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替卡韦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耐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疗效研究

2018-02-09 13:10孔洪彬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8年22期
关键词:转换率载量乙型肝炎

孔洪彬

我国现有乙型肝炎病毒(HBV)慢性感染者约9 300万人,其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HB)约有2 000万例。我国肝硬化和肝癌患者中,由HBV感染引起的比例分别为60%和80%。HBV是CHB疾病进展、发生肝硬化、肝癌的病原因素,抗病毒治疗是CHB治疗的根本[1]。核苷(酸)类似物药物可以有效地抑制CHB患者体内HBV复制,从而抑制疾病进展[1]。长期用药易发生病毒耐药,尤以拉米夫定(LAM)突出。出现拉米夫定耐药后,作为挽救治疗,以往采取加用阿德福韦(ADV)或改用恩替卡韦(ETV)单药治疗等手段,均不尽人意。本研究选择ETV联合ADV治疗LAM耐药的CHB的疗效进行观察,希望为LAM耐药的CHB患者提供优化的长期治疗方案。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就诊的LAM耐药的CHB患者160例进行治疗、随访。其中,男性113例,女性47例,年龄21~56岁,平均年龄为(34.5±15.3)岁,入选标准:CHB患者应用;AM治疗1年以上,治疗中HBVDNA<500 IU/ml,ALT正常,规律用药中出现血清HBVDNA>1×104IU/ml;检测HBVYMDD变异阳性;肾功能、血清磷正常;排除丙型肝炎病毒、丁型肝炎病毒或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无其他原发或继发导致肝脏疾病的病因。诊断符合2010年我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标准[1]。

1.2 分组

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ETV联合ADV组(A组,80例),男性55例,女性25例,平均年龄为(35.2±16.8)岁,HBVDNA载量(5.02±2.11)gIU/ml,HBeAg阳性率60.00%,ALT(60±33)U/L。LAM联合ADV组(B组,80例),男性58例,女性22例,平均年龄为(33.8±17.2)岁,HBVDNA载量(4.95±2.51)gIU/ml,HBeAg阳性率56.25%,ALT(63±36)U/L。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肝功能、HBeAg阳性率及HBVDNA载量等各项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A组给予ETV 0.5 mg/d联合ADV 10 mg/d;B组给予LAM 100 mg/d联合ADV 10 mg/d。

1.3 方法

检 测 12周、24周、48周 时 HBVDNA、ALT、HBeAg、HBsAg、血常规及肾功能。

血清HBV DNA定量检测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法,试剂购自上海科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HBsAg和HBeAg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试剂购自北方生物制品研究所;HBV DNA YMDD变异测序采用实时荧光PCR法,试剂为购自上海之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肝功能和肾功能检测用日本奥林巴斯AU640全自动分析仪及配套试剂。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1.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病毒学应答:治疗第12、24、48周时,HBVDNA<500 IU/ml患者比率,A组分别为:55.00%、75.00%、80.00%,B组分别为:26.25%、42.50%、45.00%,A组均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

生化学应答:治疗第12、24、48周时,ALT复常率,A组分别为:65.00%、85.00%、90.00%,B组 分 别 为:37.50%、57.50%、62.50%,A组均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

血清HBeAg转阴率:治疗第12、24、48周时,血清HBeAg转阴率,A组分别为:12.50%、20.83%、35.40%,B组分别为:11.90%、17.40%、30.40%,A组与B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血清HBeAg血清转换率:治疗第12、24、48周时,血清HBeAg血清转换率,A组分别为:10.40%、16.67%、20.80%,B组分别为:10.80%、15.20%、17.40%,A组与B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血清HBsAg转阴率:A组与B组均无HBsAg转阴。两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

3 讨论

《中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指出防止肝硬化、失代偿肝病及原发性肝癌的发生是CHB治疗的目标,可通过最大限度地抑制HBV来实现[1]。核苷(酸)类药物在抗HBV治疗过程中最大的困扰就是出现HBV临床耐药。一旦耐药发生,会出现病毒学和或生化学突破,影响和改变临床结局。因此,预防耐药和耐药后挽救治疗成为CHB治疗的热点和难点。LAM是最早治疗CHB的核苷类药物,有大量初始应用患者,且有较高耐药发生率[2]。ETV抑制HBV复制作用强,初治患者5年耐药率在3%左右,对LAM耐药的HBV仍有抑制作用。ADV抗病毒强度相对较弱,耐药率相对较低,与LAM、ETV无交叉耐药,对YMDD变异株有抑制作用,可用于初始及LAM耐药变异后的挽救治疗[3]。对于LAM耐药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可以采用联合ADV进行治疗,虽然临床疗效肯定,但仍有部分患者应答不佳,且常再出现ADV耐药[4]。

本研究采用了ETV联合ADV进行优化治疗。研究证实,LAM耐药患者,通过ETV联合ADV治疗12、24、48周时,HBVDNA<500 IU/ml的患者比例分别为55.00%、75.00%、80.00%,均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HBVDNA下降速度更快。ALT复常率,治疗组亦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这可能与ETV抑制乙肝病毒作用较强、耐药屏障高、耐药位点多有关。这与杨峻山、鲍军、陆建国等报道相近[5-8]。两组血清HBeAg转阴率和转换率相似,且均无HBsAg转阴。这与朱建荣、刘秀荣等报道相近[9-10]。观察2年时间,两组均无肾脏损伤表现和低血磷、低磷性骨病等不良反应,亦可能与观察时间尚短有关。因此,对于LAM耐药时,ETV联合ADV优于LAM联合ADV,是一种可选择的优化治疗方案,可以达到尽快控制HBV复制,减少远期多重耐药发生的治疗目标[11-12]。这两组治疗方案的远期耐药率是否相同,从理论上讲,ETV抗病毒作用更强,且有更高的耐药屏障,ETV联合ADV治疗组可能优于LAM联合ADV组,需要较长疗程观察。

猜你喜欢
转换率载量乙型肝炎
无人机多光谱遥感中植被指数与森林地表可燃物载量关系研究*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是关键
肝衰竭患者HBV-DNA载量与炎性因子及肝纤维化指标的相关性
四川盆地海相碳酸盐岩天然气资源量储量转换规律
病毒载量检测在102例HIV抗体不确定样本诊断中的应用
陈建杰教授治疗低病毒载量慢性乙型肝炎经验总结
太阳能硅片表面损伤层与转换率的研究
太阳能光伏发电效率的影响因素
慢性乙型肝炎的预防与治疗
研究人员开发出转换率超过40%的光伏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