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卫生与职业病防治现状相关因素分析

2018-02-09 13:10柳志强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8年22期
关键词:职业病用人单位劳动者

柳志强

职业病是指劳动者在工作时接触到粉尘、放射性物质等有毒有害物质所引起的疾病[1]。随着我国经济的飞跃性发展,建筑、冶金、煤炭逐渐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点据重要地位,而象汽车制造、生物工程、计算机等一些新型产业的兴起,使近年来职业病的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有调查显示,我国的职业病人数已高达2亿,列居世界第一位,造成每年直接、间接损失达1 000亿元,虽然政府一直在努力协调多方力量改善现状,但实施过程中却有很多的阻力与问题。本次研究对职业病的防治现状进行深入调查,分析相关的影响因素,以使劳动卫生服务得到提升,避免职业病带来的危害。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和《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管理办法》为参照,深入各企业和各级劳动部门进行调查研究。

1.2 方法

回顾我国建国以来职业病与劳动保护立法实施情况,分析和探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影响因素。

2 结果

2.1 劳动卫生与职业病防治现状

2.1.1 涉及范围广 职业病并不是单单集中出现于某几个行业中,而是各行各业均有出现[2],也不仅仅出现于传统行业中,在一些新型行业中也有出现。

2.1.2 涉及人数多且流动性大 我国劳动者中的农民工是一个庞大的群体,其中有很多人工作在具有有毒有害物质的环境中[3],他们时常变更工作岗位使职业病诊断难度增大。

2.1.3 职业病具有隐匿性与迟发性 很多职业病都具有一定的潜伏期[4],因此就会被忽视,可发病后,为治疗增加了难度,且几乎不会治愈。

2.2 影响劳动卫生与职业病防治工作的相关因素

2.2.1 法律依据少 1999年前,我国可依据的职业病预防法律只有《职业病预防法》[5],劳动者可依据的法律依据少。

2.2.2 用人单位不重视 企业和用人单位只一味追求经济利益,对劳动者的健康检查敷衍了事。

2.2.3 劳动者自身防范意识差 劳动者对职业病防范意识差,不积极争取职业卫生检查,在离岗时不主动向用人单位索取健康监护档案,给日后职业病鉴定带来很多困难。

2.3 劳动卫生与职业病防治问题的对策

2.3.1 健全法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于2002年5月1日起实施[6],这是我国第一部关于劳动卫生与职业病防治的法律。卫生部依据其要求又制定了《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管理办法》,两部法律法规为职业病防治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

2.3.2 应用现代科学技术 加大科学防治职业病的力度是我国防治尘毒危害的基本途径[7]。此外,应改进现有评估模式,采用现场监测数据定量评估。

2.3.3 加强用人单位管理 (1)做好劳动者的职业健康检查[8];(2)强调劳动者在工作时按标准佩戴防护用品并及时更新;(3)在醒目位置张贴警示标识;(4)用人单位设立职业病防治专项费用,专款专用。

2.3.4 加强宣教 这是有效防止职业病的手段之一。各级政府和部门应经常举办关于职业病的讲座,专家进行答疑。用人单位或企业在企业宣传窗口宣传职业病防治的知识,树立劳动者对职业病防治的观念。

3 讨论

建国以来,我国的劳动卫生与职业病的防治管理工作取得了较大成绩,有研究[9]显示,在1949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就有需保护好女工的特殊利益,实行工矿检查制度等规定;1956年以后,国家卫生部门也颁发了有关矿山防止硅尘危害的条例,使卫生管理基本框架得以形成。90年代前,进入了职业病与劳动卫生发展较快阶段,国家开始重视劳动卫生与监督管理,先后开展了大规模的对职业卫生的调查研究[10-12]。但目前来讲,我国的劳动保护与职业病防范涉及到多个部门,但还没有真正的相关管理机制出台,没有明确界定各自的职能,严重影响了执法部门的工作效率。因此,建立健全法制管理,加强监督管理,使企业与用人单位严格遵守法律法规,才可使劳动者的职业健康得到保证,在遭遇不平等待遇时有法可依。同时还应提高相关单位人员的能力,提高鉴定与诊断水平,在保证诊断的准确性。而加强职业病宣传力度,向劳动者普及有关职业病的防治知识及相关法律法规,是提高劳动者的自我保护意识的重要方法。

综上所述,严格的法律制度和严密的监督机制是维护劳动者权益的保障,企业自觉守法、劳动者依法维权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只有多方面联合协助,才能依法、全面、有效地防止职业病发生,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经济的发展。

猜你喜欢
职业病用人单位劳动者
致敬劳动者
劳动者
性骚扰的用人单位法律责任研究
劳动者的尊严不应被“扔”在地上
人人都有职业病
如何发挥工会在职业病防治中的作用
餐厅经营模式多样 事先分清用人单位
父亲的职业病
在云端
我可爱的职业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