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分课外 四分课内 两分留白
——浅谈实现有效幼儿舞蹈教学的策略

2018-02-08 09:35江苏省太仓市艺术幼教中心陈黎冰
早期教育 2018年12期
关键词:功夫舞蹈教学活动

江苏省太仓市艺术幼教中心 陈黎冰

舞蹈作为艺术的形式之一,它能促进幼儿肢体动作能力的发展,提升幼儿协调性,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体形和体态,丰富幼儿的审美体验。观察当前幼儿园的舞蹈教学活动,不难发现几种现象:一是教师将事先编排好的舞蹈教给幼儿,幼儿在既定的流程下机械、反复、被动地模仿;二是教师担心“理念落实”的偏差,在课程审议中减少了舞蹈集体教学,使得幼儿鲜少有机会接受集体舞蹈学习。在课程游戏化理念下,笔者以大班舞蹈活动“我们一起跳舞”为例,在关注审美体验的同时立足“学习方法与提升能力”的价值追求,做到课外与课内统整设计和思考,合理用功,让幼儿舞蹈教学呈现课程游戏化所倡导的“自由、自主、创造、愉悦”的风貌。

一、四分课外,功在“音乐、感受、设计、策略”

功夫之一:精选音乐。音乐与舞蹈息息相关,每一个音乐作品都表达了一些特定的内容和情感。能够作为幼儿舞蹈表演的音乐作品类型有很多:动感十足的旋律、充满童趣的儿歌、古今中外的名曲等。但是,作为舞蹈集体教学的音乐要注意篇幅短小、节奏鲜明、乐句清晰,这样才有利于幼儿在集体活动时间内完整理解、创作和表达。本次舞蹈活动的音乐节选自德国作曲家阿图尔·奥尔特的作品《在钟表店里》,音乐充满生气和想象。教师根据教学需要,用音频编辑软件精心节选其中乐段进行编辑,最后形成1分20秒的“ABA”结构的音乐素材,有重复有变化,便于幼儿的理解、创作和表达。

功夫之二:充分感受。开展舞蹈集体教学之前教师可将音乐投放在表演区,利用来园、午睡前后、自由活动等一日生活中的环节,让幼儿有足够时间倾听,感受音乐的风格特点,通过听辨来熟悉音乐的结构、节奏、变化等。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幼儿才有可能进行舞蹈创作和表现。

功夫之三:教学设计。选定音乐并给予幼儿充分感受后,教师最重要的一个功夫就是教学设计。集体教学活动的设计应该体现领域发展目标,关注幼儿已有经验,并将目标指向幼儿共性经验的提升。“我们一起跳舞”这一活动的目标为:1.感受音乐欢快的风格,结合自己的欣赏和理解进行动作设计与编排,体验舞蹈创编的乐趣。2.在创编和表演中,学习用观察、协商等方法对动作、队形等进行调整,丰富合作表演经验。两条目标遵循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艺术领域“表现与创造”的子目标之“喜欢进行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同时,随着年龄增长大班幼儿的交往能力得到发展,同伴之间的交流、支持、鼓励和合作行为逐渐增多。在舞蹈创作和表演中,幼儿的商议、配合、执行等有关合作的经验、能力是存在差异的,需要教师通过集体活动中的提问、讨论、执行、调整,才有可能帮助幼儿学习合作的方法,积累问题解决的经验。

功夫之四:策略运用。根据设计的教学方案,围绕如何落实目标、如何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方式选择适宜的教学策略是教师需要下的“第四份功”。本活动中的教学策略运用有两个亮点。首先是图谱设计和图卡提供。教师设计提供的“直线段落式图谱”和图卡简单有效,将抽象的音乐予以直观呈现,帮助幼儿建立清晰、完整的音乐形象,加深对音乐的理解,支持幼儿进行自主学习和舞蹈创编。当幼儿对学习的舞蹈熟练后,还能运用这些材料进行动作、队形的重组、简化、增加等,将想法不断融入舞蹈创编中,创造出更多“自己”的、个性化的舞蹈。其次,两次合作表演及讨论。这一教学策略体现了教师遵循《指南》在“艺术领域”中提倡的教育建议:“创造机会和条件,支持幼儿自发的艺术表现和创造”“在幼儿自主表达创作的过程中,不过多干预或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幼儿,在幼儿需要时再给予具体的指导”。活动中幼儿小组合作的时间充分,幼儿根据设计方案表演后再进行交流和分享,使得幼儿能解决问题,分享同伴经验。

二、四分课内,功在“角色、观察、回顾、尊重”

功夫之一:教师角色。有效教学必须建立在良好的师幼互动基础上,教师的角色定位直接影响积极师幼互动的建构。在活动中,经常会出现幼儿的反应与教师预设情形不一致的情况,这时教师往往会感到困惑:是尊重幼儿的权利,顺应幼儿的需要,及时调整,构建师幼互动活动?还是强行把他们拉回预定的轨道?我们认为,教师应在活动中真正关注幼儿,敏锐地觉察到他们的需要和反应,捕捉他们在活动中发出的有价值的信息,及时调整教育行为。教师要把握时机,延迟介入活动,引导幼儿讨论,尝试自己解决问题,创造条件让幼儿在舞蹈创作表演中品味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他们创造性的表现。

功夫之二:现场观察。预设的教学方案是教师引领、推动幼儿学习的支架之一。预设的教学目标是否能达成,幼儿在教学活动中是否能逐步建构和提升经验,还离不开教师的“现场观察”。《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在“组织与实施”中明确提出:“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观察他们的需要。”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观察幼儿对问题的理解是否存在问题;观察幼儿的动作表现情况是否与音乐合拍,是否能连贯地跳起来;观察幼儿的合作行为是否有争议,面对争议他们是怎么解决的,等等。基于教学现场的观察是对教师的考验,更是教师跟进指导、有效回应的依据之一。

功夫之三:及时回顾。有效的教学活动应该让幼儿有回顾的时间。本活动开始环节中,教师出示幼儿自编的舞蹈动作、队形图卡,帮助幼儿回顾了之前的动作创编思考,也回顾了对音乐的感受。在教学活动的最后环节,教师抛给幼儿一个问题:“今天我们一起为这段音乐设计了动作和队形,试了两次后每组都完成了一段舞蹈。你们有什么想和大家分享的吗?”这一问题旨在引导幼儿回顾自己参与舞蹈创编的过程,正视自己情绪、经验认知、方法学习等方面的感受和体验,对活动经历做简单的梳理。通过回顾,幼儿能更好地理解发生过的行为,展开有效的自我评价,进而开展自我反思和调整。

功夫之四:尊重鼓励。《纲要》明确指出:“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在舞蹈教学中,教师除了要让每个幼儿充分感受舞蹈特有的美感和愉悦,更要认识到:在幼儿阶段,表现能力比表现技能更重要,这是幼儿年龄特点决定的。充分认识幼儿艺术教学的价值后,需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用心接纳幼儿的各种表现和想法,教师不断给予“你们能听着音乐自己编出舞蹈,还能有节奏、连贯地跳起来,真的很棒”“你愿意接受伙伴的意见,在第一段中减少一个队形,这个决定真不错”等充满肯定、尊重和鼓励的语言,能让幼儿感受到自己的表现是被喜欢、被认可的,这样才能保持积极参与、主动学习和表达的良好状态。

三、不妨留白两分:一分留白给幼儿,一分留白给教师

所谓留白是指“教学之后留下什么”。有效的教学应该给幼儿和教师留下课后继续学习和思考的空间。因此,有价值的舞蹈集体教学活动不应止步于“教学结束”,而是给幼儿和教师各自留白一分,进入后续实践运用和支持学习的新思考。具体来说:

一分留白给幼儿。首先,舞蹈表演是需要时间内化和练习的。教师完全可以把音乐投放在艺术区等,供幼儿在游戏中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安排继续感受、练习和表现。其次,对于幼儿来说,他们需要有机会把本次舞蹈教学中获得的创编方法、合作经验运用于其他舞蹈创编,迁移到其他需要合作的场合。这样做才能使教学获得的方法通过运用实践真正内化为幼儿自身的能力。有幼儿在活动最后说:“接下来,我想把自己编的动作画下来,也放进舞蹈里。”说明,幼儿已经具备方法运用的意识,相信在实践中幼儿的能力将不断提升。

一分留白给教师。对于教师来说,在集体教学之后继续观察幼儿的各种表现,捕捉、了解他们的兴趣,然后及时提供合适的音乐素材,自由表现的空间和生动有趣的活动方式,让幼儿能够在舞蹈活动中彰显个性,增强自信,发挥创造力,从而帮助他们实现自主发展、整体发展。

猜你喜欢
功夫舞蹈教学活动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学舞蹈的男孩子
舞蹈课
校园舞蹈 多姿多彩
功夫猪
功夫猪
功夫猪
功夫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