骨折畸形等并发症情况,从而显著提高骨折的稳定性,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综上所述,将动力髋结合转子稳定钢板与PFNA钉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进行对比,得出PFNA钉内固定治疗不仅设计较为合理,且操作简单,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指标及髋关节功能。

[1]左进步,余磊,梁宏伟.钉板固定、髓内固定及人工股骨头置换修复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选择与比较[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5,19(17):2711-2718.

[2]史少华,吕书军.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小切口置入修复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可行性评价[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5,19(9):1405-1409.

[3]王业杨,王明森,李贵涛.不稳定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行PFNA与THA治疗的对比研究[J].实用医学杂志,2015,31(8):1254-1255.

[4]邵云峰,张湘生.解剖型髋动力锁定钢板与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修复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16个月随访评价[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5,21(4):629-633.

[5]张颖,何伟,刘又文.偏心固定与髓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病例对照研究[J].中国骨伤,2015,28(2):117-121.

猜你喜欢
髓内螺钉股骨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并发症的影响
股骨近端纤维结构不良的研究进展
Multiloc髓内钉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一种浮动不脱出螺钉组件的结构设计与分析*
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PFNA和倒置股骨髁LISS钛板治疗的临床观察
怀孕中期胎儿孤立型股骨短的临床意义
交锁髓内钉联合钢板在胫骨近端斜形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空心加压螺钉治疗末节指骨骨折
DHS与ALP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比较研究
髓内钉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