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举措,促教师素养再提升

2018-02-08 09:35江苏省句容市文昌路幼儿园孙建霞
早期教育 2018年12期
关键词:我园特长教研

江苏省句容市文昌路幼儿园 孙建霞

教师队伍建设是一所新建幼儿园至关重要的发力点。我园从弄清教师队伍现状出发,把握存在的优势与不足,精准发力教师队伍建设,让教师们尽快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并融入幼儿园这个大家庭,同时实现在专业上快速成长。

我园有4轨12个班的规模,目前共有专任教师19名,其中学前教育专业11人,非学前教育专业8人;1~3年教龄12人,4~5年教龄4人,5年以上教龄3人,平均年龄26岁。我们通过对以上数据扫描及分析,发现我园的教师队伍具有一定的优势,如年轻有活力,知识更新快,接受能力强。但也存在明显的不足,如工作时间短,专业化程度不高,教育经历不丰富。面对这样的现状,我们坚持问题导向,从教师自身需求和特点出发,积极探索并有效推进促进教师发展的途径和策略。首先是共识引领,因为没有目标和文化向心力的团队就如同一盘散沙无法塑形;其次是燃料助推,有了内驱力必须要有相应的燃料助推,即想教师所想,给教师所需;最后便是价值实现,阶段性的成就感是确保兴趣的续航剂!

一、互动沟通,在凝聚共识中求融合

新教师、新环境、新岗位需要面对不同的融合,融合即成长。尤其是刚刚走出校园的新教师和非学前专业的教师,他们需要与环境的融合,与家长的融合,与同事的融合,与专业的融合。

我们通过明晰办园理念达成教师共识,以共同的园所文化引领教师共同发力,在明确园所规划和价值点的基础上明确个人规划的目标与方向;通过专业问题跟进式研究形成指导手册,规范统一教师的基本保教行为,提升专业素养,赢得家长、社会的认可,收获成就感;通过主题性活动建立人际间信任与支持,营造和融共生的团队氛围。如我们的互动活动“微笑的问候”,座谈会“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们的选择是什么”以及教师测评问卷的设立,旨在帮助教师学会互助与包容,并且客观看待问题,用正能量支撑团队发展;通过优势的发现增强家长对教师的了解与包容,进而增强教师的自信心和责任心;通过建议的提供促进家园的共建,促进班级管理能力在家长参与下的快速提升,最终在不知不觉中促使教师形成五个意识——责任意识、成功意识、互助意识、包容意识、进取意识。

二、尊重需求,在多元研训中补能量

马斯洛认为,尊重需要得到满足,能使人对自己充满信心,对社会满腔热情,体验到自己活着的价值。新教师最欠缺的就是专业理论知识和与实践的融合,对于这样的短板,我们通过巧补、轻松补、过程补的方式加以推进。我们的优势是教师们基本上没有思维定势,较少受老观念影响。所以我们创新各种脑补方式,让教师们在快乐、自由、自主中吸取新思想、新知识。

首先是统配的专业阅读分享。从相约七点半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学习,到“我的阅读”三次分享活动,独立的阅读、共同的分享与讨论,让教师的信息量大大提升;再到与保教实践工作的融合运用,我们收获了较好的效果。如:杜老师是一名非学前专业的人事代理教师,专业系统的学习促使她很快成长,能够积极反思各项工作,并在将理论运用于实践的过程中迅速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有了更多的耐心和对幼儿行为的更深层次思考,其班级管理水平也有了很大的进步。

其次是根据教师的需求定制培训内容。我们通过下发调查问卷了解教师的学习动机与需求,在问卷的基础上归纳、分析需求,相应地设置园本培训的菜单。通过自主选择、因需安排的方式,切实增强研训的针对性和个性化。

最后是根据情景需求开展不同形式的教研。针对新教师在集体教研中的拘谨和紧张,我们选择改变教研的地点、时间,如开展“草地教研”“朋友圈教研”“QQ群教研”。在给予教师更轻松思考问题的空间和时间的同时,丰富了关注的资源。针对新教师的不自信,我们设置了“我们不一样”“我的哇时刻”“我的工作问题与感受”等一系列活动,通过不同的视角表达不同的内容。一方面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到教研之中,另一方面真正起到提升自信心、获得新体验的效果。针对新教师问题意识薄弱,我们采用情景表演的方式再现问题情景,大家共同剖析寻求方法,进而反思自己的工作。一方面帮助教师形成反思意识,另一方面发挥集体的力量创造性解决问题。针对新教师的自我成长规划不明确、梦想不清晰,我们设置了“给三年后自己的一封信”活动,让教师给自己这个不长不短的三年来一个约定,预测三年后自己会有哪些变化与收获。教研活动灵活的时空与形式让我们收获了温馨、温情、智慧与成长!

三、知人善用,在特长运用中显价值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最高阶段是自我实现,即价值观、创造力、责任感、示范带头作用、引领性等方面的体现。因此我们鼓励并支持教师们为实现梦想而努力,支持教师们爱好特长的挖掘与发挥。每个人适合干什么?有什么特长?可能他自己一开始并不很清晰。我们通过人人参与,活动中显才能的方式,挖掘教师专业之外的潜能,让他们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活动的主角,从活动中找到成长的自信点。

幼儿园的宣传工作是一项繁杂而重要的工作,如果把所有的宣传任务集中在一个人的身上,他的压力会非常大。于是我们采用轮流撰写的方式进行摸底,每个人按时间段的不同轮流完成一份按宣传要求撰写的内容。第一轮结束之后,我们发现了会写诗的小徐,理性、智慧的叶子……他们各具风格、特点。于是我们将后期的宣传任务分类,成立了宣传小组,有园所大活动报道组,有班级小活动宣传组,有园所文化宣传组,也有教科研类别宣传组,谁擅长哪一块内容就将哪一块内容交给他负责。宣传活动与特长结合并合理分工后,我园的宣传就不是压在教师们心头的石头了,教师们积极展现自己,宣传幼儿园的各项工作。

由于我园新教师非常多,大家在理论知识的储备上不是很丰富,在实践中更无法运用,我们便在读书上进行了探索。寒假期间我们给教师充分的自主权,让他们自己选择一本想要阅读的书,开学来园之后大家对所阅读的书进行投票,最想听听哪本书的分享。在投票的基础上我们延伸出“读书三次分享”活动,教师们不同的读书方式、不同的分享过程让所有成员眼睛一亮,激起了思维的火花。其中婷婷老师的阅读分享受到大家的一致推崇,她思维清晰,框架提炼精准,与实际运用的契合点把握得当。在后期的片级开放活动中,我们便提供平台让她对全片区幼儿园进行展示,她的自信心得到提升,对其他教师也有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为了让教师的特长更长、专业更强,我园将场馆游戏设置成工作坊模式,让园内有特长的教师成为工作坊的坊主,在更广阔、更专业的空间与平台支撑他们在专业领域的发展。这些亮点的挖掘与施展激发了教师们成长的自信,让他们看到了自我的价值,进而推动他们在专业领域的发展。并且,通过这样的专业推动,引领更多的人共同发展,支撑孩子不同领域的学习和成长。

“一支竹篙,难渡汪洋海,众人划桨,开动大帆船”。一所幼儿园的发展需要众人的爱来推动,一支团队需要和谐、责任、梦想去灌溉。我园的教师尽管年轻,尚不成熟,但他们都是幼儿园的希望之光,引领着我们的未来,我们将会用智慧和责任继续带领这支团队前行,用激情与行动诠释幼教工作的内涵,成就每一位教师!

猜你喜欢
我园特长教研
户外厨房诞生记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爱为本 绘美好
美育生活,艺术人生
老板的特长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特长,亦是一种成长
特长公路隧道照明设计探讨
如何判断孩子的兴趣与特长
教师到底需要怎么样的教研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