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亲职伦理问题:现状、影响因素及解决策略

2018-02-08 09:35杭州市丁兰幼儿园夏叶丽
早期教育 2018年12期
关键词:幼儿教师伦理案例

杭州市丁兰幼儿园 夏叶丽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一细致和复杂的工作。也就是说,教师和家长都是儿童不可替代的重要他人,亲师关系是幼儿教育中极其重要的伦理关系。由于亲师交往中幼儿教师处于主导地位,且教师的言行直接影响亲师关系的质量,因此,幼儿教师在亲职关系中需要履行主要的伦理责任。

一、幼儿教师亲职伦理问题

亲职伦理问题是指幼儿园教师在与家长互动中遭遇的价值观问题、责任冲突和行为规范问题。在对幼儿园亲职伦理问题进行分析梳理后发现,主要存在以下三种情况:

(一)伦理“潜困境”

即对责任认知的迷茫。由于教师对自己的责任认识不足,在无意识行为下造成的亲职伦理问题。

案例:“交流”引发的伦理“潜困境”

W老师是一个很温和的人,平时也比较平易近人,喜欢与家长交流。但是后来许多家长似乎都不愿意与她交往和交流,因为她经常在交流的过程中借着举例的名义,评价和分享其他家长的隐私和秘密。

比如,孩子之间发生了矛盾,家长来询问,她会很耐心地解释,是因为“她爸妈最近离婚了,小孩子挺可怜的,就有点自闭”,或者“某某家爸妈是从乡下来的,没读过什么书,不太懂教育”。有时候,她也会在表现一般的孩子家长面前夸奖表现优秀或者家境良好的家长:“我觉得我们都应该向××的爸爸学习,人家博士毕业的,大学老师,真是文化人,知道怎么教育孩子。”说者无心,听者有意,W老师的话一方面伤害了许多家长的自尊心,另一方面让家长觉得她守不住秘密,不值得信任。

首先,这个案例中的亲师关系问题与教师的价值观、责任和行为规范相关,是一个伦理问题。其次,这是一个伦理“潜困境”,W教师对自己的责任认识不足,属于无意识行为,但是,正是在这种无意识行为下造成了亲职伦理问题。在亲师互动中,幼儿园教师有尊重家长及其隐私,不随意评价家长及幼儿的责任。但是,这位教师将这种评价和责任当成简单的家园交流,并认为自己是在分享教育经验,可见她对自身的伦理责任认识不足。

(二)伦理责任问题

即责任担当的迷茫。由于家长和教师自己对自身的专业责任认识不清楚而造成的责任越界和责任推卸问题。

案例:一件衣服引发的伦理责任问题

秋游活动中,孩子们一起坐在草坪上野炊玩耍,Z老师提醒幼儿脱外套。一个小男孩特别容易出汗,他身上穿了一件很厚的羊绒衫,已经满头大汗。老师帮助男孩把羊绒衫脱了,给他套了件背心马甲。第二周周一早上,小男孩的外婆就在微信群里跟老师抱怨说,小男孩秋游回去,周末就发烧了。她说看到群里的照片,孩子就穿了一件棉毛衫和马甲,肯定是秋游的时候着凉了(说话的语气对老师很不满)。最后还说道:“我们家孩子体质不好,以后在幼儿园里,出汗了就让他休息一下,衣服不能给他脱,他脱了衣服就会生病。”Z老师非常委屈,她认为孩子生病是家长的问题:家长本身给孩子穿得比较多,且孩子出汗了也捂着不让脱衣服,生怕孩子生病。长此以往,孩子抵抗力越来越差,一运动就出汗,一出汗就生病。

首先,案例中涉及育儿观念和责任,因此这是一个伦理问题。案例中,家长认为孩子发烧生病,责任在教师,因为教师脱了孩子的衣服,并且要求一出汗就要休息。而教师认为孩子生病是穿得多又捂着,体质下降,适应力差造成的,是家长的责任。其次,问题剖析。这个问题从表面看似乎是家园沟通问题,其实更多的是家长的育儿观念和责任归因的问题。对于家长提出的要求,教师尽力满足,同时可以提一些合理的建议,例如建议家长给孩子准备几块吸汗巾,户外活动时给孩子垫上,当孩子出汗时更换吸汗巾,及时给他擦汗。在不脱衣服的情况下,给孩子适当的生活护理。这样做既满足了家长的要求,又能让家长看到教师对孩子的特别关注,减少家园之间的矛盾。

(三)伦理两难问题

即责任选择的迷茫。每一种选择都有充分的道德伦理依据,但是作出的任何选择都要付出一定的代价。

案例:由幼儿在园活动引发的伦理困境问题

A家长跟老师抱怨,近期工作繁忙,每天回来还要给小孩洗衣服,非常头疼,希望老师尽量让孩子保持干净。B家长从国外回来,尊崇亲近自然、体验实践的教育方式,觉得幼儿园活动量小,孩子每天都干干净净的。老师很苦恼,因为A家长的小孩比较活泼,B家长的孩子很爱干净。

首先,案例涉及亲师之间价值观的冲突,具有伦理意味。其次,这是一个明显的伦理两难问题,涉及两个方面的选择:从教师角度而言,教学活动更多是从幼儿需要出发;从家长角度来看,“如果活动量大,脏衣服很多,我也没办法给孩子换”,或者“如果干干净净的,孩子是不是没有保证充足的活动量”。面对这样的问题,选择调整活动与否,其中某一主体的利益都会得到维护,另一主体的利益会得到损害。从教师专业伦理的角度处理伦理困境应该遵循的首要原则就是以幼儿的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

二、幼儿教师亲职伦理问题的影响因素

研究者在浙江省杭州市江干区10所幼儿园中随机选取了50位幼儿园教师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并通过园本教研交流发现,影响幼儿教师亲职伦理问题的主要因素有:

(一)幼儿教师伦理敏感度

伦理敏感是专业人员对专业活动特定情境中所蕴含的伦理价值与潜在伦理问题的领悟和解释能力[1]。在访谈中发现,幼儿园教师普遍对专业伦理认识不清,亲师互动问题也更多地从沟通能力、人际关系视角去思考,很少从伦理视角审视问题,专业伦理问题的复杂性和隐蔽性让幼儿园教师更加难以发现其中的伦理意味。“这个问题也出在老师不会讲话,她可以更委婉点……”“感觉还是老师不能站在别人的立场看问题吧,要有同理心。”可见,幼儿教师在亲职互动中极少甚至没有意识到自己行为的伦理意义,甚至觉得“这是个伦理问题吗”。

(二)幼儿教师伦理决策能力

伦理决策能力是幼儿教师在面对伦理问题时,能够对伦理情境进行分析,并运用专业伦理知识和伦理规范做出最佳的判断和处理的能力。通过访谈发现,大部分教师缺乏对专业伦理的了解,在部分受过正式伦理教育的教师中,伦理决策训练很少。“主要是听说过这个方面的讲座……”“上过这个课程,但是不是很重视……主要是听课,比较不接地气。”这种伦理教育知识的缺少及专业伦理决策训练的缺失,让这些幼儿教师难以从伦理的角度去思考和判断情境中的伦理信息,进而找出适宜的策略。

(三)亲职伦理问题的特殊性

亲职伦理问题从表面来看是幼儿教师及家长之间的价值观念、责任及行为规范问题,但从深层来看有两层内涵:一方面,家园互动是以幼儿为中介而形成的互动,幼儿是两者互动的关键因素;另一方面,家园互动是幼儿教师和家长面对面的互动接触。因此,家园互动包含幼儿教师、家长、幼儿等多个主体。那么,亲职伦理问题的出现就不仅仅与幼儿教师自身的专业伦理素养相关,还与幼儿的特点及家长的态度、事情的情境等因素相关。所以,幼儿教师家园互动是一个多主体、多情境交织的互动,这大大增加了幼儿教师伦理问题出现的可能性。

(四)幼儿园亲职伦理规范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任何问题的处理、解决皆要有章可循。幼儿教师专业伦理规范就是幼儿教师在处理伦理问题时可以依据的规范和准则。欧美国家,尤其是全美幼教协会的《幼儿教师专业伦理守则》自制定以来,不仅受到广大幼儿教育工作者的认可,更被许多国家效仿。但是,我国目前并不存在专门的幼儿园教师专业伦理规范,出现具体问题时主要参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来处理,这既难以考虑到幼儿园教育实践的特殊性,又弱化了约束作用[2]。因此,亲职伦理问题出现后,幼儿教师往往“无法可依”。在访谈中发现,绝大多数幼儿教师主要依据幼儿园园规处理问题,例如,“幼儿园明文规定,幼儿禁止佩戴贵重物品,丢失概不负责”“幼儿园没有规定可以这样……”这些规则可以对幼儿教师起到约束作用,但是往往比较简单,且多从解决问题出发,较少从制度伦理角度进行考量。

三、解决幼儿教师亲职伦理问题的建议

(一)加强伦理教育和反思

专业伦理素养是幼儿园教师专业素养不可或缺的部分,是解决幼儿教师亲职伦理问题的关键。但是,专业伦理素养不是一蹴而就,一学就会的,幼儿教师专业伦理教育必须贯穿幼儿教师的职前培养和职后反思之中。从访谈和抽样调查发现,职前阶段接受过专业伦理教育的幼儿教师不足2%。因此,建议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倒逼幼儿教师教育机构重视专业伦理课程建设,形成高质量的伦理教育[3]。

反思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伦理反思是幼儿教师伦理敏感度及伦理决策力发展的重要方式,幼儿园教师可以参考教学活动反思机制对家园互动进行反思。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反思:这是不是伦理问题?是哪种伦理问题?可以从哪些价值观、规范中获得支持去解决问题?我的决策是不是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同事、幼儿)的要求冲突?有没有更好的解决方式?这种长期的伦理反思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伦理敏感度和伦理决策力。

(二)收集及分析典型案例

本研究伊始就要求幼儿教师收集亲职伦理问题案例,具体实施过程如下:要求幼儿园所有教师收集家园互动中的问题——召开园所交流会,筛选典型案例并说明原因——整理亲职伦理问题典型案例——观摩优秀教师进行典型案例分析。案例收集筛选的过程有利于幼儿教师加深对亲职伦理问题的认识和对伦理情境的判断。观摩优秀教师案例分析能够为教师呈现幼儿园真实发生或可能会发生的事件,让其对该事件中发生了什么,关涉何人的何种利益,涉及何种个人价值和伦理原则,应作何决策等问题进行思考和探讨[4],从中获得解决亲职伦理问题的经验和策略。

(三)体验真实情境

伦理教育及案例分析更多的是让幼儿教师根据相应的观念策略去解决问题,但幼儿教师是实践场域中的行动者,实践中潜藏着无数不确定、不稳定的因素,并随时会遭遇实际情境的价值冲突。因此,幼儿教师的情境性知识、策略性知识要比本体性知识重要得多。

幼儿园将收集的典型亲职伦理问整理出来,并将这些案例进行分类,形成一个个主题,在主题下开展一系列活动,邀请幼儿教师、家长、幼儿参加。例如,在“今天我是家长/老师”活动中,通过还原真实的亲职伦理问题场景,让幼儿教师、家长真实体验,相互理解。这种方式能够避免单纯的伦理知识学习及案例分析的去情境化,让相关利益主体分享体验、感情和思考,减少亲职伦理问题的出现。

(四)幼儿园伦理规范的建立

广泛性的专业伦理规范还需政府层面及行业组织的引领和调研,现阶段幼儿园层面也可以进行一些思考和尝试。幼儿园规则是幼儿园各主体需要遵守的规章和制度,其中暗含着幼儿园的价值观。幼儿园可以采取评价激励的方式,通过专家把脉、同行评价、家长参与等途径形成园本伦理规范,用来指导幼儿教师解决亲职伦理问题。

猜你喜欢
幼儿教师伦理案例
《心之死》的趣味与伦理焦虑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幼儿教师能力提升策略
护生眼中的伦理修养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
医改莫忘构建伦理新机制
婚姻家庭法的伦理性及其立法延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