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双排螺旋CT在结肠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2018-02-03 01:35罗坤
医药前沿 2018年5期
关键词:结肠癌螺旋检出率

罗坤

(巴中市南江县仁济医院 四川 巴中 636630)

引言

结肠癌属于胃肠道疾病中最为常见类型,其诱发因素较为复杂,且病症早期不存在有明显临床症状,很难在早期进行确诊。多数患者均在晚期才能得到确诊,结合统计可知,中年群体为该症主要病发人群。为将该症对患者健康造成的损伤控制在最小,必须要做到尽早诊断[1]。当前,采用双排螺旋CT对该部分患者进行诊断已在临床得到推广。本次我院就针对该诊断方案的实际效果加以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本院于2013年1月至2017年3月所接收的结肠癌患者中随机抽选82例作为研究样本,参照盲选原则选取组内41例,给予腹部彩超检测,视为对照组,另41例则采用双排螺旋CT检测,为观察组。两组患者不存在有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观察组在本次研究中给予双排CT检查,在检查前1天指导患者进食流体类使用,并在检查前夜对患者使用浓度为50%硫酸镁容易50g,指导患者多饮水。于检测前,需确保灌肠清洁。当患者存在有口干情况时,则将800 ml温水注入到肛门中,开始进行扫描。在检测中,需指导患者保持仰卧位,主要对患者耻骨与膈顶部间部位进行扫描。检测中,需将扫描电压设定为120kV,对应电流设定为260mA,层厚设定为5mm。所有扫描影像均进行MPR处理。对照组在本次检测中,则给多普勒超声检测,将探头频率设定为8.0MHz,指导患者在检测前20h内不得进食,并结合患者实际情况进行导泻,采用温开水对患者进行结肠灌注。后续检测方式按照常规流程进行。

1.3 观察指标[2]

针对两种检测方式下,结肠癌检测阳性率、淋巴结转移情况以及病灶查出率进行统计。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与两组患者有关数据均采用SPSS 19.0进行处理。

2.结果

结果对比可知,两组患者在癌检出率方面不存在有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而在病灶检出率以及淋巴结转移方面,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详见下表1。

表1 两组患者检测情况分析[n(%)]

3.讨论

结肠癌属于临床最常见的肿瘤类型之一,在我国一直存在有较高的病发率,结合我院近几年接诊情况可知,该症在我国的临床病发率呈现出持续上升的趋势。结合临床经验可知,诱发结肠癌因素存在于多个层面,肠道慢性炎症、结肠腺瘤以及长期食用高脂肪性食物等均属于该症诱发因素。该症存在有一定隐匿性,且发展速度较慢,在病发早期,多数患者不存在有任何不适感。而但患者主诉存在有明显不适感时,多以达到晚期[3]。

临床用于该症的诊断方式较多,螺旋CT、彩超以及钡餐造影等均存在有较高的使用率。钡餐造影仅能对病变粘膜表面情况进行统计,而无法对肠壁情况进行显示。多普勒彩超因操作简单、费用低等方面优势,在临床存在有较高的使用率,而结合实际可知该检测方式在检测2cm以上病灶部位时,检测准确性较低。且针对部分疑似患者,需要借助显像液或者温开水等对患者实施结肠灌注,操作较为复发。同时,若患者腹部脂肪层较厚,同样会影响超声诊断的准确性。多排螺旋CT在诊断结肠癌中则存在有多种优势,因其具备较高的分辨率,可对肠壁粘膜以及肠壁情况进行准确检测,同时在三维重建技术的帮助下,可使得患者病变部位结构特点极为清晰的呈现于医生眼前,便于医生对患者病症情况进行准确评估。

在本次研究中,我院就采用对比检查的方式,将多普勒超声检查以及双排螺旋CT运用于41例结肠癌患者的诊断过程中,结合检测结果可以发现,两种检测方式在结肠癌检测阳性率上不存在有显著差异,而在病灶检出率以及淋巴结转移方面,双排螺旋CT则存在有显著优势,由此可见该检测方式在诊断结肠癌中的有效性,能帮助该部分患者尽快得到确诊,提升诊治效率。

[1]莫增媚,徐莉萍.双排螺旋CT成像在结肠癌诊断中的临床意义[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13(9):2094-2095.

[2]秦兴枝.双排螺旋CT成像在结肠癌诊断中的价值评价[J].基层医学论坛,2015,53(10):1373-1374.

[3]王学宁.双排螺旋CT成像技术在结肠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医疗装备,2015,14(12):32-32,33.

猜你喜欢
结肠癌螺旋检出率
QCT与DXA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检出率的对比
安宁市老年人高血压检出率及其影响因素
长程动态心电图对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分析
旋风“螺旋丸”
MicroRNA-381的表达下降促进结肠癌的增殖与侵袭
螺旋变变变
结肠癌切除术术后护理
奇妙的螺旋
256层螺旋CT在肺撕裂伤诊断中的应用
山东产品抽查:文胸婴幼儿服装不合格率居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