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管理模式的实践与研究

2018-02-04 23:49李博研
智能城市 2018年13期
关键词:灌溉工程节水灌溉

李博研

沙坡头区水务局,宁夏中卫 755000

近年来,为了节约农业用水,国家加大了对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的资金投入力度,推广节水农业。建设和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工程,从而有效提升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缓解水资源紧张问题。但是,调查研究表明,现阶段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在管理方面存在许多不足之处,节水工程的实效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文章对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且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希望能为节水农业的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1 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1.1 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在建设和管理上存在的问题

1.1.1 政策环境与发展形势不适应。

农业节约用水为工业、城建、旅游等提供了服务,但其价值如何核算、利益如何分配、如何市场化运作等都缺乏可操作性,产业不能有效地“反哺”农业。加之现行奖补政策不能如期落实到位,农户不能感受到节水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农业节水积极性不高。

1.1.2 农民节水意识不强

目前,农民的节水意识还有待提升,对高效节水灌溉工程不能进行自发保护,设备损坏现象时常发生。一些群众甚至故意损坏灌溉设备,从而继续使用大水漫灌,再加上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管理水平较低,被损坏的设备无法得到及时修理,不能正常工作。要想重新维持设备运行,还要再次投入大量资金,加大了使用者的财政负担,导致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的实效性得不到充分发挥。

1.1.3 管护经费补助资金不到位

以玉米为例测算成本:水费每亩40元;电费及泵房管护费每亩25元;劳务费每亩25元;维修费(第二年运行)亩均10元;年度更新滴灌带及部分PE管每亩200元;农药每亩42元;化肥每亩220~260元;机械耕作费每亩120元;种子每亩80元;土地流转费每亩750元;农田基本建设费每亩60元。合计亩均成本1612元(不含机电设备及管网大修费用)。如果农户铺设滴灌带,日常维修养护。每亩效益几乎为零,种植企业和种植户认为投资过大,负担过重,这将导致工程无法运行。

1.1.4 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管理不到位

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在前期建设上存在许多问题,包括资金投入力度不足、配套设施不完善等,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合理有效的解决,很容易导致后期管理不到位,具体表现为: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管理目标不明确、分工不清、管理力度较差等。许多片区的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出现管道漏水,因操作不当低洼处不出水等现象,造成严重的水资源浪费。在这种情况下,政府需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加强对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的管理与维护,尽快落实农业节水目标[2]。

1.1.5 管护运行与技术保障不到位

高效节水灌溉工程运行管护机制不完善,“重建轻管”问题突出。由于运行管护专业技术人员缺乏,加之企业在培训、服务、维修等技术保障方面不到位,操作人员水平跟不上高效节灌技术的要求,不能严格按照水肥一体化等有关操作规程进行作业,大大影响了节灌项目效益,从而导致高效节水不高效的情况。

1.2 加强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管理的措施

1.2.1 做好宣传工作

从根本上来说,国家和政府在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的建设和推广上起主导作用,因此,政府应当做好相关宣传工作,帮助广大群众了解节水工程灌溉技术,使其充分了解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的建设意义,从而推动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的顺利实施。同时,做好宣传工作还能减轻灌溉工程在管理方面的压力,调动农民自发保护灌溉设施的积极性,充分发挥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的经济效益。

1.2.2 加强对高效节水灌溉设施的管理与维护

在建设高效节水灌溉工程时,必须严格依照设计要求和相关规范进行,加强施工全过程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在工程施工阶段,对于质量关键点,建设单位需要同施工单位进行事前交流,对施工单位的现场管理制度、管理方法及其落实情况进行监督,确保节水工程在建成后能够充分发挥其使用功能,减少维修次数。在一个灌溉区域内,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属于农民共有,因此农民要树立自发保护灌溉设施的理念。同时,相关部门在管理高效节水灌溉工程时,可以采取责任制度,做到谁破坏、谁负责,切实保障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的正常运行。如果灌溉设备造成破坏,由该地区农民负责集资修建;如果灌溉设备得到有效保护,政府可对灌溉费用进行适当减少,并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对灌溉设备进行定期维护、检查,确保其始终维持正常运行状态。

1.2.3 完善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管理制度

建设高效节水灌溉工程不仅是为了方便农民使用,其根本目的是为了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因此,加强对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全方位和动态化管理,包括工程设计、施工、监理以及材料供应等。施工单位在开展具体工作时,必须严格遵循国家规定标准,确保工程质量。如果出现不合格的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必须立即返工处理。在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的建设和使用过程中,各个阶段管理的负责人需要进行明确,实现专项管理,确保工程建设有序开展。

2 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管理模式的实践与研究

2.1 科学规划、整合资源增合力。

按照“依水布局、整合项目、集中连片、规模发展”的思路,坚持高效节水灌溉规划与发展优势特色产业相结合,与调整产业结构相结合,与生产方式的转变相结合,规划制定了《沙坡头区高效节水灌溉十三五规划》,明确了总体目标、重点任务和推进措施,为深入扎实开展高效节水灌溉提供列入路线明细、针对性强、便于操作的工作指导。同时,整合农业、国土、扶贫等项目资金,集中力量,合力攻坚,确保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内容更加完备,效益发挥最大化。

2.2 建立和实行激励机制

在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管理过程中,还可以实行激励机制。农民是灌溉工程最主要的使用群体,因此,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的建设和管理离不开农民群众的配合。只有广大农民参与到工程管理中,才能有效达到管理目标。因此,政府部门可以对农民进行必要的补助,用于激发农民参与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管理的积极性,促进节水工程的推广应用。

2.3 采取先进科学的高效节水灌溉模式,规范管理方法

在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完工后,还要考虑到工程实际情况,在此基础上确定管理模式。要想充分发挥节水工程的建设效益,先进科学的管理模式是必不可少的,包括承包管理模式、公司制管理模式以及农场管理模式等。在选择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管理模式时,必须切合实际,对多种方案进行综合性对比,选取最佳的管理模式。在管理模式确定后,还要规范管理方法,全面考虑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管理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提前制定合理的应对措施,确保灌溉工程顺利运行[3]。

2.4 重点突出,培育产业促发展

坚持以发展高效节水灌溉为依托,以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农民增收为目的,大力调整种植结构,发展设施蔬菜、经果林等特色优势产业,基本建成以自流灌区设施蔬菜为主、扬黄灌区经果林为主、环香山地区硒砂瓜为主的特色产业带,在特色产业带通过集中连片发展高效节水灌溉,促进耕地的产出效率和生产效益的大幅提升,群众发展高效节灌的积极性、主动性明显增强,形成了政府主导与群众参与,节水灌溉与特色产业相互促进,同步发展的良好局面。

2.5 加强培训,提升工程运行管理水平

工程建成后,建设单位及时委托工程专业设计人员和机电设备供货厂家的专家对运行管理人员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使管理人员能够理解基本的理论知识,全面掌握设备的操作规程,提高实际操作能力,有效保证了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的良性运行。同时,将泵站运行操作规程、过滤器操作规程及要点、田间管网轮灌秩序等内容制作成制度牌悬挂到泵站墙上,使管理人员随时学习,随时参照、随时受到提醒,有效提高了工程管理人员的运行管理水平。

3 结语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随之而来的是严重的水资源短缺问题。现阶段,国家和政府对水资源问题尤为重视。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产业,发展节水农业能够有效缓解水资源紧张局面。因此,国家为大力推广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提供了必要的资金、技术以及政策支持。但是,目前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在管理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管理水平总体较低,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的发展与推广。因此,选择合理的管理模式、加强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管理力度十分迫切,在这方面政府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制定合理可行的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管理模式,推动国内节水农业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灌溉工程节水灌溉
论述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管理的要点
灵渠申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历程
节水公益广告
节水公益广告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新时期的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研究
节水公益广告
节水公益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