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大班韵律活动中幼儿学习品质的发展

2018-02-08 09:35河海大学幼儿园
早期教育 2018年12期
关键词:韵律公鸡幼儿

河海大学幼儿园 陆 燕

学习品质主要是指学习态度、行为习惯、方法等与学习密切相关的基本素质,是在幼儿期开始出现与发展,并对幼儿的现在及将来都有重要影响的基本品质。在多国的幼儿学习发展评估里,“学习品质”被单独列为一个领域。我国近年颁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也明确提出: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幼儿在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和良好行为倾向是终身学习与发展所必需的宝贵品质。可见,“重视学习品质”是实施《指南》的重要要求之一。在艺术领域中,韵律活动是音乐活动的表现形式之一,深受幼儿喜爱。韵律活动具有游戏性、趣味性、合作性、规则性等特点,这些特点对幼儿自我调控、注意力、言语能力、创造力等学习品质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那么,如何在韵律活动中发展幼儿的学习品质呢?本文以大班韵律活动“公鸡觅食记”为例,着重剖析从音乐的选择、情境创设、角色扮演及积极评价对发展幼儿学习品质的影响。

一、合适的音乐对幼儿学习品质发展的促进

我国学者曾提出音乐学习能够促进幼儿意志力的发展,因为音乐学习的过程需要幼儿自觉地认真倾听、主动观察并进行模仿创编,抑制外界其它刺激,这有益于促进幼儿的抑制力、注意力的发展。当幼儿听到音乐时产生愉悦感,就会主动、自觉地参与到音乐活动中。相比较而,言旋律轻快的古典音乐能更好地唤醒幼儿的积极情绪,这种积极情绪促使幼儿释放更多的多巴胺,让幼儿的认知更加灵活,为幼儿在韵律活动中的学习、表现与创造提供有利条件。韵律活动“公鸡觅食记”的音乐节选自管弦波尔卡舞曲《闲聊波尔卡》,又名《叽叽喳喳波尔卡》,乐曲节奏鲜明,段落清晰,形象地表现了妇女们闲聊时的情景,给人感觉愉快而又诙谐,非常适合幼儿欣赏。

二、情境创设对幼儿学习品质发展的促进

“情境创设”是指在乐曲本身所表现内容的基础上,通过音乐意境的烘托、语言的表达、动作的模仿与表现等手段,创设出与儿童已有相关生活经验的情景或儿童喜闻乐见的故事情景。在韵律活动中,通过看视频、图谱或者欣赏音乐、动作,引导幼儿猜想、预测情景内容。如在韵律活动“公鸡觅食记”中,幼儿通过欣赏音乐及观察教师动作猜想“发生了什么事”,又通过听音乐看图谱,再次预测动作所代表的含义。此环节为幼儿提供了想象的空间,幼儿用身体的不同部位来表现节奏,给歌曲配上自主创编的动作,进一步激发幼儿了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三、角色扮演对幼儿学习品质发展的促进

“角色扮演”就是将乐曲内容进行角色化。通过模仿、想象,创造性地把儿童世界与成人及现实世界联系起来,满足儿童的愿望和需要。“公鸡觅食记”中幼儿通过扮演“鸡爸爸”这一角色,投入完整活动,从展示自己、捉虫子到和小鸡们互动,角色的使命感督促幼儿坚持完整的表现,激发幼儿的挑战意识,满足他们内心的需要。同时,角色扮演还从角色的需要出发引领幼儿学习与他人合作。“公鸡觅食记”中鸡爸爸回家与小鸡互动,角色从单一角色升级为双边角色,既需要幼儿掌握自己的角色要求,又要熟悉对方角色,如此相互配合,促进幼儿合作性的发展。

美国学前教育专家马里奥·希森博士将儿童的学习品质分为两个维度:1.情感与动机维度。2.行动与行为维度。“公鸡觅食记”通过体验鸡爸爸和小鸡两种角色互动,使幼儿感受鸡爸爸的责任及与小鸡之间情感;通过表现两种角色的语言和动作,引导幼儿学会表达自己对父亲的爱。在角色互动中,幼儿表现出的兴趣、主动、热爱、责任等积极态度都是情感与动机维度上的体现。这样积极的情感体验促使幼儿在韵律活动中体验合作游戏的快乐。

四、评价对幼儿学习品质发展的促进

1.积极评价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态度。《指南》对不同年龄段幼儿提供了引导性建议,即培养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引导幼儿对音乐产生热情,通过音乐进行自我表达和交流互动,注重情感上的倾向性培养。韵律活动的评价应以积极、正向评价为主,能激发幼儿对韵律活动的兴趣。“公鸡觅食记”中设有幼儿反思环节,即自我评价。幼儿通过一定量的学习之后,用语言进行自我学习状况的评价总结。评价自己学习状况的程度,总结自己的学习、记忆方法。通过互听、自我纠错、自我评价的方式完善表演,发展儿童反思与自我完善能力。教师不仅对幼儿的学习状况及时肯定,同时也对幼儿的自我评价进行总结与肯定,将个体经验通过语言描述转化为全体学习的榜样,教师的积极评价强化了幼儿的积极态度和良好行为倾向。

2.评价关注幼儿终身学习与发展。幼儿在韵律活动中表现出的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为其终身学习与发展奠定了基础。评价不能过度干预,切勿把教师的想法简单粗暴地强加给幼儿。“公鸡觅食记”中幼儿自己创编对爸爸情感表达的语言(两字)及动作。教师课前设想有“抱抱”“辛苦”等,在活动实施中,幼儿创编出来的有“棒棒”“爱你”“谢谢”“感恩”等词汇,幼儿创编的内容更贴近实际亲子关系中的语言和动作,教师应给予充满赏识的、鼓励的评价,尊重幼儿,保护幼儿的创造力,使评价成为其今后音乐审美与创造的可持续发展动力。

3.评价讲究艺术性。除了千篇一律的肯定性言语,在韵律活动中,教师的评价可以更加艺术性。教师的角色化、情境化就具有艺术性,更能被幼儿接受。“公鸡觅食记”中鸡爸爸和小鸡呼应之后,教师扮演的鸡爸爸说:“哎呀,你们真是一群懂得感恩的小鸡,爸爸太幸福了!”这一句具有艺术性的评价既肯定了幼儿所创编的内容,又评价了幼儿懂得感恩的优秀品德,幼儿听了之后特别开心,迫不及待要创编下一个内容。这样的评价再次推动了幼儿的表现力、创造力,同时关注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积极的情感体验。

《指南》中明确指出:“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帮助幼儿逐步养成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勇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等良好学习品质。”学习品质是什么?简而言之,就是我们熟知的好奇心、求知欲、专注力、计划性、坚持性、自我调控等扩展领域的学习品质或学习能力。当然,学习品质不是一次韵律活动就能培养成功的,它贯穿在幼儿生活的每个环节。教师在设计活动时需多想、多做、多反思,将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品质真正内化进每个活动环节。

猜你喜欢
韵律公鸡幼儿
两只公鸡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春天的韵律
基于阅读韵律的高中英语默读朗读教学实践
韵律之美——小黄村
偶感
说话的公鸡
聪明的公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