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进餐活动支招

2018-02-08 09:35镇江市中山路中心幼儿园吴玉美
早期教育 2018年12期
关键词:用餐饭菜尝试

镇江市中山路中心幼儿园 吴玉美

幼儿一日生活包括晨检、教学活动、户外活动、进餐、午睡、盥洗等内容。其中进餐环节关乎幼儿的健康,家长十分关注。在幼儿园里,进餐环节中传统的“安静进餐、强制多吃”的指导要求,往往表现为教师对幼儿个体发展的合理性思虑不足,因此有必要对幼儿进餐过程中教师的指导行为予以分析,以找出适合幼儿年龄特征与个体特点的方法,引导其养成文明进餐的习惯。笔者尝试从餐前、餐中和餐后对幼儿进餐活动进行组织与管理。

1.营造温馨的进餐氛围

活动室用温馨的提示牌划分“取餐区”和“就餐区”,幼儿自由选择位置进餐。室内播放轻音乐,在舒缓轻柔的乐声中,幼儿与好朋友结伴用餐,减轻了他们的压力和约束感,对于一些刚入园有分离焦虑的幼儿来说,自己做生活的主人,像在家一样自由,帮助其更好、更快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2.尊重幼儿的饮食需要

根据幼儿的不同需求,在盛饭时适当调整饭菜量,将饭菜分成较多的和较少的两类,并做出标记,请幼儿观察当天的饭菜作出判断,选择吃较多的还是较少的。自主选择饭菜的量,既减少对食物的浪费,又使幼儿感受到自己被尊重。对厌食、挑食的幼儿,教师可以一对一交流,先鼓励其尝一口,再吃一勺,以逐渐改变厌食、挑食的习惯。

3.注意进餐的文明礼仪

设定取餐时的一米线,此举避免幼儿在取餐处拥挤,又呈现彼此间的尊重。用餐时要遵守一定规则:要求幼儿一手扶碗,一手拿勺或筷子用餐;饭菜搭配着吃,细嚼慢咽,不发出咂嘴的声音;幼儿间可以轻声交流,但不影响他人;每桌提供盛渣盘,幼儿可以把骨头渣或是不小心掉落的饭粒放进盘子里;用餐时,不过分催促,也不勉强幼儿吃不喜欢的食物。进餐过程中,教师适度穿插趣味谜语、饮食故事介绍饭菜的营养、制作过程、进餐礼仪等,以唤起幼儿对饮食的兴趣,营造宽松愉悦的用餐环境,培养良好的进餐礼仪。

4.尝试幼儿的自主进餐

在“我是值日生”的活动中,教师组织幼儿讨论“我可以为班级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并要求把它画出来。通过整理幼儿的表征画,发现大班幼儿已经具备自我服务的意识,愿意为他人服务,其中有些值日内容涉及午餐环节。一日生活皆课程,幼儿进餐看似平常,但其所蕴涵的教育价值是多方面的,于是教师开始着手树立营养意识、探究意识、自理意识、规则意识和服务意识的幼儿自主进餐尝试。师生共同制订了值日生职责,明确了值日任务,一段时间之后,进行适宜的调整,完善自主进餐环节。

首先是将值日生盛饭改为幼儿自己盛饭。想吃多少盛多少,教师把原先的1个饭盆分成2个饭盆,便于幼儿盛取。把盛菜的盘子改为放在桶里,摆在一米线的旁边,杜绝了排队等候时玩餐盘不讲卫生的现象,又把夹菜的夹子从成人版改成了更适合孩子用的小夹子。尝试一段时间后,幼儿已经熟悉了自主午餐的流程:值日生做餐前准备——幼儿分组去洗手、拿餐垫、排队盛饭菜——吃饭——倒残渣、清洗餐垫、摆放餐垫——漱口、擦嘴。

其次让幼儿的餐前洗手环节更自如。之前的餐前洗手,都是教师安排幼儿分组去洗手、控制盥洗节奏,避免洗手间拥堵。可是自主权给了幼儿后,出现了一窝蜂挤进洗手间的现象,怎么办?事后幼儿进行了反思,并制订出规则,以小组为单位一起去,先去2组小朋友,其他幼儿留在教室和教师一起做手指游戏等,等其中一组回来排队盛饭了,后面一组的小朋友再去。这让饭前洗手环节变得有序,还增强了小组的凝聚力,同伴间会相互协商,互相提醒。

随着自主进餐活动的深入,教师又做出了家园联动的新尝试。教师提前一周将菜谱告诉家长,让他们和幼儿一起去探索食物的秘密,再来园和同伴分享他们对午餐的认识和理解,同时向家长询问幼儿在家的进餐情况,家园携手,共同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

自主进餐活动的开展,教师发现了幼儿的变化:(1)幼儿能有序地进行自主进餐活动,对食物的营养价值有了一定的了解,挑食和剩饭菜的现象减少了。(2)幼儿形成了餐前洗手、细嚼慢咽、餐后漱口擦嘴等良好的卫生习惯。(3)自理能力得到了锻炼,能自己盛饭菜,收拾整理残渣盘,抹净桌子等。(4)规则意识有了大提高。自主进餐规则是师生共同商定的,所以全班幼儿都努力去遵守。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教师的工作态度和管理方式,应有助于形成安全、温馨的环境,既要高度重视和满足幼儿受保护、受照顾的需要,又要尊重和满足他们不断增长的独立要求,避免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要鼓励并指导幼儿自理、自立的尝试。学前教育是一种养成教育,只有科学合理地安排进餐常规,才能使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猜你喜欢
用餐饭菜尝试
文明用餐
文明用餐
文明用餐
再试试看
再试试看
一次惊险的尝试
我最喜欢的作业
用餐时间
一次让我受益的尝试
文明餐桌 不剩饭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