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下高频电切除结肠息肉的围术期护理研究

2018-02-03 01:35刘广惠
医药前沿 2018年5期
关键词:围术息肉结肠

刘广惠

(五通桥区人民医院 四川 乐山 614800)

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与进步,部分疾病在内镜下治疗,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对改善临床指标具有积极作用。目前,内镜下高频电切除结肠息肉术被广泛应用,其是通过电的热效应,对局部实施高热,促进组织水分进行汽化及蛋白质快速凝固变性,从而达到彻底切除病灶的目的。但由于手术作为应激源,易导致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应激反应,直接影响治疗及预后效果。因此,实施围 术期护理尤为重要。本次研究基于以上背景,研究内镜下高频电切除结肠息肉的围术期护理效果,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本院2016年8月-2018年2月行内镜下高频电切除结肠息肉患者3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行内镜下高频电切除结肠息肉手术标准,并根据随机信封法将其分为常规组(n=15)与实验组(n=15)。常规组男10例、女5例,年龄20~70岁,平均年龄(45.5±10.1)岁,其中单发息肉9例、多发息肉6例,息肉直径0.8~2.7cm,平均直径(1.8±0.5)cm;实验组男11例、女4例,年龄19~69岁,平均年龄(44.0±10.6)岁,其中单发息肉10例、多发息肉5例,息肉直径0.7~2.6cm,平均直径(1.7±0.6)cm。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差异不明显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进行相应体征检查,确诊病情后,均实施内镜下高频电切除结肠息肉治疗。同时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即实施术前健康教育、术后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给予围术期护理:(1)术前护理: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向其讲解病情、治疗方法、治疗目的及相关注意事项,使其明白手术治疗的重要性及必要性,消除心理压力,使其保持乐观心态接受手术治疗;术前实施肠道护理,清洁肠道,并给予清洁肠道药物,以达到肠道完全清洁目的;术前3d要求患者食用流质性食物,术前1d禁食,手术日给予适量的糖和食盐,避免电解质紊乱;做好皮肤清洁护理,对肛门应用温水进行洗净擦干,有效预防肛周感染。(2)术中护理:患者取侧卧位,密切监测其生命体征,熟练配合医生操作,同时调节好圈套息肉的松紧度,预防出血;电切后观察切口是否有穿孔、出血现象,如有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3)术后护理:根据息肉大小帮助患者选择合适的卧位,密切监测其生命体征,术后禁食24h,之后食用流质性食物,如果汁、米汤等,积极预防腹胀;观察大便性状、次数及有无出血,如出现鲜血便、大便次数增多并伴有面色苍白等现象,及时报告医生,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内镜下治疗结肠息肉的主要并发症有穿孔或出血,如术后不注意饮食、剧烈运动、便秘等均会导致焦痂快速脱落,从而诱发上述并发症;因此,在护理中,如出现以上症状,应及时给予相应的治疗措施[1]。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临床指标(舒张压、心率、呼吸频率、脉搏)、并发症发生率。舒张压、心率、呼吸频率、脉搏判定标准依次为:60~80mmHg、60~100次/min、16~18次/min、60~100次/min。

1.4 统计学方法

2.结果

2.1 两组临床指标比较

实验组临床指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见表。

表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比较(±s;n=15)

表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比较(±s;n=15)

脉搏(次/min)实验组 75.5±5.6 92.3±6.5 17.0±0.9 80.9±10.5常规组 85.6±6.7 115.6±7.0 20.7±1.1 95.6±11.0 t 4.480 9.447 10.083 3.744 P<0.05 <0.05 <0.05 <0.05组别 舒张压(mmHg)心率(次/min)呼吸频率(次/min)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实验组没有出现并发症;常规组出现腹痛2例、便血2例,并发症发生率26.7%(4/15),组间对比差异明显,χ2=4.615,P<0.05。

3.讨论

在临床治疗中,消化道疾病属于常见病、多发病,尤其是结肠息肉最为常见,在临床治疗中,多采用内镜下高频电切除结肠息肉术治疗,为促进手术顺利完全,提高治疗及预后效果,需实施围术期护理措施,对促使患者病情快速康复具有积极作用。

围术期护理具有较高的护理针对性,针对术前、术中、术后实施不同的护理服务,可有效促使手术顺利完成。本次研究发现,临床指标、并发症,实验组相较于常规组低。原因分析:通过术前护理,了解患者心理状态,积极给予健康教育普及,做好肠道护理及饮食指导,提高治疗依从性的同时促进手术顺利开展;术中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积极配合医生操作,可有效促使手术顺利完成;术后密切关注其脉搏、血压等生命体征变化情况,给予饮食护理指导,有效预防腹胀现象;给予运动指导,避免诱发肠穿孔及肠出血现象,提高预后效果的同时促进病情尽快康复[2]。

综上所述,对行内镜下高频电切除结肠息肉患者实施围术期护理,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降低并发症发生几率,对促进患者病情康复具有重要作用,此护理措施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尹芳娟.内镜下高频电切除结肠息肉的围术期护理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1):272.

[2]谭向红.内镜下高频电切除结肠息肉的围手术期护理[J].大家健康旬刊,2017,11(1):307.

猜你喜欢
围术息肉结肠
微小RNA在先天性巨结肠中的研究进展
提壶揭盖法论治热结肠腑所致咳嗽
围术期舒适干预应用于口腔颌外科的效果
息肉虽小,防病要早
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的围术期处理
你真的了解子宫内膜息肉吗
围术期血液管理新进展
β受体阻滞剂在围术期高血压中的应用
ER、PR、Ki-67在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中的表达
经肛门结肠拖出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