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治疗效果的影响

2018-02-09 13:10王彩霞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8年22期
关键词:毛细支气管炎住院

王彩霞

研究证实,毛细支气管炎是多种不同病毒感染造成的婴幼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在2岁以内的婴幼儿中比较多见,患儿临床表现以呼吸困难、呼吸频率加快、喘憋和咳嗽为主[1-2]。本次研究中,对护理干预在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治疗中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2016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98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获得临床确诊的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中,男29例,女20例,年龄4个月~2.5岁,平均(8.5±1.3)个月;观察组中,男28例,女21例,年龄5个月~2.3岁,平均(7.9±2.1)个月。两组患儿的年龄、性别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儿均符合临床诊断标准,家长自愿接受临床检查和治疗,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符合医院伦理委员会要求。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两组患儿均接受毛细支气管炎常规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对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

1.2.2 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患儿常规护理。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对患儿实施体位、胸背部叩击、吸痰等针对性护理。具体措施包括:(1)体位:需要特别注意患儿胸廓的基本特点表现,由于其胸腔体积相对较小,呼吸肌的发育还不够完全,肺部扩张所具有的有效性较差,通气、换气程度仍然不够充分,在吸入治疗期间需要特殊对其体位给予关注,对于一些清醒较为清楚的患儿,可以帮助其选择坐位或半卧位,意识模糊者则应该经床头适当地抬高30°左右,帮助其取则卧位,以便能够正常的呼吸。(2)以患儿的实际病情表现作为依据,通过胸背部叩击,使痰液能够较为顺利的咳出,依据治疗期间所选择的体位引流方式,使患儿肺部处于相对较高的位置,通过胸背部叩击的方式,在重力作用下,使痰液能够顺着引流气管排出。叩击自上胸部开始,每次2分钟。(3)吸痰:由于因婴幼儿对于咳嗽的反射能力相对较差,不能够达到与成人同一水平的程度,因此,实施吸痰的必要性很大。期间需要帮助患儿取平卧位,可以适当的将肩部垫高,头保持后仰状态,面部保证偏向一侧,经负压吸引装置吸痰,每次15 s左右,并对患儿面色变化情况进行密切观察,操作动作必须保证轻柔,呼吸道黏膜要予以针对性的保护。1.3 统计学方法

采取SPSS 18.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平均为(4.3±0.8)天,住院时间为(7.2±1.2)天;对照组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平均为(5.8±1.3)天,住院时间为(10.3±2.2)天。观察组患儿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临床治疗好转率为89.80%(44/49),对照组患儿临床治疗好转率为67.35%(33/49)。观察组患儿的临床治疗好转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小儿毛细支气管炎为目前临床一种常见儿科疾病,为多种致病原感染诱发的疾病,若是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很容易造成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甚至是死亡[3]。又加之患儿年龄结构较小,沟通困难,耐受性较差,因此临床治疗难度较大[4]。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对患儿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对于改善临床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5-6]。本次研究中,以对护理干预在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治疗中的临床价值进行评价分析为目的,对我院收治的,获得临床确诊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临床护理资料展开了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现,观察组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早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住院时间较对照组发生明显缩短;观察组患儿治疗好转率高于对照组(P<0.05)。这一结果与相关文献[7-8]报道结果相似,由此证实,在对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实施治疗的过程中,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改善临床治疗效果,缩短患儿住院时间和症状消失时间,临床价值显著。

猜你喜欢
毛细支气管炎住院
妈妈住院了
昆明市2012~2020年HIV/AIDS住院患者的疾病谱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分析、诊断和防治
慢性支气管炎中医辨证治疗体会
环路热管用双孔毛细芯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社区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护理干预
精神病人住院自缢 医院担啥责
高渗盐水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观察
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合并肺气肿临床诊治
孟鲁司特治疗不同病原感染后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