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写作思维现状调查与改进建议

2018-02-09 19:32
中学语文 2018年31期
关键词:审题初中生维度

金 菊

写作活动是反映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复杂思维活动。古代著名文论家刘勰曾用“夫文心者,言为文之用心也”解释《文心雕龙》一书总题中“文心”二字,意在表明写作的实质是“用心”,即“思维”,可见写作与思维相互依存的关系。语文新课标对初中写作教学的要求“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科学的思维方式……”“尤其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发展学生的思维……”也明确了现代初中写作教学中思维训练的重要性。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写作学界越来越关注对学生写作思维的研究,认为“写作思维是在写作语境中头脑进行的有意识的复杂的认知活动”①,写作能力实际上就是一个人思维能力的外在集中体现。写作思维教学的内涵,即是“对思维的思维”,是一种“可操作性的写作思维调控策略”②。

但从到目前为止的研究成果来看,写作思维研究多数为思辨、归纳、文献整理和经验归整式的定性研究,科学的定量研究为主的实证性研究不足,关于学生写作主体的调研和探究不足。本调查以习作发生顺序为框架,立足于对初中七、八、九年级学生习作活动前期的审题思维,习作活动中期的选材、组织、逻辑思维及其与习作能力水平的关系展开大数据调研与统计分析,从而更科学、准确地分析写作思维,提出初中生写作思维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调查分析

1.初中生习作前“审题”思维及其与习作能力水平的关系。经研究,我们将初中生习作前的“审题”思维列为“写命题作文时,能否正确审题”这一表现形态。调查发现,不同年级的初中生不同维度的习作前“审题”思维有着显著差异(P=0.000<0.001)。

性别维度上,能正确审题的男生占38.3%,女生占40.7%,女生比男生多出2.4个百分点,说明女生正确审题的能力比男生强。年级维度上,七、八、九三个年级能正确审题的学生分别占比28.1%、26.6%、24.2%。按照日常教学经验,随着年级的增长,学生审题能力应该越来越强,而此处的调查结果,从数据层面却出现了强大反差。或者说,教学实践带给教育者的知识、技能的经历和体验,与学生写作主体的主观判断相左。足见缺乏科学有效调查研究,我们的作文教学容易陷入盲目和自我满足的境地。依据调查结果分析,首先,随着年龄增长,学生对习作思维能力的自我期望值越来越高,从而影响其对自身习作思维能力的准确判断,产生实际能力与调查数据表现的不相匹配;其次,随着年级增长,教师的作文教学要求逐渐提高,甚至超出许多学生的能力认知,在缺乏有效指导的前提下,许多学生越来越感受到自身在习作思维上的茫然无助。区域维度上,苏南学生正确审题的能力最好,占比28.9%。苏中、苏北地区能正确审题的学生分别占比24.7%和25.4%,差别不大。但地区间差异达到4.2%,极其显著。

2.初中生习作中“选材”思维及其与习作能力水平的关系。经研究,我们将初中生习作过程中的“选材”思维列为“在对人物进行描写时,能否找到合适的词语和句子”这一表现形态。调查发现,不同年级的初中生不同维度的习作中“选材”思维有着显著差异(P=0.000<0.001)。

性别维度上,习作过程中能迅速选择合适素材和语言表达的男生占比33.3%,女生占比36.8%,女生比男生多出3.5个百分点,女生的选材能力明显强于男生。年级维度上,七、八、九三个年级能在习作过程中迅速选择合适素材和语言表达的学生占比分别为 26.1%、23.7%、20.2%,与习作前“审题”思维及其与习作能力水平的关系呈现出的状况完全一致。区域维度上,苏南学生迅速选择合适素材和语言表达的能力最强,占比25.5%,苏北学生其次,占比23.3%,苏中学生能力相对较弱,占比21.2%,地区间有极其显著的差异。

3.初中生习作中“组织”思维及其与习作能力水平的关系。经研究,我们将初中生习作过程中的“组织”思维列为“是否合理安排写作内容先后”这一表现形态。调查发现,不同年级的初中生不同维度习作中“组织”思维有着显著差异(P=0.000<0.001)。

性别维度上,习作过程中能合理安排内容先后的男生占比35.4%,女生占比38.7%,女生比男生多3.3个百分点,说明女生在习作过程中合理安排内容的意识和能力明显高于男生。年级维度上,七、八、九三个年级能在习作过程中合理安排内容先后的学生占比分别为26%、24.7%、23.3%,与习作前“审题”思维及其与习作能力水平的关系呈现出的状况完全一致。区域维度上,苏南学生合理安排内容先后的能力最强,占比26.9%,苏中和苏北学生能力相对较弱,占比分别为23.8%、23.4%,地区差异显著。

4.初中生习作中“逻辑”思维及其与习作能力水平的关系。经研究,我们将初中生习作过程中的“逻辑”思维列为“写一件事时,是否安排事情的详略”这一表现形态。调查发现,不同年级的初中学生不同维度习作中“逻辑”思维有着显著差异(P=0.000<0.001)。

性别维度上,习作过程中能安排事情详略的男生占比35.2%,女生占比38.3%,女生比男生多出3.1个百分点,说明女生的安排事情详略的能力明显强于男生。年级维度上,七、八、九三个年级能在习作过程中安排事情详略的学生占比分别为26.2%、25.4%、21.9%,数据层面的表现状态与习作前 “审题”思维及其与习作能力水平的关系呈现出的状况完全一致。区域维度上,苏南学生写作过程中能安排事情详略的能力最强,占比最高,为27.3%。苏中和苏北学生占比分别为23%和23.3%,安排事情详略的能力相差不大。但苏南、苏中、苏北区域间差异显著。

二、调查的初步结论

根据上述对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关于初中学生习作思维的现状,我们初步得出如下结论:

1.初中学生习作思维能力与习作水平显著相关,习作思维能力能较好反映学生的习作能力水平。

2.不同地区、不同性别的初中学生习作思维能力有较大差异。苏南地区经济、教育发展水平相对较高,学生的习作思维能力较强,习作能力水平也相对较好。女生习作思维能力总体强于男生。

3.调查研究结果与教学实践经验发生冲突的部分,正提醒我们的写作思维教学需要以写作活动主体——学生为研究核心,立足写作过程,立足学生心理特点,从而挖掘习作思维能力提升的科学规律、方法及其训练途径。

三、教学改进建议

写作思维是学生语文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思维过程十分活跃,但也有规律可循。加强初中生写作思维教学,也即在作文教学中,以“思维”能力训练为纲,统帅写作教学的各个环节,从而达到发展学生某方面写作思维能力的目的。

1.提升学生良好的写作思维品质

写作思维品质是写作者在写作思维活动中表现出的智力特征,主要包括思维的敏锐性、灵活性、深刻性、批判性等。学生写作思维能力的发展主要表现为其写作思维品质的提升。

首先,提升学生写作思维的敏锐性,使其能敏锐捕捉作文题目中的关键词义,于头脑中迅速积极思考,选取写作材料,并能快速组织语言材料进行表达。例如,写作前,当学生拿到作文题,写作思维尚处于朦胧状态时,教师可设计还原名篇佳作写作情境等手段,引导学生在想象、联想中获得启发,活跃写作思维。日常课文文本教学中,教师亦可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的思维模糊处、聚焦思维矛盾处,启发学生关注高明的作家是怎样在写作中巧妙呈现个人情感、怎样悄无痕迹地表达深刻主题的,然后再通过相关主题或内容的写作训练,再次回味文本内容,在潜移默化中领悟个人的写作。

其次,提升学生写作思维的灵活性,促使其在写作过程中多角度、多方面思考问题,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地灵活处理材料,从而写出有灵性的文章。例如,作文教学课堂引入“思维导图”,通过学生个人自由创作、小组合作交流评价、班级交流创作成果等方式,在对写作思维过程的剖析和展示中,引导学生充分发散思维,理清思路,掌握作文规律。

再次,提升学生写作思维的整体性,引导学生在写作前进行作文整体构思,围绕所要表达的中心安排详略主次,理清通篇思路。例如,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选取课外优秀记叙文范文、考场佳作、浅显散文、结构严谨的议论文等,进行“听写”训练。学生明确训练任务,如“贯穿全文的线索”“介绍事物的顺序”“语言的整体风格”等,在播放文章录音的过程中,学生要精神高度集中,努力让自己的思维与作者思维同步,听完后,按要求对内容进行整理和重构,提升写作思维的整体性。

2.养成学生良好的写作思维习惯

良好的写作思维习惯涵盖写作全过程,科学规范的写作思维习惯有助于学生高效写作。学生写作审题、选材环节,包括审题——对素材的提取——初步筛选——精细筛选,教师应引导学生发散思维、集中筛查,由此及彼、去粗取精。学生写作构思环节,包括设定文章目的和主旨、利用素材组织详略主次,从而草拟写作提纲,其过程可以是书面的,也可以“打腹稿”。学生写作过程,如书写、转换、修订、欣赏等环节,顺序自由灵活,但各个环节互相影响,不可缺少。良好的写作思维习惯还包括在思维过程中注意力集中不分散,写作完成后进行回顾与自我评鉴等,其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写作过程中习惯性的思维顺序、思维方式,提高写作效率和写作效果。

猜你喜欢
审题初中生维度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精审题,明立意,读懂童话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认识党性的五个重要维度
谈初中生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
初中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
“三招”学会审题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缜密审题,准确建模,学以致用
七分审题三分做