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葫芦化瓜的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2018-02-03 00:09唐玉海
中国瓜菜 2017年10期
关键词:西葫芦保护地病虫害

唐玉海

摘要:西葫芦是我国北方设施园艺栽培的重要蔬菜种类之一,在西葫芦生长过程中经常出现化瓜现象。笔者对西葫芦化瓜产生的原因进行了简单分析,并从品种选择、温度管理、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对化瓜的防治措施进行了阐述,可供生产者参考。

关键词:西葫芦;化瓜;病虫害;保护地

西葫芦又称茭瓜、白瓜或番瓜,是我国北方农民喜欢食用的瓜类蔬菜之一。西葫芦雌花正值开花时节却没有正常开放或者有些雌花能正常开放,但是开花后的果实发育却停在了某一阶段,却不能继续膨大,这种情况就属于化瓜现象。化瓜在西葫芦的露地和保护地栽培中都有可能发生,但是在保护地栽培中出现化瓜的比率要远远高于露地栽培。本文针对西葫芦化瓜产生的原因加以分析,并对如何进行防治提出了建议。

1西葫芦化瓜的原因

1.1品种选择不当

选对品种是西葫芦种植成功的前提,要根据栽培的具体条件来确定。如果栽培条件不具备所选择品种的要求,就必然不能正常生长,比如把适合在露地栽培的西葫芦品种种到了棚室中就会出现不适应的情况,容易使西葫芦的化瓜率上升。所以品种的选择对于西葫芦栽培获得高产非常重要。

1.2栽培过密

许多种植户为了提高产量,过量的增加栽培密度,这样会造成植株地下部的根系会争夺土壤中的养分,而地上部的茎叶会竞争空间,会出现徒长、叶片重叠、田间密度、通风透光不良,在这种情况下,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也随之出现了不协调,导致生殖生长受到了抑制,化瓜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了。

1.3温度不当

西葫芦喜温而不耐寒,同时要求昼夜温差大,才能满足生长发育的要求。西葫芦正常生长的适宜温度范围是15~29℃,晴天午后,棚室内的温度也可以超过40℃,这时如果没有进行及时通风降温,叶片光合作用就会停止,蒸腾作用加剧,导致西葫芦化瓜数量增加;棚室内的温度晚上如果过高,由于植株夜间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就会增强植株的呼吸作用、消耗大量养分、对子房发育不利也容易引起化瓜;同样夜间低温对西葫芦的坐瓜也有影响,在西葫芦进入花期后,如果棚室内温度低于15℃时,西葫芦的开花坐果就会受到明显的影响。

1.4肥水供应不当

肥水供应不当也是造成化瓜的一个原因,肥水供应不当包括2个方面:一是指肥水不足,二是肥水供应过剩。西葫芦在开花时经历从营养生长到生殖生长的转变阶段,子房膨大形成果实的过程,营养需求量最大,如果这时施肥水平达不到要求,就很容易导致西葫芦营养供应不充足,花不能正常开放,化瓜的几率自然就会大增了。肥料供应过量,植株容易形成徒长,造成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失去平衡,影响花的发育而出现化瓜。另外西葫芦既不耐旱也不耐涝,浇水过勤导致土壤湿度过大,使得土壤通透性降低,影响了根部的正常呼吸,使根系对养分的吸收受到了抑制,最终也会引起化瓜。

1.5棚室光照不足

棚室中光照不足也是引起西葫芦化瓜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尤其是在冬天栽培时,光照时间本来就短,而这时为了防寒保温,保温被还要揭的迟盖的早,这样就会造成光照时间减少,影响光合作用,增加化瓜率。遇到连阴雨天气,棚内的光照会严重不足,对花期的发育和果实的形成造成影响。

1.6病虫危害

在大棚内种植的西葫芦容易发生的虫害是蚜虫和白粉虱,蚜虫和白粉虱取食叶片的汁液分泌黏液影响植株的光合作用,如果這3种虫害发生严重时,就可能使发生光合作用的叶片减少,出现营养供应不足的情况,这也增加了化瓜的可能性,另外,棚室中多发的霜霉病和白粉病等病害也会直接危害叶片造成叶片坏死影响光合作用而导致化瓜。

1.7采收不及时

种植中经常出现这样的现象:低节位上的瓜长的又大又端正,可是它上面的几个瓜很难坐住,这种情况就是果实成熟后没有及时采收而造成的化瓜,由于低节位的果实吸收了大量的光合产物,使后开的雌花及幼瓜养分供应出现不足从而造成植株上部化瓜严重。

2西葫芦化瓜防治措施

2.1正确选择品种

在播种前应该根据棚室的环境条件选择适合的品种,在生产中要选用株型紧凑、长势健壮、早熟、耐寒耐热能力强、耐弱光抗病的西葫芦品种,也可以根据当地的消费习惯选择适栽品种。

2.2合理密植

在种植前要了解种植品种的特征特性,根据特征特性确定合适的栽培密度,原则是既能比较充分地利用大棚空间又能保证通风光照和营养的供给。

2.3做好温度管理

上午的温度应该控制在25~29℃,下午的温度应该控制在22-25℃之间,光合产物从15:00-16:00开始向其他器官运输,养分运输的最适温度是16~20℃,15℃以下停滞,所以前半夜温度应保持在18-20℃,后半夜应把温度控制在15~18℃,在这个范围内温度越低,呼吸消耗越少,应在日落前将棚顶的覆盖物盖好,不能等到日落后再盖保温被。

2.4加强肥水管理

西葫芦的生长期比较长,追肥是比较重要的环节,特别是花果期的追肥,可以满足幼果继续生长对影响的大量需求,减少因为营养不足而引起的化瓜,一般在西葫芦植株上的雌花快要开放时追肥1次,这次追肥可以使用尿素和磷酸二氢钾,每667m2尿素用量为3~4kg,磷酸二氢钾5-6kg,施肥后浇水1次,以后每隔15d左右追肥1次。

2.5做好光照管理

在西葫芦的开花坐果阶段,光照最好保持在每天8~10h,所以在保证棚内温度的前提下,晴天要尽量早揭晚盖保温被,棚膜最好采用无滴膜,并经常清除棚膜上的灰尘杂物等以提高棚膜透光率。

2.6病虫害的防治

2.6.1虫害 蚜虫和白粉虱都具有趋黄的特性,因此可以在大棚内悬挂黄色粘虫板来进行防治,当蚜虫和白粉虱大量发生时,应在技术人员指导下选择对路农药适时防治。

2.6.2病害 (1)霜霉病:西葫芦霜霉病应该以预防为主,一般在阴雨天到来之前,采用烟雾剂进行预防,霜霉病一旦发生,应及早用药物进行防治,可选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药时要均匀周到,叶片正面和背面都要喷到。(2)白粉病:要以预防为主,当遇到阴雨天气时,每667m2可用硫磺粉0.3~0.5kg分放在5~6个硫磺蒸发器中,对大棚熏蒸一昼夜,如果在棚中发现了白粉病,可选用70%的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防治这2种病害的具体用药次数和间隔时间需要根据病情,在植保部门或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进行。

2.7及时采收

西葫芦以采收幼嫩果实为生产目的,所以采收时间非常关键,采收过早会影响产量,而采收过晚不仅会造成品质下降,效益降低而且还会造成植株上部化瓜严重。为了减少西葫芦化瓜,提高西葫芦的品质和产量,必须及时采收,一般来说,当西葫芦的果实长到0.4~0.5kg时就是它的最佳采收时间。endprint

猜你喜欢
西葫芦保护地病虫害
近50年自然保护地旅游研究进展与启示
阳台变成小农田
黄山区自然保护地建设与发展刍议
探析森林病虫害无公害防治策略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西葫芦的别样吃法
全国自然保护地大检查启动
南方甘蓝主要病虫害防治安全用药表
林业的病虫害及生态防治研究
手持一朵西葫芦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