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质背景下的河南省教育设施专项规划思考

2018-02-04 23:49刘先林李会君
智能城市 2018年13期
关键词:百城提质公共服务

刘先林 李会君

1.河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河南郑州 450000;2.河南省许昌市禹州市城乡规划局,河南许昌 461670

1 百城提质背景

2016年12 月,《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百城建设提质工程的意见》出台,第一批共有45个市县先行先试。意见要求各县(市)要按照“多规合一”原则,编制统筹城乡、覆盖全域的城乡总体规划,以构建规模适度、布局合理、设施完善、生态宜居、特色明显的现代化城市,建设一流县城为目标。意见同时要求加快各项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专项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以满足居民需要、城镇安全和高效运营为目标,提高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规划配置标准。

河南省委、省政府决定百城提质与文明城市、园林城市等创建工作同步推进,百城建设提质为文明城市创造硬件支撑,文明城市创建进一步提升百城建设提质的内涵。2017年9月,河南省百城提质办发文通知,明确了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专项规划的内容,城市教育设施专项规划为33项之一。

2 新的政策文件、规范对教育设施专项规划的要求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教育事业的重视程度的增大,相继出台了一些政策文件和标准,推动着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也在逐步优化、改变规划编制的思路。

2016年4 月,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中西部教育发展补“短板” ,夯实发展基础促进社会公平。2016年7月,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河南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基本标准(试行)》,此标准是河南省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规划、建设、管理、督导和评价学校的重要依据。2016年12月,《河南省县城规划建设导则》印发,在县城公共服务设施体系表中明确教育设施设置要求与建议,在国家现行标准基础上有所提高,尤其高中层面,人口5-20万人口的县城至少建设1所省级达标学校,人口20-50万人口的县城至少建设2所省级达标学校。2017年3月,《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2017-2020年)》出台,意见提出到2020年,全国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适应初中毕业生接受良好高中阶段教育的需求。全国、各省(区、市)毛入学率均达到90%以上,中西部贫困地区毛入学率显著提升。2018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的指导意见》颁布,意见要求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坚持底线思维,实施底部攻坚,统筹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

3 重点思考

教育设施专项规划为传统规划,可单独编制,也有部分地市将其直接纳入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体系中统筹编制。

教育设施专项规划一般分为五个阶段,分别为前期策划阶段、现状调研阶段、方案编制阶段、社会公示阶段和报批归档阶段,其中方案编制阶段为核心,方案编制主要是定目标(近期、远期目标)、定指标体系(班型、千人指标、用地标准等)、定布局。

在当前城乡规划改革和河南省百城提质背景下,本文主要依托上述45个县市的具体项目实践,思考探讨新时期河南省教育设施专项规划编制过程中应当关注的几个重点。

3.1 依托总规,顺应不同城市现实需要

从规划体系看,专项规划总体上说属于过程性规划,是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依据,但是专项规划的内容也是城市总体规划阶段的基础性规划,具有支撑性、前置性的特点。

在第一批45个市县中,截止到2018年1月底,驻马店、巩义、兰考、汝州、邓州、固始、鹿邑、新蔡、舞钢、林州、禹州、舞阳、光山、淮滨、扶沟、遂平等16县市总体规划已经获得批复,规划期末多为2030年,周口、滑县、长垣、永城、荥阳、新密、登封、新郑等城市总规完成待批。

依托总规批复情况,总体上各城市教育设施专项规划应积极落实总规确定的城市发展目标,补齐公共服务设施短板,具体工作方法上稍有区别。对于总规已批复城市,建议重点在于细化总规对于教育设施的配置,同时可对2035年城市的教育设施进行战略研究,以便下一步调整或者修订总体规划时肯定或者延续专项规划的内容;对于总规完成待批城市,深入研究教育设施专项规划后,可对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一定反馈,与总规修编单位有效对接,力促教育设施专项规划核心内容纳入总规最后成果。

3.2 城乡统筹,反映当前城镇化特点

2016年9月1 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在山东省济南市召开全国城乡规划改革工作座谈会,会议指出城乡规划改革在工作思路上做好四个转变,第一就是从中心城区向全域管控转变,做好“统筹规划”。

河南省第一批百城提质市县总体看来城镇化水平低,亟待城乡统筹。强化城乡统筹,应探讨新型城乡关系,加强中心城区辐射力;制定针对地方特点、非均衡的空间发展战略,明确发展重点;确定城乡统筹综合目标,强力打造各类支撑体系,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方向,以人为本,推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合理布局。

3.3 因地制宜,确定合适指标体系

十九大提出我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教育设施的满足也是重要的一环。在当前城市扩容提质、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关键时期,应转变以前“追赶规划”的思路,在以有关规范为基础的前提下对服务设施的类型、数量、布局等进行适当的调整,以使其适应城市发展的需求,从“追赶规划”到“超前规划”。

规划班型、用地标准等建议符合《河南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基本标准(试行)》各项要求,满足《河南省县城规划建设导则》中部分设施的特殊需要,以上两项依据未考虑到部分,参照《城市公共服务设施规划标准(征求意见稿)》结合地方情况酌情执行。千人指标应对照省内其他城市数据和本地历年统计数据,考虑即将面临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以及流动人口子女就学问题,分城乡确定,可有一定突破。

3.4 专项整合,保障用地且协调

现行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多为“纵向”体系,忽视“横向”关系,规划各类设施的结合性不强。此外,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重叠冲突、布局不合理、相互之间产生不良影响的现象时有发生。规划内容相互掣肘、规划的协调性不足严重削弱了规划的科学性和权威性,甚至造成空间管控无序、土地资源浪费和项目推进困难等问题,致使规划管理无所适从[1]。

从目前河南省的专项规划编制情况来看,专项规划多由某一行业主管部门负责,但与其他相关部门的沟通、衔接不够,一些指标不一致,影响了规划成果的质量。理想情况是各类专项规划由同一家规划设计单位编制,同步推进,相互协调和反馈,最后整体和谐、各成体系。多家单位编制不同专项规划,目标、指标、用地、设施共建共享等内容的衔接是关键,建议由政府办或其他综合类部门牵头,建立联系沟通机制,小矛盾内部消化,大冲突上移讨论解决,有条件地区可以探索规划编制权的整合。

3.5 紧抓落实,做好与控规衔接

中心城区教育设施可采用“实线控制、虚线控制、点位控制、指标控制”等差别化的控制方式,以保证规划管理实施的“刚性与弹性”,建议引入教育片区概念,提供专项规划与控制性详细规划对接平台。

中心城区教育片区的划定以城市总体规划的片区划分和已批的空间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边界为依据,并充分考虑规划教育设施的管理因素,可突破行政区划。各教育片区为一整体,专项规划控制的规模和总量为建议值,控规编制过程中应予以保障,同时可根据开发强度和发展需求适量增加。初中、小学若有增减合并调整,可优先在片区内平衡,若有学校结合其它片区调整,应编制专题研究报告,并获得县(市)规划、教育主管部门论证同意。高中根据具体情况再行确定。

3.6 政策引导,有序有效实施

目前河南省专项规划存在一点的重编制、轻实施的现象,部分规划缺乏行之有效的实施方案,规划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提质背景下应强化近期建设规划,明确到2020年重点建设项目,保障土地供应,纳入到各地市的《百城提质建设项目库》,争取政策和资金支持;建议将各类教育设施用地范围线作为城市继红线、蓝线、绿线、紫线和黄线之后的又一条强制性用地控制线,纳入法定规划控制管理范畴;建立联席审查制度,加强建设和管理的透明度。县(市)规划行政部门在编制新区规划和制定旧城区改造规划时,需要为老城区学校留出改造扩容空间,县(市)规划行政部门在评审制定有关规划时应吸收教育行政部门参加,规划成果应征得县(市)教育行政部门同意后报县(市)政府批准。

4 结语

河南省打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创新驱动发展、基础能力建设、新型城镇化”四张牌是未来一段时期的重点工作,做好专项规划是保障基础能力建设的重要前提。教育设施专项规划在任何时期都应以解决当地实际问题为首要目标,但也鼓励利用新技术、新方法去充实研究支撑,鼓励乘势利导,因时制宜,从而做到促进真正的提质发展。

猜你喜欢
百城提质公共服务
提质和增量之间的“辩证”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为城市提质而歌
人民调解提质升级见成效
9月百城住宅均价环比连续17个月上涨
8月百城价格指数环比连续16个月上涨
7月百城价格指数环比连续15个月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