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丽娜:人生不能被限定

2018-02-09 15:22周彩丽
教育家 2018年1期
关键词:盲校盲童盲人

文 | 本刊记者 周彩丽

董丽娜扶着工作人员的手臂走向舞台中央。

站定,打开台本,右手触摸台本上的一个个凸点,董丽娜朗诵:“我这个不能用眼睛看的人……”

董丽娜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特约主持人、盲人阅读推广人。2017年12月5日,在第七届北京阅读季阅读盛典上,她被评为十大金牌阅读推广人之一,与著名播音艺术家陈铎先生等一起同台朗诵。那天她朗诵的是《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片段。

“假如给你三天光明,你想做什么?”记者问。

“我爱朗诵,如果有一天我可以看到这些字,拿起一篇稿件就可以顺利地朗读它,我会觉得特别特别幸福;我爱读书,如果有一天我能够走进一家书店,在墨香中看到书上的信息,我也会觉得特别特别幸福。”

阅读是一扇窗

约见董丽娜时,她才看完了《生命册》。书中一个个人物的经历,让她思考社会之纷繁、人生之丰富,“好像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

从盲人按摩师到主持人,董丽娜的经历也印证了这句“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而她说,成为今天的自己是受阅读滋养。

董丽娜出生便弱视。8岁时上盲校,学校图书馆里只有几百册盲文书,儿童读物更少,《林家铺子》《春》《秋》……她把看得懂的看不懂的书全都看了。

阅读改变了董丽娜。身为盲人,她曾自卑怯弱,《简·爱》鼓舞她坚韧自尊;曾经不肯接纳“不完整”的自己,也通过书籍与自己达成和解……董丽娜跟书籍一起成长,不断更新自己完善自己。

“盲人群体尤其需要阅读的滋养,本来已经看不见了,如果不读书,所了解到的就是周围的那点事、自己想的那点东西。阅读就像一扇窗一样,能看到更多人更多事。”

但董丽娜也深知,盲人阅读途径受限。2012年的一份调查显示,中国平均1.4万盲人一年才有一种新书。 作为盲人阅读推广人,董丽娜所做的事情之一,就是为盲人提供更多的书。

“盲人由于视力受限,不能很好地感知这个世界。但是通过你的声音,他们能触摸更多文学作品,想象这个丰富广阔的世界。所以,如果你报名参加了‘心目图书馆’读书志愿者活动,请你坚持把一本书读完。因为对每一个听到你所读的这本书的盲人而言,它很重要。”

在北京市西城区一间小院子里,董丽娜给志愿者做培训。

2013年,董丽娜成为北京市红丹丹视障文化服务中心(以下简称“红丹丹”,一家助盲公益组织)“心目图书馆”项目的志愿培训师,每周六为志愿者们辅导播音语言艺术课程。培训合格的志愿者将进行各类书籍的有声朗读,制作成有声图书。“心目图书馆”从建立到现在,近七年的时间里,几百名志愿者参与了读录,制作了七八百本有声图书,这些书籍免费提供给全国一百多所盲校的孩子们。

董丽娜去盲校做过回访,听他们的反馈意见。“志愿者的朗诵不见得专业,但是会让孩子觉得亲切,他们说与冷冰冰的读书软件不一样。”这让董丽娜觉得受鼓舞。

而另一种反馈也让董丽娜忧心。“很多时候,盲童是悲观的,会觉得读书没有太大意义,难让他们爱上读书。”为了激发盲童的阅读兴趣,一方面董丽娜要求志愿者尽可能地提高读录水平,讲得绘声绘色一点,力求对孩子的吸引力大一些,另一方面,他们把一些名家推荐的书单提供给学校,请老师去征求学生的意见,学生想读的书优先进行制作。

“红丹丹”每年还会举办阅读冬令营和夏令营活动。每年的冬天和夏天,请一些小读者到北京,用一周的时间,跟他们做现场互动,让他们体验阅读、朗诵课程,以这样的方式吸引盲童多阅读。

教育打破限定

董丽娜选择做公益助盲培训师,源于一个盲童的理想。

2012年,董丽娜在一家网络电台任播音主持人,无意中浏览到一条新闻,一记者在采访中问一个10岁盲童长大以后的理想是什么,盲童回答:“当一名出色的按摩师。”

一瞬间,董丽娜感到深深的悲哀。为什么盲童的理想不能是科学家、音乐家或作家,而只能是按摩师?董丽娜想到当初的自己。在盲校时老师天天对他们说,“以后你们一定要好好学习推拿,这将是你们唯一的出路”。按摩师仿佛一个标签,贴在所有盲人身上。

“从小就被灌输你能做的只有一件事,这些信息无形之中会禁锢孩子。”

被禁锢之下的董丽娜毕业后做了她不喜欢却别无选择的按摩师。看到“红丹丹”的盲人播音培训项目,董丽娜如抓住救命稻草,辞去工作来了北京。2010年,董丽娜参加全国第一届“夏青杯”朗诵大赛,获得二等奖。赛后有一位评委找到她说,“我是敬一丹,你想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工作吗?”

犹如一束光照亮黑暗。董丽娜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主持了节目,在大家联名推荐下去攻读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专业。

由于就读的是成人教育学院,董丽娜须先通过北京市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但某区自考办却告知她不能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原因是“没有先例”。

“我能学能做为什么不能考?没有先例为什么不允许创造先例?”董丽娜愤怒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 国家举办的各类升学考试、职业资格考试和任职考试,有盲人参加的,应当为盲人提供盲文试卷、电子试卷或者由专门的工作人员予以协助。

董丽娜向北京市教委投诉。期间,有朋友提出帮她到广州争取考试资格,董丽娜回绝了,她听说之前也有跟她情况一样的盲人在北京报考遭拒。她想为所有盲人发声,呼吁考试主办方为盲人创造教育条件。

董丽娜的呼声得到社会关注。最终相关部门表态:视障人士可以报名参加今后举行的自学考试,并将提供最便利的条件。

这件事,被董丽娜视为自己经历过的最高兴的事情之一。“虽然盲人由于本身受限,确实很多事情做不了,但是教育不给他提供一些可能,不让他接受相关教育,怎么可能去从业呢?”

董丽娜现在所做的工作之一,是给视障青年做一些语言方面的教育培训。经过培训的盲人,有的已在喜马拉雅等App上进行电子图书有声演播,这让董丽娜开心:“虽然不见得都能从业,但至少让他们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并且去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人生不见得是被别人限定好的样子。”

有一次董丽娜去到一所盲校,有一个大约十七八岁的孩子反复询问她“一个盲人怎么能从按摩师变成主持人?”董丽娜跟他讲自己的经历,孩子痛哭,他早早就被限定了方向,而现在,他想追寻自己的方向。

董丽娜说:“每个人都有发展和实现自我的需求,盲人也不例外,促进盲人社会化意义重大。”

猜你喜欢
盲校盲童盲人
信息技术整合学科在盲校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Blind boy touches netizens with song of hope盲童用希望之歌感动网民
随声附和的盲人
盲童学前教育的途径和方法研究
盲人节
基于IPAD的盲校职业教育课堂探索*
盲人分衣服
盲校语文综合性学习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盲人水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